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一点小说创作中“作品视角”方面的东西
  比如,为何最终选用儿童视角,不用老师视角或者郝叟老头儿的视角(本文的副标题就是“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
  比如莫言小说,是在叙事视角选择方面独具规格的典范,是当代最早真正将儿童视角引入成人文学的。(儿童视角在他的小说叙事模式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人称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2.让学生懂一点叙事技巧方面的东西,小说艺术中,人物往往需要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感觉里,并且要拉开距离;好的叙述者一般不现身说法,而是通过小说人物自己来表现
  比如,可以让学生找出小弗朗士的感性世界里,都有些什么景象呢?这些景象有没有看似矛盾又特别自然?甚至呈相反状态出现的?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处处留心的小心思完全来自这个孤身投奔外祖母大家庭的娇弱的小女孩,而完全遗忘了其实是曹雪芹在书写。(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里,不同人的不同感受都通过背景镜头、音乐、独白或者动作表达的方式来传递,对话都非常少。以及我们经常提起的经典《罗生门》里同一个案件的不同叙事。)
  3.让学生进一步知晓,对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细节描写和反衬烘托等技巧的运用,这在作文写作中有用极了
  4.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母语学习重要性。学生爱国的最佳体现就是学好母语,继承并传承祖国文化。这关乎国运,关乎人的尊严
  5.掌握小说这一体裁的相关常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学情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作为百年经典篇目,并作为几种版本的改写篇目,是极适合拿来当做主题型文本和写作型文本的综合范本的,是帮孩子们深入到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一次良好机遇,加之考虑到三班、四班学情,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小说的经验,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尝试创作,但流于对故事的感性体验和泛泛阅读,缺乏理性的观照和品味,亟待点拨。因此我把重难点定位为教学目标1.2两项,也即阅读经典文本要能看出点不同,看出些名堂来。
  教学创意
  设计理念:整体把握,片段精读
  第一课时:文意把握
  环节一,教师指导学生自读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与文本对话)
  环节二,教师指导学生概说课文。(生生对话)
  第一组从小弗朗士角度说“最后一课“,第二组从“韩麦尔先生角度”说“最后一课”,第三组从第三个角度说“最后一课”(郝叟老头儿角度甚至是金甲虫和鸽子角度,不妨畅想一番。)
  环节三,教师带领学生从下面话题中选其一,对课文内容进行要点概括。(师生对话)
  话题:
  (1)按时间顺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根据小说要素知识,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情节。(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小弗朗士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经历。
  (4)根据课文的儿童视角,概括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说和做。
  (5)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概说小说中的上课和下课。
  (6)按文本顺序,概括介绍这篇小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设计说明:这一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多角度”、全面性地了解课文情节、人物、和表现人物的手法。生与文本的对话生成于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并落实到生字词的掌握;生生对话生成于对文本的进一步贴近,遐想甚至争鸣;师生对话是有难度的,体现在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扎实备课的基础上,以便适时点拨到位。这样的教学对教学技能的磨砺是多方面的。
  第二课时:长文短教,片段精读
  片段的选择可以由老师预先选好,也可以看学生的呼声。呵呵下面以三个片段为例。
  片段一:第三段。分号前后本该并列的两个景象,但问题是,画眉歌唱和敌兵操练显然是自由与侵略并行了。这是小弗朗士的视角,是孩子式的懵懂,但也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值得玩味。由此段的点拨,学生定会关注并发现其他段落的奥秘,并生发阅读快感。
  片段二:21段的超级强大的细节描写。儿童视角的运用。语言韵律的恰到好处,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试着表达。
  为了强调教室里的静,作者接二连三地运用了反衬的笔法。而且完全是孩子气的感情和想像。成人的感觉和孩子的感觉属于两个世界,二者可以互为生动的注解,可以相通却决然不同。让人物生活在各自的感觉世界里,而且拉开距离,这就是小说艺术,这也是生活本身的层次性丰富性。
  片段三:课文24-29段高潮部分。
  话题讨论,这一部分涉及到诸种描写,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如果换掉一些词,好不好?比如24段,去掉“忽然”怎么样?窗外“又”传来……去掉“又”呢?为什么?26段,“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有没有发现这段的奥妙?比较27段,或29段“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想一想其中的差异并琢磨妙处在哪。点拨学生在写作中要字斟句酌。27段和29段,几个连续的动作,表现力极强,联系《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给瘦鸡妹妹带花那段的动作描写,体味写作中动作描写的感染力。
  最后我们来关注“最后一课”里那些触目惊心的文辞,那些懊悔之词,以便对我们的孩子有一丝丝警示。请生反复朗读,注意,是真的反复。不要流于形式的,真心投入地反复诵读这些句子。“14段”、“18段”、“19段”。
  课堂尾声时,简介作者:“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家,是“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爱蒙特·龚古尔)。
其他文献
在1月26日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我认真聆听了王学军省长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持续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容更让我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改革也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界广泛研究的一大热点,小学教育也开始关注阅读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阅读教学;影响因素  一、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针对
(一)水泡多时好刷rn母亲去老家呆了两天回来,晚上做饭的时候“哎呀”一声,我以为她在厨房滑倒或者什么的,急忙跑过去. 看到母亲拿着我和妻子用的碗端详着看, 非常惋惜的神情.
初中语文课中有两大教学:其一,阅读教学;其二,作文教学。人们常说阅渎是吸引,而作文则是倾吐。因此,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之重点、难点。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要抓语文教材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因文解道,“披文人情”,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用范仲淹
儿童的视力是直接影响到儿童:体育活动、课本学习、集体游戏等生活成长.早期发现进行护理可以降低视力不良进展,使儿童眼睛向健康方面成长.
思念rn今早,小镇又下着零星小雨,满镇湿漉漉的,沉甸甸的. 雨幕中的景物一片迷蒙,时隐时现,似有似无. 校门口,依稀瞅见你春风十里,款款而来……忽然,一阵寒风吹来,落叶轻扬,我
中国德育在德育目标和内容上出现了国际化趋势。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爱国主义认识浅、道德实践参与机会少、知行脱节的现象。国家要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实践
摘 要:新课标要求改变过分强调讲解与传授的语法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探索语法教学新方式。基于新课程的要求与理念,本人认为语法教学可以采用情景化、活动化、任务化策略,使语法教学方法多样化。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
目的:分析探讨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照随机数表法,对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ⅠB2及ⅡA2期宫颈
以为自己赶个大早,没想到,还是落个倒数. 东西装配妥当,车队便往大龙山敬老院开去. 这是进社区活动的又一站.那边, 有好些个老人站在敬老院的门栏前, 没有虚伪没有客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