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每个人都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却没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之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才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遇到问题时的反应能力都不够有优势。而数学这一学科所学习的内容联系比较密切,一旦学生在一开始没有完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可能就不会很理想。学生也很可能会因此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和厌倦心理。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要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必要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但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
  1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和策略
  1.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绝大部分数学老师甚至语文老师都认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范畴。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语文老师的教育。数学老师只需要负责教会学生解题,做数学卷子就好。但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有很多是应用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的话对学生的审题发挥有很大的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就导致了学生的整体成绩不高。其实无论是什么课程,他们都有很多相关的定义及概念等内容要教授。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是单纯的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必须在上课前自行预习相关内容,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老师有时候会因为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而不得不加快学习进度,将两节甚至多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堂上讲完。学生这时就更需要将课本上的内容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全面吸收并灵活运用到相关的考试中去。由此可见教材阅读之于数学学习和老师教学的重要性。当然了,我们也不难发现,数学这一学科的相关素材,其中的内容大多是以图片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越是这种情况越能体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老师要带领学生对题目中的文字仔细阅读,细细品味,提炼出其中的重要词句和关键信息。并将其与图片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每门学科学习的基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第一枪就是从倾听习惯的培养打响的。学习过程少不了讨论交流,目的就是将思想集在一起碰撞出火花,开发出学生未开发的思维,取长补短。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服务。“倾听”的重点在“听”上,但却不是单纯的“听”。而是要做到“听思结合”。最主要的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并集中起来。学生将一门课程学的好,那是因为他自身被其内容吸引住了,发自内心的想学。同理,老师只要做到了在课堂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成功教学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成功了一半。此外,只听不记也是不正确的。学生要在倾听过后对所听到的内容反复琢磨。边听边思考,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培养学生课堂上记笔记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会随着时间而逐渐遗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即不能及时理解也不能完全记下来。这时就需要笔记来辅助他们进行学习。笔记与倾听的结合对学生的课堂理解及课后复习这两个学习步骤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养成
  要想将数学题完美而快速的解出来,审题能力的具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是否养成审题习惯直接关乎着他们能否准确的将数学题解出来。审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面对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在加以思考过后精确的将数学题解出来。由此看来,教师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教师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对已知信息粗加工的能力,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做题质量。举个例子:“某图书馆今年春天下半季购买了3000本儿童图书,比去年秋天购买的儿童图书多了五分之一,那么,去年秋天和今年春天共购买了多少本儿童图书?”“某施工队一月份施工所挣的钱是20万,三月份施工所挣的钱是一月份所挣钱的1.5倍,那么施工队七月份所证的钱是多少?”很多学生会因为马虎或者审题不清而忽视题目中的关键词“共”和“多”这种关键字眼,导致学生最终的解题结果错的一塌糊涂。由此不难看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1.4培养学生完成任务后认真检查的习惯
  作业的布置及完成是小学数学乃至所有学科学习过程中最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的记性有限,玩心重。今天上午学习的知识可能中午就忘了。利用作业可以让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理解。但是一味的只讲究完成作业却不重视作业质量可以说是白费力气。因此,做完作业或者做完试卷后认真检查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分现象,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例如: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直接答题,忽略了写“解”字这一步骤。这种问题都是在检查过程中一眼就可以检查出来的。也正是因此要多加关注这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办法。
  2加强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老师的职责: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老师及时对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检查是密不可分的。老师要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职责发挥到极致。这不但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还为自己的教学生涯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自身阅历。
  3结束语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它应用在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培养学生自助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因此老师要将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不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另外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要靠自己去动手解决的,这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元宗.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8(12):11-12.
  [2]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9(03):41-43.
  [3]游桥英.浅析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调查与提升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7(10):115-118.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不光能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启发智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从小爱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期间,学生学习数学计算总是缺乏热情,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有的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其实,这也
一、努力让学生去睁开慧眼观察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赖于形象思维,形成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借助于一定的实物。因此,在平时形成学生空间观念的诸多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引领学生去进行观察,以实物和图形为载体,以观察为基础。但一些比较严峻的现实让我们感到不少学生是不会观察的,不会观察主要体现在没有抓住特征去观察,也没有选准角度去进行观察,总之是学生在观察中的眼睛不慧。我们怎样给学生观察中的慧眼?必须
期刊
◆摘 要: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标便是帮助学生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只是,在实际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再加上自制力都普遍比较差,所以想要靠个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还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科学的控制文言文教学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在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中,为了推进小学古文教育水平,需要在小学古文教学中,针对文言文教学策略应用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现有教学工作开展中,对于学生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应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而需要对教学对策应用进行科学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科学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需要纠正与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课;有效性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效率的提高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但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许
◆摘 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略读课文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基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探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提示语;预习;迁移;拓展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
◆摘 要:中国小学数学教育中新课标的改革提出了教学目标,即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现今的数学课堂中,小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缺乏对数学的质疑能力。本文从我国现今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着手展开探讨,并提出创建浓厚课堂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寻找与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质疑能力;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曾提出要求,即在数学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