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更有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路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开展深度学习?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得深度学习?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得深度学习,需要确立一种融合取向的教學观,改变两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回到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展开融合性的学习模式设计。
  实践参与促进融合性学习
  在实践参与中,学生不仅能够开展独立尝试、协作探究和实践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还有机会沟通知识与事物、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行动以及知识与自我的内在联系。学生不仅同时经历着“切身体验—高阶思维”和“深度理解—实践创生”的过程,还能够发展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手绘导游图”第二课时的教学接近尾声时,大多数学生通过艺术实践创作的作品很粗糙。于是,我指着一件学生作品问道:“这位同学的作品是立体的导游图,而且是贺卡的形状,很精致,如果你是游客你会买吗?”在学生们纷纷表示会购买后,我向他们询问原因。某位学生答道:“精致、美观,还便于收藏。”随后,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并引导所有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有没有做到这几点。一个简单明了、具有导向的对话,为展示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想把作品表现得更好的欲望。教师随后继续引导:“她的导游图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吗?”这样具有导向性的暗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也能够促进学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知识迁移解决问题促进实际获得
  参与和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下,融合性学习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设计学习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就能成为学生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上“心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要“用心”。对此,教师需要确立一个新的学习设计理念,即“迁移、融合”。
  例如,我在教学“中国画—学画荷花”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教学时我着重渗透传统教育,将篆刻的内容巧妙与中国画相结合。评价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欲望,进而影响课堂效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笔:中锋、侧锋,不同墨色表现荷花。因此,我出示不同内容的篆刻(印章):“翰墨缘”“清幽”“雅意”“墨君子”“清风雅致”……对学生说:“大家在创作后要在画上题字落款,还要选择与字画内容相符的印章来为画增色添彩。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些闲章,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选择。” 于是,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闲章并粘贴到自己的作品上,并与同学交流自己选章的依据。通过这一分享环节,孩子们理解了文人墨客爱上国画不仅因为它具有欣赏价值,还因为其中包含沿袭中国传统文化之内在,那便是“德”。
  核心问题设计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建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倾听关系。从倾听出发,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有尊严,让每一位学习者从孤立学习走向互惠学习,从互惠学习走向挑战性学习。这样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协同关系,会让学习者从被动转向能动,会让学习深度发生,这样的意义感会为学科知识赋能。
  例如,六年级“吉祥图案”一课的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对此我将评价方案前置,在课前就让学生明确任务,并设计学习评价单,课堂的每一环节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评价单上勾画、积累。由于这种学习形式是初次尝试,导入时,我采取教师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完成学习评价单。因为在课前,学生就知道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获得一个给自己在星评区画纹样的机会,而且完成此项任务本身就是检验学生课前是否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评价效果自然有效,课堂各环节安排紧凑、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扩展了学生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数据分析、成果分享,提升实际创造能力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学习,从课前前测运用学前数据分析到导入新课、通过游戏练习巩固新知,再到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学习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都能够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欣赏评述领域“吉祥图案”一课时,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是对吉祥物件进行赏析。对此,我充分运用微信平台上传分享孩子们自己录制的赏析视频、音频等实践作品。运用微信平台以及希沃授课助手代替以往手写、绘画实践方式,将虚拟再现,将孩子的作品从纸质版转变成声像文件,永久保存、真实分享、提高效率。这样的学习分享还突显在孩子们的实际获得,即“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关键是教师。课堂深度学习更像是教师寻求完整教育的心灵游历。对于一位优秀教师而言,自我、学科和学生是深深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牢固力源于教师对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悦纳、观察与研究。如果问课堂的完整意义是什么,那就是育人,育完整的人,核心素养不仅是一门学科的代名词,还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制定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件指出,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進行顶层设计,是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  本期
文化意识培养体现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以大观念为引领,进行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益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研究的提出  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需要 文化意识体现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是学科立德树人的落脚点。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是碎片化、随机、零散的,应在大观念的引领下进行系统设计,详细规划。即在大观念框架下的单元主题设计中,教师有意识地筛选学习
期刊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目前,笔者在设计引入环节和设置课堂任务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并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能够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专业所限,不容易找到更多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相关的案例。为了拓宽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