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阑尾炎手术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整理.结果: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中的操作、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切口状况都会影响切口切口感染的发生.结论:诱发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从细节入手,严格操作流程,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预防以及控制阑尾切口发生的感染几率。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得其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阑尾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阑尾炎在普外科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机理是阑尾在多种因素下导致的炎症改变。预后主要取决于临床及时的诊治。越是早期诊治,越是刻意短期内康复,该病的病死率极低,但是延误诊治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有时候可能造成死亡。临床治疗方法大多是阑尾切除术,不好的方面是手术切口感染极易发生,严重的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所以,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是阑尾切除术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阑尾炎患者,根據其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6-52岁之间。其余170例患者没有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男性100例,女性70例,年龄7-63岁。
  1.2 实验方法 本组患者中观察组有48例,均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200例,都没有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患者保证相同手术环境下采用消毒器械和规定的麻醉方法。根据所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注意的因素有:年龄在60岁之上:有基础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手术时间在45min以上,肥胖,阑尾化脓和坏疽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变量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的t检验样本,检验结果P < 0.05,说明比较的数据存在差异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时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率 根据回顾性分析的结果发现,200例患者有30例发生手术感染,感染率达到15%。
  2.2 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发现,以下因素与阑尾切口的感染有很大的关系,是切开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手术操作时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阑尾的病理改变等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在观察组的构成比明显要比对照组高。
  3 讨论
  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就是切口感染,感染多发生于术后4-7d,有些也可于1周后发生。临床的主要表现是急性炎症的红、肿、热、痛反应,较重者可以出现切口跳痛,甚至休克等中毒症状出现。在清创时有大量的坏死组织,也有新生肉芽组织包绕线头等异物,伤口有脓性渗液,易形成慢性窦道。阑尾炎时进行阑尾切除术,是经多年实践所证明的经典的安全手术。所有的外科医生都必须掌握该手术的操作程序。不过由于手术的简单,容易导致临床忽视其严重程度,所以导致的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切口感染,大约占并发症的一半以上,这都加重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3.1 引起阑尾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3.1.1 年龄和合并基础基本糖尿病及高血压 高龄患者进行手术后,由于免疫力低下,本身合并较多的基础基本,如糖尿病等,都会使切口不易愈合而发生感染。
  3.1.2 体重 肥胖,以及一些伴有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其腹壁脂肪层非常的厚,在暴露手术视野时不充分,导致进行操作和腹腔冲洗时增加操作时间,较易导致阑尾手术的切口发生感染。
  3.1.3 手术时间 延长手术时间,也是引起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另外一项因素。如果时间延长,那么手术野暴露在空气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使得切口被空气细菌污染几率增加,这是容易引起感染的一个原因。
  3.1.4阑尾的病理改变 一般的阑尾炎与坏疽阑尾炎在切口感染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30例切口感染患者中就有3例是坏疽性阑尾炎,占10%左右,而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仅1例,占3.3%。此外由于手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同,其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存在差异。对于阑尾切除,虽然是普外科的普通手术,但是外科医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进行手术时也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3.2 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
  3.2.1加强职业训练 手术人员在进行阑尾切除术时,不能把它看成小手术而任意妄为,整个手术过程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对患者的住院管理,严格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病切口的变化.使用抗生素要规范。
  3.2.2 加强医护的“三基”水平训练 提高外科医生和器械护士的配合,加强其手术熟练程度,可以极大的减轻创伤,缩短时间.同时又有利于降低手术感染率。
  3.2.3 早诊断、早手术 临床上的阑尾炎要尽早诊断和手术治疗,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和降低阑尾的化脓程度,避免发生坏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
  3.2.4 加强基层基本控制 高龄的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差,又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发生伤口的感染,所以在阑尾炎手术前后要增强抵抗力,控制基础疾病,有效降低其切口的感染率。
  4小结
  阑尾炎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是阑尾在多种因素下发生的炎症改变。早期诊治可以短期内康复,但是延误诊治会有严重并发症。切口感染是阑尾炎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为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我科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率。在阑尾炎切除并发症中最为常见,发生原因是因为该疾病的一些特点,也与围术期相关的处理措施,操作流程的规范相关。要减少阑尾切口感染,关键是要进行预防,从可能导致切口感染因素出发,抓细节,抓环节质量,干预对患者的管理过程,进而保证控制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郑学洙.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防治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1,35(5):378-380.
  [2]李正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2,(z2):137-138.
  [3]陈千益,欧敬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8):1227-12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6.25-25mg,2次/日口服;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6.25-25mg,2次/日口服,步长稳心颗粒9g,3次/日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描记ECG、24h动态心电图,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每
期刊
摘要: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医院管理当中越来越重要,甚至于已经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的背景之下,首先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讨医院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所在,希望能够对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有所启示。  关键词:医院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关键点  一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简介 
期刊
摘要:目的:比对分别采取口腔炎喷雾剂及康复新口服液治疗后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情况,以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选取某院口腔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口腔炎喷雾剂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康复新口服液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口腔溃疡患者采取康复新口服液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96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质的重金属污染十分的严重,很多对身体有害的重金属残留在饮用水中。作为生物非必需的有害元素汞就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其毒性的大小随其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对于饮用水中汞的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本文就主要测定了饮用水中甲基汞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并叙述了测定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及水样预处理的方法和过程,同时结合了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收治的69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进行分析,探讨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9例行胃大部切除术,56例行溃疡穿孔修补术,4例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均良好。结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意愿决定相应治疗方法,急诊行穿孔修补术是基层医院常用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诊断;治疗;修补术  本文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瘢痕子宫患者给予输卵管结扎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44例瘢痕子宫女性采取输卵管结扎术的人员进行研究,手术前所所有人员给予妇科检查、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检查。结果:瘢痕子宫人员的结扎手术的成功率达到90.9%,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前对所有人员给予常规的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妇科检查,包括尿常规、B超、血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阳性检出率为阳性37.50%,CT检出率为53.85%,MRCP检出率为83.33%,B超检出率低于CT、MRCP(P<0.05);在直径0.05),MRCP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 在肝外胆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同时采集156例受检人员的末梢血和静脉血,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常规检出的八项参数经统计学计算,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梢血与静脉血相比均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的检测结果比较,具有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我院68例白内障进行表麻下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表麻成功78眼,成功率97.5%。术中术后无驱逐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  结论:在熟练掌握超乳技术后,表麻下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表面麻醉超声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作为一种年龄相关性
期刊
老年患者进行开胸手术,创伤及危险性较大,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患者平稳进行手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为重要[1]。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手术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既往观察发现,单纯全身麻醉下行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患者在术后苏醒期往往出现烦躁、谵妄、认知功能缺失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伤害,也带来很大的治疗和护理负担。初步分析这种精神异常的形成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