游弋梦中成就的玻璃世界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0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拉克三定律之三:“但凡足够高深的技艺,都与魔法无异。”这一语,所言正是玻璃。说起玻璃,总会不自觉地与“易碎品”联想,但其实玻璃在易碎的可能性中,拥有更强大的韧性和柔软性,不少为了它着迷的人,都怀着一个关于玻璃的梦,而我们在路上遇到的玻璃主题博物馆,便是这些有梦之人成真的梦想。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
  早在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人就制出了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皿。玻璃制品从古代起就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因历史的悠久,也决定了玻璃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公元1450年,意大利北部的穆拉诺岛上的玻璃艺人使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钾和磁铁的海草灰制作了一种极其清亮的玻璃,并将其取名为“水晶玻璃”。使这里发展成为闻名全球的玻璃艺术中心。至今当地专门有一家“穆拉诺玻璃博物馆”,介绍当地玻璃制造工艺的历史,以及从古埃及时代至今的各种玻璃器皿。综观全球,当今以玻璃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并不多见,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的上海。在这两个隔着太平洋相望的,距离了14000公里的两个国家,却不谋而合地创立了玻璃主题的博物馆,将玻璃的历史和艺术传播。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展品最齐全
  在美国蜚声海内外的康宁玻璃博物馆(Cornlng Museum of Gloss),由财富500强(Forlune 500)之一的著名玻璃制作商康宁集团(Coming Incorporated)于1950年所建,是康宁公司成立100周年时送给世界的礼物。目前藏有45000件玻璃制品,据说是世界上展品最齐全的玻璃博物馆。除玻璃制品外,博物馆那里还有介绍玻璃制作流程的图片、模型、实物及现场表演馆等。
  康宁玻璃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艺术品展览馆,收藏了逾10万件的玻璃制品和玻璃雕刻藏品,有的甚至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康宁博物馆中,人们不仅能探索漫长的玻璃制造史,还能了解到玻璃的沿革和玻璃科学的发展。最初的玻璃艺术既有实用功能,也有装饰作用,而康宁将玻璃艺术的实用和美感都做到了“极致”。
  美国塔科玛国家玻璃博物馆全馆皆玻璃
  西雅图的玻璃工艺是世界闻名的,当时主要推动玻璃工艺的推手——玻璃大师戴尔·奇胡利(Dde Chihuly),是现代美国玻璃艺术界的重要人物,1971年,奇胡利在华盛顿州建立了国际化的玻璃艺术中心Pilchuck玻璃学校;由此,他便一直引领着玻璃艺术作为一门先锋艺术而进行的不断发展。而位于华盛顿州西部的港口城市塔科玛就有一座非常值得参观的玻璃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75000平方英尺,于2002年建成并开放。由著名的加拿大建筑师亚瑟·艾瑞克森(ArthurErickson)设计,艾瑞克森认为火是造就玻璃艺术的源泉,因此该博物馆的设计有机地运用了火与水、土、光的几个元素作为设计概念。
  博物馆入口从旧的“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进入,这是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火车站,建于1911年。车站大楼为一座醒目的铜穹项建筑,以戴尔·契胡利具有非凡魅力的玻璃雕塑闻名,里面有27种形状的“Monarch”玻璃窗;也有“end ofDay”吊灯,每盏吊灯重达一吨,由600个单独吹制的玻璃壳组成。步行穿过契胡利玻璃桥,这件独特的公共艺术杰作是一座长500英尺的步行桥,是艾瑞克森与玻璃艺术大师戴尔·契胡利共同设计的。桥上有三个雕塑装置:头顶的海洋生物亭(Secform Pavilion),悬挂着1500件玻璃艺术品;威尼斯壁(Venetian Wdl),闪耀着109件宝石色调的玻璃创作;水晶塔(Crystal Towers),则是两座高30英尺的冰川银蓝雕塑。
  在博物馆里,陈列着诸多契胡利的玻璃艺术品收藏。除了会轮流展出其他杰出玻璃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了鼓励塔科玛当地的玻璃艺术品创作,博物馆每个月还会选取一名在校学生的画作,并由艺术家将其创作为玻璃艺术品。2003年,这座玻璃博物馆被美国著名的旅游杂志《旅游者》(《CONDE BLAST TRAVELER》)评为最新现代建筑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博物馆现在已成为国际当代玻璃艺术中心,用于展示最前沿的玻璃制作工藝和创作。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重拾东方美学与哲思
  在中国,对大多数人来说,玻璃是近现代才出现的舶来品。实际上,玻璃在古时候就从西域传人古文献中以称呼“琉璃”最为普遍。汉代时,琉璃脱蜡铸造的技法已被十分纯熟地使用,之后却骤然失传。
  1987年,金马、亚太最佳女主角杨惠姗、金马导演张毅,从电影生涯华丽转身,进入琉璃艺术。两人决心学习脱蜡铸造技法,希望用这种工艺叙述中华文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零开始的探索,让杨惠姗、张毅面对了惨烈的挫折,仅负债就高达新台币7500万。后来从一位日本学者口中得知,让他们饱受折磨,只有法国人才掌握的技术,其实源于中国,并早在西汉就已经成熟。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的一对琉璃耳杯,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脱蜡铸造琉璃。
  因此,后来博物馆以“琉璃”代替“玻璃”命名,也是源于中山靖王墓的琉璃耳杯。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人张毅与杨惠姗的眼里,就应该叫琉璃,无论是佛经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还是白居易的诗句“彩云易散琉璃脆”,“琉璃”一次都更能折射出玻璃东方深沉的美学与哲思。张氏夫妇也希望通过博物馆传播源于中国的脱蜡铸造法,让中国琉璃,与世界对话。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外墙是盛开的铁网牡丹花,由5025片花辦组合而成,均为纯手工制作,入夜时看,更是花姿绚丽,伫立在马路对面,琉璃艺术博物馆像一个深邃的黑洞,仿佛是通往另一个绚烂世界的隧道。这是创办人、艺术家杨惠姗在博物馆设计时大胆又独特的创作想法,在建筑设计里加入琉璃及牡丹等元素,赋予建筑新生命,并因此入选英国伦敦(Dombay Sapphire)设计大赏。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也因此被媒体誉为是“上海最美博物馆”之一。   走进琉璃艺术博物馆三楼常设展区,置身于庞大的“中国琉璃的故事”之中。从战国至洁代两千多年间的262件中国古代琉璃,到中国琉璃艺术奠基人杨惠姗及张毅以复兴的千年琉璃铸造技艺创作的当代琉璃作品。一场“琉璃之人间探索”,串联起中国琉璃千年的故事。其中杨惠姗创作的《一朵中国琉璃花》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粉烧定色花朵,也是其精湛雕塑和创作技法的全新高度。
  除了收藏诸多中国古代琉璃菁华,还有不少世界近现代玻璃艺术杰作。在博物馆二楼的空间,就先后举办过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吹制大师利诺。塔亚彼耶得拉、美国玻璃艺术大师史蒂文。温伯格、法国国宝级玻璃艺术家安东尼。勒彼里耶等多位世界重量级玻璃艺术家个展,可以说是亚洲玻璃艺术的重要指标。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无疑是一家可以从玻璃艺术对话生命思想的空间。在这里,无论是创办人大妇创作的艺术品,还是和国际玻璃大师合作的个展,每看一件作品的时候,更像是和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上海玻璃博物馆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
  上海玻璃博物馆作为中国国内第一家玻璃主题博物馆,也是一个极具创想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原本冷冽硬朗的钢材仓库,在刻意保留下极为震撼的钢铁结构的同时,更融入了精致美好的艺术生活气息。博物馆以独一无二的建筑、展陈及空间设计,秉持“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的理念。
  上海玻璃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玻璃知识传播和艺术展现的综合园区,这里不仅有针对不同年龄身份设计的展馆,还有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设计主题。上海玻璃博物馆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网站CNNGO评为“中国最不容错过的三家博物馆”之一。
  主館的玻璃外墙上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写下了“我爱你”的语句,简约明净的设计新馆通过“虹之桥”与主馆相连。从主馆关于玻璃历史和知识的传播,到汇聚了国内外众多项尖设计师的经典之作的新馆。跨越语言、风格和文化界限的精彩作品,将以别具温度的器物之美,向观众呈现了玻璃设计最具创意和玩味的一面。这里还有上海乃至中国首个以玻璃为主题、并为孩子量身定制的亲自型博物馆,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穿梭于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奇妙世界,除了能够收获快乐,更能激发他们培养一颗独立探索、发现和创造的内心。为了让孩子有不同的方式接触到更多的玻璃的知识,博物馆还计划每五年会更新一次展馆的设计。其中玻璃迷宮就是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精心为观众们准备的另一个惊喜,它把世界上最古老的游戏之——迷宫,通过灯光、玻璃以及镜子的构成,三种不同类型的玻璃,以超现实的方式组合成了
  个“无穷无尽”的迷炫空间。
  而当代艺术馆是上海玻璃博物馆新建成关于聚焦当代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展馆,在这里,观众可以在当代艺术语境之下,体会玻璃与当代艺术的沟通、交融与进发。
  沉浸式空间的破碎特展中,博物馆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打碎”一切的存在,呈现一个用破碎触及真实,用破碎联结情感。通过种种或尖锐,或直击人心的“破碎”意象,展览将刺破原本凝固、封闭的思绪,把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经历或记忆具象化。同时,每一件装置作品都将配有一首精心挑选的歌曲,在与旋律的跨界连结中,作品的主题抑或想要传达的情感得到更富感染力的演绎。
  位于园区中央的彩虹礼堂,像一个洋溢幸福希冀的万花筒,是园区最为特别的建筑形态。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圆形空间,由3060片五彩缤纷的夹膜玻璃片组合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营造出离奇玄幻的光影效果。渐变的360度绚烂色彩,随着角度、光线的变化,或流动,或凝滞,营造了如梦似幻的空间韵律。而环绕于礼堂周围的水池仿佛是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当踏入礼堂,眼前充斥的,是阳光穿越彩色幕墙,与万花筒相互辉映的梦幻效果。
  除此之外园区内还有西餐厅、玻璃主题艺术商店、玻璃DIY制作工作坊和艺术公寓,一个短途的玻璃艺术之旅,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
  园区内的热力剧场,被称为是国内最火爆剧场,每一场40分钟的展演都座无虛席。
  热力剧场致力于突破传统的展演模式,通过个描述梦与梦想的剧本,通过张力十足的形式演绎了玻璃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一个暗场的剧场表演空间,将随时邀请观众短暂脱离现实,投入一个迷人的梦境。伴随着或灵动或野性的音乐流动、迷离多变的光影转换,玻璃的极限感,以及玻璃最变幻莫测的特质,将以种种扣人心弦的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回想玻璃博物馆热力剧场中最后难忘的一幕:即使梦如花、梦如雨、梦如泡影,美好易逝,我们仍不放弃努力。就算梦是如此易碎,只要我们足够用心,美梦亦能实现。
  最后剧场“庆典”时刻,烟火绽放,在灿烂之间,一点点闪烁的火花里,我看到了每一座玻璃博物馆背后一个个努力的梦成真了,梦想,也实现了。
  如此梦幻的玻璃艺术之旅,刚走完了还想要再游一趟。
其他文献
鞭与锏,作为一种打击兵器,常被统称为鞭锏,首见于五代时期,沿用至清朝。而鞭、锏为众人熟知,是因为明清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中对唐初名将秦琼、尉迟恭的善使熟铜锏,他与罗成“传枪递锏”;尉迟恭善用铁鞭,与秦琼“三鞭换两锏”故事广为流传;鞭、锏的形象伴随秦琼、尉迟恭的门神身份,具有极其广泛的大众认知。  史料中的鞭锏  鞭作为军器首见于五代史料。《新五代史》载五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使人为大铁鞭以献,
期刊
贫穷艺术(Poor Art),常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被误以为是贫困、简陋或是物质匮乏的艺术,实际上,贫穷艺术主张用最普通、平凡的材料进行创作,同时具有反商业、反固化形式的特点。这一流派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悄然兴起,1967年,意大利评论家杰马诺·切兰(Gemmano Chelan)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当时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Bertesca Gallery),切兰组织了一场名为“贫穷艺术
期刊
自从屈原先生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之路,一点旖旎的小香香就成了男神征服女神的别致手信。礼物从来都讲究个以小见大,以小博大。  孙思邈的《千金方》不仅救死扶伤,还有衣香和面膜的方子,芳香养生,也是满足唐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一面镜子。日本的平安时代,对应我国的是从中唐到南宋,这个时候也是中国诗词歌赋与豪华制香风气最鼎盛的时期,所以日本平安时代三大才女之一的清少纳言说:中国进口的铜镜有了云翳,偶不嗨森
期刊
以农耕为本的华夏文明自古以中国自居,意为“中央之国”。  在外国人对我们的称谓中,除了日、韩、越南等周边邻国同样称我们为“中国”;欧美各国因瑰丽多彩的陶瓷而称“China”;还有鲜为人知的称谓——“Khitay”,即契丹。这个消失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曾建立起興盛两百余年的辽王朝,不仅统治中国北方辽阔的疆域,还创造过辉煌灿烂的辽文化。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文化辐射力让辽朝声名远扬,威震欧亚,以致于今天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刻影响着艺术经营者的命运。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在线下没有了阵地的卖家,纷纷把目光转移到网络上。本来去年就已经敞开风口的直播,今年更是出现了井喷的现象。  搞创投的人嘴上经常唠叨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现实果真如此吗?至少在艺术品行业,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数码科技、食品家电等其他日用产品有所不同的是,艺术品作为一种以精神消费为特征的奢侈品,由
期刊
春节前慕名前往位于上海的明珠美术馆,听闻由安藤忠雄操刀设计,是一座将展厅与书店相连的美术馆。只身在空间里走过每个角落,都能感觉到光明的照拂,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安全感。一直很好奇,在商场的顶层允许设计师“开个洞”“填个蛋”这样大胆前沿的设计,到底是怎样的团队有如此魄力?直至与明珠美术馆的执行馆长李丹丹对话后,许多萦绕心头的谜底才一一解开。  理念,真正打造“有书店的美术馆”  李丹丹回忆,自己是20
期刊
金与玉,正好印证了契丹人追求生活上的奢华与精神上的自由奔放。辽朝的金银器制作精美绝伦,各种技艺不断精进,上承汉唐传统,又通过草原丝路广泛吸收西域诸文明的成果,使其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也注入本民族的生活习俗特点,为下启后世,做出时代的历史贡献。辽朝金银器造型简单大方、典雅精致、高贵华美,造型和装饰风格同时受到周边游牧民族、中亚文化和唐、宋金银器造型艺术风格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异域民族风情。  而辽朝玉器
期刊
【论·议】  青年艺术家群体,更追求个性与观念的表达。他们有的一跃龙门,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有的仍挣扎在生存边缘,期待着“伯乐”的到来。生存现实与创作坚守,何去何从?艺术与市场“对弈”,如何面对与坚持?充斥各类诱惑的当代语境下,关于这个群体的未来走向,值得我们探讨。  如果把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当作个案来讨论的话,从美院毕业生到职业艺术家身份的转变的确没有那么简单,要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这两种身份也
期刊
2020年翻过一半,盛夏已至,可年初戴着的口罩依旧无法脱下,原本往年这个时间段已是各大拍行线下激烈角逐之时,可此刻,同行间大多仍在“云”上进行PK。即便疫情防控级别下调,线下拍卖会的数量也少得可怜,较往年减少了90%左右。  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性、委托方的顾虑、藏家的信心、市场资金的承受度……众多因素令艺术市场下半年充满未知数。  线下拍卖复盘艰难  今春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纷扰,打乱全球艺术拍卖市场
期刊
南北的顶级文物交流  “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共展出来自吐尔基山辽墓、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沟贵妃墓、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等出土的文物精品128件/套。这些墓葬均是考古界的顶级发现,比如1992年的耶律羽之墓葬群就入选了十大考古发现;吐尔基“女萨满”墓,一经发现,亦入选2003年十大考古发现;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的规格仅次于帝陵,而辽代的帝陵几乎破坏殆尽,因此其中出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