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研究述评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读秀知识库及维普数据库这四大中文资源库中搜索到,1991年到2014年发表的关于孟勇的学术论文19篇,其中学位论文两篇。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孟勇作品的艺术特征宏观上的研究,二是对孟勇某一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的探析,三是孟勇艺术经历、创作历程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孟勇  声乐作品  艺术特征  演唱技巧  学术述评
   作曲家孟勇被誉为“青歌赛高产专业户”。其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他合作的歌唱家、歌手更是数不胜数,既有李谷一这样老一辈的歌唱家,也有宋祖英这样一辈的优秀的歌坛中坚力量,还有唱着他创作的歌曲从青歌赛脱颖而出的雷佳、严当当、陈莉莉、王庆爽等青年一代。然而,学术界还未对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演唱进行广泛地讨论与研究。
   本文以“孟勇”和“其他作曲家”声乐作品艺术特征及演唱为分类依据,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分类,仅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详细述评。
   一、对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的研究
   中国著名作曲家孟勇创作了恒河沙数的声乐作品,他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也获得难以计数的奖项。然而与之难以计数的奖项不相称的是,系统地研究其声乐作品基本特征及整体艺术风格的文献却寥若晨星,但是这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也可按各自的研究视角及维度进行分类论述。
   (一)宏观把握,全面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饶荣在其2011年学位论文《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中,以孟勇的学习、艺术经历及艺术创作成果为切入点,从“曲名新颖”、“取材丰富”、“运用本土音乐元素”、“词、曲结合完美统一”、“作曲技法新颖独特”等 7个方面对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论述。又以孟勇的8首作品为例,从情感解读、润腔技巧的运用和演唱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研讨,进而对孟勇声乐作品的演唱进行分析。最后深入对孟勇声乐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这篇文章中的“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这一部分涉及到“曲名新颖”、“取材丰富”等7个方面,但仅仅重点深入的分析了“词、曲结合完美统一”这一方面,其他方面都未能深入剖析。在“取材丰富,韵味独特”这一部分中,根据孟勇在作品创作上运用音乐素材的不同将孟勇声乐作品分为以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为题材、民间故事为题材、现代生活内容为题材、地方戏曲音乐为题材的四类,是一种可取的分类方法。对声乐作品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先将作品分类,通过对每一类作品的研究,来探析其艺术特征是一种好的研究思路。笔者将继承并发扬这一思路,对孟勇的声乐作品进行更科学的分类,以类别为基点深入地论证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文章对于孟勇声乐作品的演唱的分析,情感解读、演唱处理都很到位,不难看出作者对8首代表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以及作曲家对作品的演唱要求了如指掌。笔者曾对孟勇进行访问,掌握了孟勇具体的学习、艺术经历,每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以及演唱其作品的一些要点等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参考价值较高。
   对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在宏观上把握分析的学术论文还有张佳发表在《音乐大观》2013年第9期的《浅谈孟勇声乐创作的民族特色》和李咏云发表在《歌海》2014年第4期的《孟勇及其声乐作品特色探析》。张佳的《浅谈孟勇声乐创作的民族特色》一文对孟勇作品《阿妹出嫁》和《山寨素描》进行音乐本体分析,然后从“在歌曲选材方面”、“曲式结构独特新颖”、“多元化的结构特征”这样三个方面研究孟勇声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笔者认为,孟勇很多声乐作品都是以湖南的山水人情为题材,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曲式特征上,孟勇很多作品都是典型的民族调式。而且其创作常常采用湖南民歌的主题旋律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旋律,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主题乐思,因此旋律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张佳重点论述了孟勇作品曲式结构灵活新颖,调式调性转换频繁,而没有抓住作品曲式特征上的民族特色来进行研究。曲式结构包括了歌曲的曲式特征和结构特征,“多元化的结构特征”不能与“曲式结构独特新颖”并列,而且“多元化的结构特征”这部分也并没有研究孟勇作品结构上体现的民族特色,而是概括孟勇的创作特征。文章没有充分的论证孟勇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结构混乱,逻辑不清。
   可见,关于孟勇声乐作品整体风格及其作品的演唱艺术的系统的研究是相当匮乏的。
   (二)微观切入,精深剖析
   对孟勇声乐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固然重要,但是对某一具体作品的深入探究更是不容忽视。学术界也有关于孟勇《阿妹出嫁》、《斑竹泪》等具体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的研究。本节选取两篇研究歌曲《斑竹泪》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的文章进行对比评述。
   王芳发表在《安徽文学》2012年第10期的《泪洒斑竹潇湘情——对歌曲<斑竹泪>演唱教学的思考》一文,以歌曲《斑竹泪》的演唱教学为出发点,引出作者对此作品的思考。文章首先从歌曲的时代背景和结构调式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分析之上,强调了歌曲中的气息运用,引用沈湘教授所言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着重体现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同时,以歌曲的情感变化为线,串连了不同情感之下呼吸技巧的变化规律,也顺势引出了歌曲之中语言和润腔技法的运用。最后指出演唱者要想唱好一首声乐作品并达到歌曲演唱的一定境界,歌唱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进行反复的推敲和研究,将自己的实践体会融入到歌曲演唱中,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
   谢菁、胡建军发表在《黄河之声》2009年第3期的《泪洒斑竹瑟鼓湘灵——谈〈斑竹泪〉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一文,以《斑竹泪》歌曲的创作背景故事为引子,对歌曲进行了细致独到的剖析,首先指出了此曲曲式的结构图,并分析说明此曲主调为商调式的写法,运用了三个调式的转化,从而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作者再根据自身演唱的切身体会和感悟,特别是对歌曲中润腔的处理作了细致入微的探讨。    以上两篇文章都以歌曲《斑竹泪》为研究对象,都从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但是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王芳与谢菁、胡建军在文字功底、学术思维及表达逻辑上的本质区别。在文字功底方面王芳的论述更具口语化的特点,而谢菁、胡建军的表述则更具学理性语言的特点:精确、深入、简洁。在学术思维及表达逻辑上谢菁、胡建军的文章具有更强的严谨性和学理性,整篇文章在写作逻辑思维上更具有质感。两篇文章都对《斑竹泪》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谢菁、胡建军的文章中调式转化结合曲式结构图直观的体现出《斑竹泪》中调式特征与曲式结构的综合发展。而王芳的文章则以语言叙述为主,在歌曲结构和调式特点的论述上较为抽象,意义表达较模糊。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谢菁、胡建军的文章更胜一筹。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孟勇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程度地展开,但研究之深度和力度仍显浅薄、苍白,也缺乏专门、系统地对孟勇的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因此,对孟勇的作品进行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和研究价值。
   二、对其他作曲家声乐作品艺术特征与演唱的研究
   在中国音乐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非常多,如王志信、徐沛东、印青等,他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作曲家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研究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浙江师范大学黎莉在其2011年学位论文《印青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中,先按时间顺序介绍印青的艺术生涯,通过列举印青在同时期创作的各类题材的作品来回顾其歌曲创作历程。接着对印青歌曲作品进行分类以及本体分析,概括出印青歌曲基本创作特征。文章将印青创作的歌曲作品分为三大类:主旋律歌曲、军旅歌曲、其它社会题材的歌曲。选出印青具有代表性的四首作品从调式调性、和声、歌词、曲式、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文章认为印青的歌曲有“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时代精神”、“通俗化与艺术性的融合”、“艺术风格‘精、美、真’”这四个创作特征。再从“演唱中声乐技巧的运用”、“与伴奏的配合”、“情感处理”三方面入手,对印青歌曲作品的演唱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印青在创作之外的其它社会影响及贡献作了简要介绍。
   文章中对印青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这一部分是最为出彩的。一方面,分析的四首作品选取得很好,四首作品都是印青流传度很广、评价很高、很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并且它们是不同的四种风格。《走进新时代》是典型的主旋律歌曲,它反映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政治气息厚重,时代感强,是祖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赞礼。《天路》是一首有着浓厚西藏地域风格的创作歌曲,有着西藏山歌的特点,可以称得上是西藏的新民歌。《西部放歌》是西部开发的标志性文艺作品,有一股浓浓的西北信天游的味道,民族色彩厚重。而《芦花》则是一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所以文章选取的这四首作品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另一方面,文章对作品的分析全面到位,从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到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再到歌词,条理清晰、分析深入透彻。除此之外,文章对印青歌曲创作特征的总结也比较全面且对每个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印青歌曲的演唱分析方面,文章从演唱中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音色音量、速度节奏以及与伴奏的配合,情感的处理这些方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走进新时代》、《天路》、《西部放歌》、《芦花》四首作品的演唱,理解深入、思路清晰。所以文章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值得学习。
   山东师范大学路敏在其2014年学位论文《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及演唱研究》中,先简单介绍了王志信的艺术人生,并对其主要音乐创作进行分类,文章认为王志信的声音作品根据创作题材可分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现实题材、古诗词题材和借物抒情题材四类。然后归纳出王志信声乐作品具有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的风格特征,并对这些风格特征分别进行了剖析。再对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演唱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分别选取王志信具有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风格的代表作品分别从歌曲背景、歌词内涵、曲式结构及演唱处理这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王志信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贡献。
   整篇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层次很清晰,各级标题高度概括了各部分内容而且用词准确,语言耐人寻味。文中“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演唱研究”这部分以不同作品为例,每个作品都分别从歌曲背景、歌词内涵、曲式结构及演唱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使得文章结构很规整,很可取。在分析作品的同时紧扣前文论证的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的风格特征的意图也是很好的。但是某一首作品所体现的风格特征一定不是单一的,要演唱好一个作品应该要全面把握好它的风格特征,文章从民族风格的作品如何演唱、时代风格的作品如何演唱、多样性风格的作品如何演唱三个方面来论证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演唱的这一思路笔者不敢苟同。而且文中所选取的《兰花花》、《昭君出塞》、《孟姜女》是三首风格类似的作品,而文章却将他们分别归为三种不同风格的代表作,笔者认为有些欠妥。
   湖南师范大学李霞辉在其2014年的学位论文《徐沛东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与演唱风格研究》一文中,先介绍了徐沛东的创作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接着从戏曲元素、民间歌曲、方言三个方面来分析徐沛东作品的民族性,然后分析了徐沛东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世界性的结合,最后从演唱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表演实践与自我理解相结合、演唱风格与作品风格相结合等方面阐述了演唱风格与作品风格的有机结合。
   作者对徐沛东的作品如数家珍,举例阐述的时候大多是选一个作品配谱例详细论证,然后列举其他作品来辅证,笔者认为这种分析方法很有说服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平时笔者看到的很多文献只是对理论泛泛而谈,却缺乏较好的基础性案例分析,使得文献内容较为空洞,理论支撑乏力。这篇文章则较好地摒除了这一毛病,进行了大量而全面的案例分析,行文流畅自然,结构浑然天成。
   整体而言,学术界以某一作曲家及其作品为案例的研究已然成为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针对作曲家孟勇及其创作作品的研究较少且多有浅尝辄止之嫌,研究视角单一,特别是对其创作作品的研究在固定单一的模式上泛泛而谈,这一点在相关的多数文章的谋篇布局上即可体现出来,对音乐文本的研究流于表层等等,由此,便体现出学术界对孟勇及其声乐作品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权威的指导,仍处于摸索的阶段。而孟勇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极高的影响力与当下对其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之间体现出较大的现实差距,这就让笔者的研究课题具备了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饶荣.孟勇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徐迟.歌曲阿妹出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解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3]张佳.浅谈孟勇声乐创作的民族特色[J].音乐大观,2013,(09).
  [4]王芳.泪洒斑竹潇湘情——对歌曲《斑竹泪》演唱教学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10).
  [5]谢菁,胡建军.泪洒斑竹瑟鼓湘灵——谈《斑竹泪》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黄河之声,2009,(03).
  [6]李霞辉.徐沛东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与演唱风格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路敏.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及演唱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黎莉.印青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其他文献
摘要:近期,“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史学研讨会”在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省日照校区)举办。本文就会议“音乐教育哲学和音乐教育史学”两个主题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进行梳理。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音乐教育史学和音乐教育哲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史学 实践 道德  近期,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曲阜师范大学主办,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术委员
期刊
摘要:文章从目前汉族民间音乐丰富的音乐品种和类型中归纳出“一曲多变”的主要实践类型:即兴、移植和改编、传承和传播。它们具体体现在乐人之间的生存竞争、乐人的自娱雅集以及在服侍恩主中娱人娱神的各种实践中。  关键词:汉族民间音乐 “一曲多变”即兴 移植和改编 传承和传播  “一曲多变”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观念,是中国传统音乐再生和繁荣的重要手段。以下从音乐学的角度研究“一曲”在即兴、传承和传播、移植和
期刊
摘要:普契尼的歌剧以他那脍炙人口的旋律,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戏剧直觉思维,深深感动着数以亿计的各种文化背景的歌剧爱好者。但诚如台湾著名音乐学家罗基敏所说:“普契尼的歌剧受欢迎程度和音乐学术界对普契尼歌剧的研究却成反比。因此,有关普契尼的著作虽多,谬误却也不少。”①奠定了普契尼在歌剧史上地位的歌剧《LA BOHEME》中文译名有多个版本的现象是这一问题的现实写照。  关键词:歌剧 波西米亚 价值观 精
期刊
摘要:诗词、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展现和抒发人类的思想感情。诗词与音乐在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碰撞交融,诗由视觉转化为听觉,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音乐通过诗的传递使抽象的声音变得具体形象化。  关键词:白居易 《琵琶行》 琵琶协奏曲  诗词与音乐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词是以文字为载体,通过视觉,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是以声音为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中的和声概念是很多演唱者比较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歌曲表达的完整性和艺术性。本文论述了和声概念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阐述了如何培养歌唱中的和声概念。  关键词:声乐演唱 和声概念 重要性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绝大多数声乐作品中,乐谱是由横向的旋律和纵向的和声构成,但很多演唱者往往过度重视对歌曲横向旋律部分的表现,缺乏对音乐纵向的“立体思维”。  因此在学习声乐作品时
期刊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游园惊梦,真情依然……”在英国皇家国际音乐比赛第二届声乐比赛现场,一首充满着浓郁戏曲味道的歌曲《游园惊梦》在众多的参赛歌曲中可谓独出心裁。婉转的唱腔,优美的歌词,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艺术完美结合,成功吸引了在场选手以及评委的耳朵。歌曲的演唱者肖雪,当天着一身靓丽的白色旗袍登场,甜美的声音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将这首《游园惊梦》唱得如痴如醉。一曲结束,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期刊
2013年,琥珀四重奏的四位成员在墨尔本亚太国际室内乐比赛中获得四重奏金奖、最佳现代作品诠释奖和比赛最高奖三项大奖,成为第一组获得国际室内乐比赛最高奖的中国四重奏。同年,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精心制作的同名专辑以“音乐精品”的形式向全球公开发行了。有幸在第一时间得到并反复聆听了这张专辑,深深地为四位年轻的演奏家扎实而充满活力的演奏而感到欣慰!   实事求是地讲,“这不是一份‘完美’的现场录音,但这
期刊
摘要:在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演绎中,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而且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无论是从思想感情还是从音乐的节奏韵律上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元素,有着极大的魅力。特别是集这些特色为一身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魅力,有着非常深刻的民族韵味。文章就是以《刘三
期刊
编者按:随着我国现代音乐创作近几十年来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将创作视角投向了民族乐器,此间由郭文景、谭盾、唐建平、杨青等一批当代杰出作曲家创作的竹笛作品应运而生。由于这些现代作品的产生,对竹笛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演奏者,究竟该如何把握作品的意境?如何来传达现代作品的审美体验?这除了需要演奏者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深度进行二度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那些源于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运用
期刊
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越剧《梁祝》进行的改编创作,其意义在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的影响力,成为西方作曲理论同我国戏曲音乐结合的完美篇章。其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人类情感在音乐美学中的自然再现。  关键词:小提琴 梁祝 音乐美学 人类情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一首中西结合,古今结合,虚实结合,雅俗结合的成功作品,在那样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