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素养提升构 建学生精神家园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精神家园的构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和文学的海洋中去发现宝藏并开发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建高效小组,创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语文中品到“语文之味”引导学生行走于经典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畅游于文字之海,让心灵濡染着墨韵书香,让生命蓬勃向上。
  一、细品细赏,品到语文的真“味”
  注重语言品悟,养成写批注的习惯,提升思维与鉴赏能力。
  利用好课本资源,注重批注和感言的书写训练,挖掘课本素材这一金矿。高中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从学生入学初就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写批注的好习惯,批注可以是对精当传神字词的品析,也可是对行文构思的点评,还可以是对作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领悟。真读书,深阅读,读懂读透,从名著名篇中学语言、揣摩写作技巧、领悟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然后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借鉴阅读中掌握的材料和技巧,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文风。
  学生在学《雨巷》时写批注“时间长河中不可能没有阴郁,丁香姑娘便是我们期待的晴天。她是星星,在暗夜中闪烁;她是光芒,照亮了黑暗:她是罗盘,指引着方向;她是黑暗中滋长的希望,像那青苔,像那雨伞。风雨再大,她是港湾:路再迷茫,她是信念。”批注品析,让学生走近时代背景,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文字与心灵交流,思想与思维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在学生静思默想时悄然绽放。
  二、注重读书,感受语文有“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句诗在告诉我们:书籍能给予人精神的滋养。阅读对写作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快节奏的时代,为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经典的并不流行,流行的并不经典。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回归经典,去感受语文之“味”,语文之“品”。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推荐《老人与海》时写道:“恐惧本身是比危险更可怕的。桑迪亚哥老人面对强敌,并没有退缩。此时此刻,他苍老的身体里仿佛束缚着一条龙,他平静的眼神里禁锢了一头狮子,那是希望,是求生,是生命之火在跳动。他花白头发下的神情如此刚毅,却又单纯得像个十七岁少年。他坚信自己不会被打败,就真的创造了不败的神话。有些时候,遍地荆棘的生活就是需要这样创造希望的人。”当阅读变成悦读时,纵使世界喧嚣聒噪,我的学生依旧在唯美的文字间穿行,分享着内心的愉悦,独享一份宁静,获得一份丰盈。悦读中绽放的素养之花可以伴我们走过春秋冬夏。
  三、學以致用,体会语文之“趣”
  高二我们学了很多唐诗宋词,不要说诗词的意境、情感,先看那蝶恋花、浣溪沙、醉花阴等词牌,就已经醉了。几个字串在一起,很美的意境,能打动人心的情感就已经在心底涌动,不由得生出别样的情怀。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春花殷实,夏夜逸趣,秋叶静美,冬装素洁,我们其实生活在很美的世界,又读着经典诗词,那为什么不能调动诗情,书写自己的诗词呢!当学生拿起笔,他们发现了学语文之趣,而我也发现了他们的不凡才情!他们在《卜算子·旷野》中写道:
  翠柳弄清风,碧水金鳞跃。深涧回声往复还,满谷蜂蝶现。
  鸟唱和蝉鸣,细雨催春现。试问人间几月天,柳絮飘飞满。
  他们在《卜算子·端午》中写道:
  草色润如酥,蜂蝶翩翩舞,已是百花斗艳时,怒放千千簇。
  端午龙舟发,奏响铮铮鼓,炊烟袅袅粽叶香,日落霞漫天。
  填一首并不完美的词,写的是一份心志,抒的是一份诗情。语文素养的种子就这样在学生心底落下,我相信它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出最美的花。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也是国家文化最坚硬的铠甲。
  有人说语文如流动的彩色的河,有浩瀚无垠的夏夜星空,有竹修林茂花团锦簇的原野,有充满了春的盎然生机的魅力文化花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引领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品到语文的真味,体味语文之趣,提升语文之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地提升。
  叶圣陶早在1923就说过:“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的人的。”我们应注重有趣、有效、有味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形成自己独特有味的教学风格,把语文素养的种子播撒,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责任担起,把传承创新的火炬传递。
  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当我们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学生的精神家园才会异彩纷呈,我们的文化才能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今天,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变革的时代强烈吁求和催生着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哲学,作为思想中被把握到的时代,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作为报
初中学生大多认为语文课程无趣,不仅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按照刻板的规律答题以求得到高分;语文除了教会学生认识一些字词,教会一些道理便没有其他了,因此导致学生的语文
目的:评价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缩减后出现新发肿瘤的几率。设计:前瞻性非随机的单中心病例系列。环境:费城的Thomas Jefferson大学Wills眼科医院眼肿瘤部,联合
目的:为了研究脑性视觉损伤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儿童的视力发育。
目的:研究人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凋亡。方法:研究死后的AMD视网膜及正常视网膜,用TUNEL检测死亡的细胞,以及用细胞特殊抗体的免疫细胞生化方法,确认杆细胞和锥细胞。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近年来,语文学界又归纳出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阅读与写作成为语文能力或技能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的输入过程,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输出的过程,所以读写教学从来都是相伴相生。为此,通过课堂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勇于面对的课题了。笔者正在尝试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读写融合”。
Elsas和Green对皮肤脂肪瘤的定义为“一种先天性的通常由非角化上皮或很少角化鳞状上皮覆盖的包含有皮肤样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学芽瘤’在几篇报道的病理学研究吵切除的皮肤
同小学语文相比较,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更加综合性与实用性,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了初中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笔者研究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主要是基于核心素养能力发展来说的。所谓核心素养发展,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和能力,例如创新素养、坚韧的学习意志等等。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实现学生的
用气候因素的水文学模型和连续插值走近的三层的可变渗入能力(VIC-3L )(SIA ) ,作者在表面水文循环上学习了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效果。从 1992to 的每日的气候数据 2001 并且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