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拍卖减九成,7月或是转机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翻过一半,盛夏已至,可年初戴着的口罩依旧无法脱下,原本往年这个时间段已是各大拍行线下激烈角逐之时,可此刻,同行间大多仍在“云”上进行PK。即便疫情防控级别下调,线下拍卖会的数量也少得可怜,较往年减少了90%左右。
  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性、委托方的顾虑、藏家的信心、市场资金的承受度……众多因素令艺术市场下半年充满未知数。
  线下拍卖复盘艰难
  今春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纷扰,打乱全球艺术拍卖市场的既定节奏。如今,国内疫情逐渐趋缓,艺术交易市场在逐步恢复,但线下拍卖却步步维艰。
  中国嘉德(香港)近日宣布,决定取消7月的春季拍卖会,同时将合并春、秋二拍于10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具体时间将届时公布。中国嘉德(香港)总裁胡妍妍女士解释了本次合并春秋二拍的原因:“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相关旅游限制措施,考虑到客户利益,我们决定取消7月份春拍,并将春、秋二拍合并。”而原定于6月21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拍的“嘉德四季第56期拍卖会”也于日前临时宣布延期。紧接着,保利香港也宣布取消7月中国古董珍玩和中国书画专场拍卖。至于现当代艺术、珠宝尚品、珍茗佳酿专场,则延期至7月8-12日举槌。
  除了疫情原因外,香港政府早前宣布,大陆、澳门、台湾抵港人士强制14天检疫的措施延长至7月7日,海外抵港人士方面延长至9月18日,8人以上限聚令则暂时延至6月18日。疫情不敢来,政策不让来,两大原因势必导致内地及海外藏家无法抵港参与线下拍卖,推迟和取消也是情理之中的调整。
  不过近期,一些拍卖公司释放出积极的信号。6月14日,北京大羿推出“羿趣5”瓷器工艺品线下拍卖;6月17日,湖南域鉴“五大专场”带来544件古代艺术竞拍;6月20日晚,中贸圣佳“佳期”第1期拍卖会收槌,总成交额1708.555万元,上拍216件拍品,共成交204件,成交率高达94.4%。其中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155万元成交,摘得本场头筹。值得留意的是,本次中贸圣佳拍卖加入了小程序线上同步拍,以及在快手实时直播,看得出拍卖行在尝试为传统拍卖模式注入新鲜年轻的血液。
  此外,台湾拍卖龙头宇珍国际艺术,在台湾疫情解封后,也于6月21日推出三场专拍,共计308件拍品。广东崇正宣布在6月27日举办“崇正雅集”第九期艺术品拍卖会;而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香港7月拍卖会目前尚未有调整的消息传出,佳士得香港和富艺斯拍卖正在进行内地地区的巡展,香港苏富比则是依靠网络进行一些重点专场的线上推广。
  2020 年上半年“财报”堪忧
  疫情对艺术品交易市场到底造成了怎样的损失,Scope艺术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共20家拍卖公司举办了线下拍卖会,同比减少90.24%,上拍量为9981件,同比减少93.68%,成交了5905件拍品,成交额为12.69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成交额缩水94.7%。
  在美国,第一季度的总同比数字从2019年的3.6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2.43亿美元,总降幅为32%。英国的总成交额也下降了27%,从2019年的8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5.9亿美元。与2019年和2018年的拍卖相比,这样的结果令人失望。今年伦敦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的拍卖收入为4.43亿美元,比2019年的7.43亿美元下降了3亿美元,比2018年的10亿美元大幅下降。
  二级市场如此,一级市场日子更不好过,在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艺术区内,一些小型画廊已经关门停业,原本寥寥无几的订单因疫情影响,变得彻底无望。河南本土的天下收藏、唐人街等画廊集中区也是一片萧条,频频出现无以维系,退市转让。
  虽说拍卖行纷纷举办线上拍卖会,但因准备时间较为仓促、经验不足等原因,与成熟的线下拍卖市场还难以相提并论。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让藏家们不敢在未见原作之前就在网上购买,尤其是高价位的。但现在,行业正试图说服收藏者在网上花费数千美元甚至数百万美元。6月17日,第二届巴塞尔艺术展网上展厅上线,多家画廊对外公布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其中画廊在线销售的最高单价也由800万美元的杰夫·昆斯作品打破。但这并不能说明网上销售大额标的就会成为常态,还是应只作为个案来看,唯一可提示的是线上不是不可以成交大额作品,但画廊做的功课其实仍在线下。
  7月或是一个转机
  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性、委托方的顾虑、藏家的信心、市场资金的承受度……拍卖行也陷入到不断的调整中。的确,2020年春拍季一延再延,艺术行业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拍卖了。即将登场的7月香港拍卖周被业界寄予厚望。
  作为香港拍卖行的龙头之一,苏富比对当下市场环境表现出相当乐观的态度,在将于7月9日举槌的“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排出了该专场史上最高估价的豪华阵容,最低估价达4.8亿港元,显示出强大的自信。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表示,虽然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但艺术市场仍然非常强劲。比如2020年初至目前为止,亚洲苏富比当代艺术私人洽购交易数目已较2019年多出75%,成效显著。同時苏富比网络拍卖也屡次创下新高,竞投者中40%是新客户,50%年龄小于40岁,这些数字都证明对艺术品的需求仍旧旺盛,而且参与人群越来越年轻和多元化。
  富艺斯在7月香港拍卖中推出了总估价超2亿港元的160余件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杰作,为其进军亚洲5年来的最豪华阵容。而晚拍作为富艺斯的重中之重,本季将呈现23件精品,其中更有将近九成作品从未现身拍场,包含两幅赵无极狂草时期巨作,妮可·艾森曼、奥斯河.李和克菜尔特伯菜等10位艺术家的作品更是首次登陆亚洲拍卖。
  从目前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拍卖行释出的拍品标的来看,强劲的拍品系列旨在坚定市场信心,“救市”之举不言而明。当中包括大卫·霍克尼《三十朵向日葵》、常玉《绿色背景四裸女》、《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刘野《让我留在黑暗里》、克里夫·斯蒂《PH-306》、董其昌《五岳图》、南宋龙泉窑筒式花插等多件重磅拍品。
  也许如佳士得亚太区总裁庞智锋所说:“7月是一个相对不错的出售时机,本年度在此之前亚洲范围内没有大型的艺术品交易活动,包括巴塞尔等一级市场的活动都有所推迟或取消,虽然同期有增加的网拍和私洽作为弥补,但大量的购买欲望还是被压抑了。当前来看市场总体需求或许会有所下降,但幅度并不大。”
  此次疫情,有人说艺术处于停摆状态,有人说是重新构造。毋庸置疑的是,疫情加速了艺术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洗牌。“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会表现如何,7月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寿州窑,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衰落于五代。停烧于末。在“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寿州窑以其独特的风格,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寿州窑烧制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大致可分力饮食器、盛储器、酒具、文具、寝具、玩具、建筑用瓷等,釉色崇尚黄、黑釉,造型浑厚饱满,古朴沉稳,姿态万千,多样的造型符号传递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瓷器制作水平和审美文化,为深入研究中国古陶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期刊
3月底的香港,巴塞尔香港艺术展、各大拍卖行拍卖季、艺术馆和画廊新展轮番上阵,开启了新一年亚洲艺术市场看似蓬勃兴盛的大幕。今年,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业界对于提前了解全年东亚市场的风向的意愿也变得比以往更加强烈。从苏富比、保利、嘉德和匡时在香港拍卖的收槌情况看,似乎营造出一种“冬去春来”的气氛,亿元拍品、市场黑马狂刷朋友圈……但在高价成交背后,市场真实行情是否也同样耀眼?在笔者看来,艺术市
期刊
鞭与锏,作为一种打击兵器,常被统称为鞭锏,首见于五代时期,沿用至清朝。而鞭、锏为众人熟知,是因为明清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中对唐初名将秦琼、尉迟恭的善使熟铜锏,他与罗成“传枪递锏”;尉迟恭善用铁鞭,与秦琼“三鞭换两锏”故事广为流传;鞭、锏的形象伴随秦琼、尉迟恭的门神身份,具有极其广泛的大众认知。  史料中的鞭锏  鞭作为军器首见于五代史料。《新五代史》载五代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使人为大铁鞭以献,
期刊
贫穷艺术(Poor Art),常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被误以为是贫困、简陋或是物质匮乏的艺术,实际上,贫穷艺术主张用最普通、平凡的材料进行创作,同时具有反商业、反固化形式的特点。这一流派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悄然兴起,1967年,意大利评论家杰马诺·切兰(Gemmano Chelan)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当时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Bertesca Gallery),切兰组织了一场名为“贫穷艺术
期刊
自从屈原先生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之路,一点旖旎的小香香就成了男神征服女神的别致手信。礼物从来都讲究个以小见大,以小博大。  孙思邈的《千金方》不仅救死扶伤,还有衣香和面膜的方子,芳香养生,也是满足唐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一面镜子。日本的平安时代,对应我国的是从中唐到南宋,这个时候也是中国诗词歌赋与豪华制香风气最鼎盛的时期,所以日本平安时代三大才女之一的清少纳言说:中国进口的铜镜有了云翳,偶不嗨森
期刊
以农耕为本的华夏文明自古以中国自居,意为“中央之国”。  在外国人对我们的称谓中,除了日、韩、越南等周边邻国同样称我们为“中国”;欧美各国因瑰丽多彩的陶瓷而称“China”;还有鲜为人知的称谓——“Khitay”,即契丹。这个消失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曾建立起興盛两百余年的辽王朝,不仅统治中国北方辽阔的疆域,还创造过辉煌灿烂的辽文化。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文化辐射力让辽朝声名远扬,威震欧亚,以致于今天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刻影响着艺术经营者的命运。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在线下没有了阵地的卖家,纷纷把目光转移到网络上。本来去年就已经敞开风口的直播,今年更是出现了井喷的现象。  搞创投的人嘴上经常唠叨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现实果真如此吗?至少在艺术品行业,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数码科技、食品家电等其他日用产品有所不同的是,艺术品作为一种以精神消费为特征的奢侈品,由
期刊
春节前慕名前往位于上海的明珠美术馆,听闻由安藤忠雄操刀设计,是一座将展厅与书店相连的美术馆。只身在空间里走过每个角落,都能感觉到光明的照拂,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安全感。一直很好奇,在商场的顶层允许设计师“开个洞”“填个蛋”这样大胆前沿的设计,到底是怎样的团队有如此魄力?直至与明珠美术馆的执行馆长李丹丹对话后,许多萦绕心头的谜底才一一解开。  理念,真正打造“有书店的美术馆”  李丹丹回忆,自己是20
期刊
金与玉,正好印证了契丹人追求生活上的奢华与精神上的自由奔放。辽朝的金银器制作精美绝伦,各种技艺不断精进,上承汉唐传统,又通过草原丝路广泛吸收西域诸文明的成果,使其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也注入本民族的生活习俗特点,为下启后世,做出时代的历史贡献。辽朝金银器造型简单大方、典雅精致、高贵华美,造型和装饰风格同时受到周边游牧民族、中亚文化和唐、宋金银器造型艺术风格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异域民族风情。  而辽朝玉器
期刊
【论·议】  青年艺术家群体,更追求个性与观念的表达。他们有的一跃龙门,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有的仍挣扎在生存边缘,期待着“伯乐”的到来。生存现实与创作坚守,何去何从?艺术与市场“对弈”,如何面对与坚持?充斥各类诱惑的当代语境下,关于这个群体的未来走向,值得我们探讨。  如果把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当作个案来讨论的话,从美院毕业生到职业艺术家身份的转变的确没有那么简单,要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这两种身份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