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夕阳芳草路 那堪重忆恨悠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袁机,字素文,清代才女,袁枚之三妹。因父亲袁滨与高八为子女订立了指腹为婚之约,其后虽知道高八之子高绎祖品行不端,袁机为了忠守节义,执意嫁往高家,在高家备受虐待,但她至死仍不悔。由于遇人不淑,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她死后,其兄把她的诗作编辑为《素文女子遗稿》。通过她的诗歌创作,进一步了解到袁机的性格及其对于这段婚姻的看法。
  关键词: 袁机 袁枚 《素文女子遗稿》 《祭妹文》 性灵说
  一、封建礼教思想对袁机一生的影响
  据袁枚《女弟素文传》①所述,高、袁两家早有指腹为婚之约,高家并赠以金锁作为聘礼。怎料高家之子高绎祖长大后品行不端,脾气乖戾。高八曾对袁家言:“我儿有病,不能与袁家三妹完婚,愿以先前所言为戏。”以此为借口,希望高、袁两家能解除婚约,但袁机闻讯后,持金锁而泣,不饮不食,执意要嫁高家。后高八病故,其侄高继祖来说:“女婿并非有病,而是品行不端,有禽兽行为,我叔曾为此把他打得死去活来。先前谎言他有病,是怕完婚以后以怨报德,希望你们慎重考虑这门婚事。”惜袁机闻如不闻,终竟嫁给高氏之子。高绎祖个子矮小、驼背斜眼、容貌丑陋,他不准袁机读诗书、持针黹,动辄对她手掐、足踆、烧灼。母亲见状阻拦,他竟将母亲殴打至齿折。最后,他欲将袁机卖掉,以抵赌债。至此,袁机忍无可忍,讼之于官府,断绝与高家的婚姻,归家侍母,竭尽孝道。尽管如此,袁机每天总是怀着抑郁的心情,背人垂泪,有病也不医治,于是病逝,时年四十岁。
  至于袁枚眼中的袁机,通过《女弟素文传》可知:“皙而长,端丽为女兄弟冠。幼好读书,既长,益习于诵,针袵之劳,缥缃庋积。”《哭三妹五十韵》②载:“五枝荆树好,忽陨第三枝。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至性醇无比,多情累在斯。一闻婚早定,万死誓相随。”可见袁枚认为袁机是众多姐妹中最出色的一位,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外表端庄秀丽,内外在美兼具,无论是女红还是诗书均非常有能力。就是因为个性温纯,对于早已定下的婚约,坚持从一而终的态度。这些看法,在袁枚《祭妹文》③中亦有提及“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这里进一步提出,袁机之所以对于节义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是因为从小就接受诗书的教育,所以“艰贞”如此。“艰贞”的意思是就算处境艰危,仍然守正不移。与其说“艰贞”,倒不如说是“愚贞”。就像袁树《哭三姊四首》④说:“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无家枉说曾招婿,有影终年只傍亲。”袁机就是遵循“三从”的规条(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尽管曾嫁夫婿,但最后也落得形单影只的下场。在《哭三妹五十韵》⑤中陆建曾说袁机离婚之后“合族笑姨痴”。由此可见,这种从一而终的信条虽然来自于社会,但袁机的行为在当时人的眼中却是可笑的。袁机的“艰贞”是否真的如袁枚所认为的,由于袁机喜爱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所造成的?我认为与袁机自己的性格思想也有关。
  虽然袁机曾听先生授经,知道古人一些节义事,但我相信她学得也不多。因为先生教导的主要是袁枚,袁机是女儿家,她只是偷着学。如《祭妹文》⑥:“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袁机想跟哥哥一起学习,也是趁他休息、不在忙的时候,因为她怕打扰哥哥正经学习。如果说读书影响了袁机对从一而终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的话,那么鲁迅《祝福》笔下的祥林嫂,她只是一位农村劳动妇女,接受教育肯定少,但她也不想再嫁,到了贺家坳拜堂的时候,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打算自尽。相反《牡丹亭》中的官家千金杜丽娘与《西厢记》中的相国小姐崔莺莺,她们接受传统封建社会思想的教育,肯定比袁机多,但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反抗道德枷锁的行为,却偏偏让读者相信?真的是女子无才便是福吗?陆建在《哭从母》提出这个疑问:“谁信有才真命薄?”像袁机的遭遇,既然高家已经两次提出解除婚约,而且亲人也不反对,事情并不是那样糟,只是她自己放弃解决问题的机会。三从、节义的规条对于维持社会的秩序是有其作用的,但亦因应人、事进行判断,处事要灵活变通,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二、与丈夫义绝投靠娘家后的心境
  袁机与丈夫义绝后投靠娘家,写下一些诗歌反映了她当时的心境,其兄袁枚把它记录成《素文女子遗稿》。通过这些诗歌,可见袁机一直过着自悲自怜、自我封闭的生活。她拒绝与外界接触,诗作中多有“湘帘”两字,显示她终日躲在房间里,只是透过窗子观察外面的世界。《闲情》:“欲卷湘帘问岁华,不知春在几人家。一双燕子殷勤甚,衔到窗前尽落花。”从诗中可見,诗人在房间里卷起了竹帘,看到窗外的景色,有感于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看到一双燕子衔泥筑巢,情意深厚。最后以落花自况,反映出对人世短促的慨叹。这不禁让读者想起白居易的《燕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所描写的情景。《闻雁》:“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响遏碧云冷,灯含永夜清,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飞到湘帘下,寒衣尚未成。”以雁表示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贞,眼见已深秋,候鸟亦要飞往温暖的地方。但现在自己形单影只,只能顾影自怜,几次飞到竹帘下,发出离别的鸣叫声。自己心事重重,所以缝制寒衣进度缓慢。又如《追悼》,诗人再次以燕子和孤雁入诗,以表达内心的孤寂:“燕去空梁晚,帘虚素月流”、“有女怜孤雁”、“寂寂疏帘里,飞霜下碧空”。燕子已离去,梁上空洞洞一片,帘外只剩下淡淡的素月,孤雁的鸣叫只有诗人能懂,四周寂静无声,帘子后的人内心孤单。幻想自己能够与丈夫共同生活,可惜“双飞一梦终”。自己是被抛弃的人,她经常自悲自怜,在《有凤》中称自己为“陈人”,是谓旧人的意思,可见她已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在《偶作四绝句》“怕引游蜂至,不栽香花色”中,呈现出袁机逃避世人注目的心态,她怕引来游蜂浪蝶,所以故意不作打扮,避免用芳香的颜色,这是逃避现实的表现。
  另外,通过袁机的诗作,我们亦可窥见她性格温婉的一面,她不但友爱兄弟姊妹、亲人和家姑,而且对这段不幸的婚姻依旧留恋,对前夫仍念念不忘。袁机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她只为别人着想,考虑别人比自己要多。从高、袁两家都劝说她取消婚约,但她仍然坚持嫁往高家,站在袁机的角度可以猜想到,如果她答应了取消婚约,外间可能就会误会女家看不起男家,所以反悔。相反男家提出退婚,外间也会揣测女家是否出了情况。无论是哪一方面,对于袁家的声誉都是有影响的,为了避免流言蜚语,还是履行婚约比较妥当。其兄袁枚认为读书加深了袁机对于忠贞观念的坚持,是学问害了她,但我认为读书起码锻炼了袁机写诗的能力,让她跟丈夫义绝后的生活、感情有了宣泄的渠道,否则也不会有《素文女子遗稿》的出现。   关于袁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性格,根据袁枚《祭妹文》⑦的记述亦可得知。小时候,袁机已很喜欢学习,但怕打扰哥哥,趁哥哥在书房休息时才跟哥哥一起学习:“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当哥哥生病时,她怕妨碍哥哥休息,所以通过仆人去刺探病情:“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当自己生病时,为了避免耽误哥哥的事情,她却阻止家人走报:“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另外,袁树的《哭三姊四首》⑧载:“犹记支床静卧余,珊珊瘦骨影清癯。持家尚替兄筹策,煎药还为弟惜须。病久事繁容婢懒,坐愁力弱索花扶。可怜十日扬州别,已唱招魂仗女巫。”记述了袁机卧病在床,形容消瘦,仍然为家事筹算,体谅婢女的辛劳,并且跟弟弟开玩笑,提到李绩为姐姐烧火煮粥,大风吹过炭火烧了自己的胡须的故事,提醒弟弟不宜过劳,亦见出弟弟袁树与李绩一样重情义。
  对于兄长袁枚妾侍的逝世,袁机亦通过诗歌表达出难过之情。《挽陶姬》载:“素纸临风空望影,灯花何日再论诗。知君最是情难割,膝下娇痴有女儿。”她想到以后再没有人与她共读诗歌,表现出她们难舍难离的感情。《阿兄得子不举》载:“方幸胞衣紫,惊闻玉树凋。桂香初落子,泡影不终朝。门户凭谁托,麒麟不可招。诸姑兼伯姊,同有泪难消。事好翻成梦,天高欲问难。如何终岁望,不得片时看。强仕年将过,征兰梦又残。萱堂频问信,强自报平安。”诗中记述袁枚喜获麟儿,可惜不幸夭折,家里人恐怕袁家继后无人,都感到非常难过,由于空欢喜一场,袁机不禁问苍天,为何好事变成空。母亲频频询问情况,大家都欺骗母亲称孙儿平安,这更为诗歌增添了悲伤的感情。
  袁机在形式上与丈夫离异,她的身体是走出了高家,但心却没有完全离开,她仍然惦记婆母。《寄姑》写道:“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写出了她对婆母的感念心情,欲以恩曲表达自己的心意,可惜大家相隔地方遥远,最后只能以两行泪水作为回报。由此可见,袁机对于别人的关怀不止于袁姓的家族,而且对于已经分别的婆母,她仍时刻惦念。
  三、袁机对婚姻的忠贞
  在我们的眼中袁机与高绎祖的婚姻是一个悲剧,但她对于这段感情仍有一点期望,尽管已经跟丈夫义绝。如《闲情》“欲卷湘帘问岁华,不知春在几人家。一双燕子殷勤甚,衔到窗前尽落花”和《春怀》“寄声梁上双飞燕,好啄香泥补旧巢”。诗人看到一双燕子在努力共同修补家园,她不禁触景伤情,想到自己的家又能否修补呢?由此可见,袁机是希望与丈夫有破镜重圆的一天的。《闻雁》载:“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响遏碧云冷,灯含永夜清,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飞到湘帘下,寒衣尚未成。”元好问因曾见一雁被杀,另一雁鸣而不去,投地而死,于是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袁机借此以雁表达对于丈夫感情的忠贞。
  对于自己的一生,袁机也有过反省,《灯》载:“添尽兰膏惜寸阴,煎熬终不昧初心。”在漆黑的晚上,她有感于时间过得太快,兰膏一下子就耗尽了。从以前决定嫁往高家到现投靠娘家,不知不觉已经经历过很多事情,虽然这是人生的一场煎熬,但对于自己当初的决定,她终究仍不后悔。直至丈夫死去,她才醒悟到这是他们真正的分别。《追悼》载:“死别今方觉,生存已少缘。结褵过十载,聚首只经年。旧事浑如昨,伤心总问天。萧萧风雨际,肠断落花烟。”他们虽然能结为夫妇,但终究缘分太浅,不能白头偕老。回首往事一切仿如昨日,袁机遭遇到这一切,她没有责怪任何人,她只是问天,觉得一切都是上天命运的安排。可惜一切已不能挽回,现在只得斯人独憔悴。《感怀》算是袁机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兰熏粉泽久漂流,落叶哀蝉独倚楼。奁具久为游子费,书香空与此身留。梦中明镜开还合,水上飞云断不收。回首夕阳芳草路,那堪重忆恨悠悠。”盡管我有美好的德行、打扮得宜,内外在美兼备,但一切都是枉费。现在我已到暮年,与丈夫离异,形单影只,嫁妆及书籍已被前夫卖掉偿还赌债。回首一生,内心只有绵绵不绝的恨愁。直到这里袁机才表露自己内心有恨,“恨悠悠”是对于封建礼教的恨、对于命运的恨,还是恨丈夫?但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能恨谁呢?
  袁枚在诗歌评论上提出“性灵说”,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素文女子遗稿》中,袁机无论是对家人还是自己的婚姻,感情都是直接流露,描写深入细致。袁机的诗歌创作能力实在值得我们钦佩,但她对于节义的态度,我认为是可敬而不可学的。一方面,袁机生活在封建社会,对于高家的婚事确实很难有拒绝的勇气。另一方面,受到本身性格温婉和处处替人着想的想法所影响,尽管高、袁两家都劝她退婚,她依旧不懂判断形势,仍然坚持履行承诺,最后成为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到死也找不到归葬的地方。袁机嫁到高家,已经属于高家的人,但她与丈夫义绝,袁树在《哭三姊四首》⑨中说她:“无家枉说曾招婿”,可见她已是无家之人,袁枚的《祭妹文》载:“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袁机差点儿把自己害得死无葬身之地。袁机到了暮年,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反省。如《感怀》:“回首夕阳芳草路,那堪重忆恨悠悠。”她始终认为自己履行指腹为婚的承诺是美德,可惜枉费心机,最后得到的只有绵绵不断的恨。
  注释:
  ①②④⑤⑧⑨《素文女子遗稿》,随园藏版,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③⑥⑦袁枚.祭妹文[A].袁枚诗文选译[C].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5.
其他文献
(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 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从“量”到“质”的提升,是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分析制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相关因素,重点探索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各种渠道,并以厦门工学院的就业工作为实例进行阐述。厦门工学院出色的就业策略: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活动,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实行学历职业“双证书”制度,鼓励和支持
摘 要: 小说《自由小姐》讲述了一段怪异荒诞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探讨了现代压抑对人的束缚与人对现代压抑的反叛这一西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命题,它是一曲西方现代人在现代压抑重压下追求个性解放,意图重获自由却不得的人文主义悲歌。  关键词: 荒诞爱情 追求自由 现代文明 人文主义 《自由小姐》  一、自由对文明的反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唱出了人们
摘 要: 文章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现阶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面临教师年轻化的问题上提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措施,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保证了教学质量,解决了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文章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成长建设及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等方面的内容,为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操作指导。  关键词: 专业课程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这个词早先是企业管理的词汇,
摘 要: 《太平广记·医部》中记载的名医事迹,其中不少都可以在正史中找到对应的记载。对比发现《太平广记》中的名医形象沾染了浓厚的奇异色彩,形象发生了异化。民众的忧患意识诱发了对名医医术的渴望和神化,民间流传的众口铄金使得奇异名医故事深入人心,宗教信仰的普及,让名医无意中获得了与神佛类似的地位。  关键词: 名医形象 《太平广记·医部》 正史 异化  《太平广记》是古代笔记小说的第一部总集,
摘 要: 审美化下的党课创新品牌通过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实现审美主体激发、审美形式创新及审美思维培育,将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创建特色性的党课系列活动,使得党课品牌更具有生命力,使得党课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提升党课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 审美化 党课品牌 高职党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推进党的
摘 要: 广东东软学院自办学以来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教育理念,随着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法制、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愿望不断加强。本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从“治理”视角阐述了治理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并在实践中探索了新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治理理论 工作模式  “治理”源于联合国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
(昆山市费俊龙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 从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地方课程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应用地方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注点。作者基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积极探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的优化策略,旨在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教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教学活动创设具体的教学场景或渲染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改善课堂生态,实现教学的高效益。体验式教学法主要包括编排课本剧、历史故事讲述、描述历史事件、制作历史文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内涵 价值 方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实
摘 要: 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的内涵建设强调英语听说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未来岗位需求相一致。本文从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内涵建设的原则、目标、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听说 内涵建设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要求,国际交流越来越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 周作人散文中有着大量的鬼神书写,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退守书斋后,更偏向于民俗意义上的谈鬼神,这类鬼神散文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对鬼神的书写,尤其以希腊诸神的讨论最瞩目。周作人谈神说鬼的目的不仅在于娱乐和审美,而且是期待艺术、知识及人本精神的影响,从而达到人世间的“美化”。  关键词: 周作人 鬼神 民俗 希腊神话  1934年4月5日林语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