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舞教学中舞姿的训练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敦煌艺术上起六国时期的北凉,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十个朝代,逐渐演变发展。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的一大巨作,是以佛教,还有密宗教等藏传佛教文化为背景的民族瑰宝。我们所了解到的敦煌乐舞应最早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舞蹈姿态是一种敦煌石窟壁画的再现,是依据壁画中的各种舞蹈姿态经提炼与概括广采博取而形成的优美舞姿,不同时期的壁画舞姿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风格独特,造型和谐。目前我国舞蹈教学方面,敦煌舞课堂训练开设的较少,训练体系还不完善,教师如何掌握舞姿的训练,还需要具体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敦煌舞;舞姿;特点;训练方法及途径
  一、敦煌舞舞姿概述
  敦煌舞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总的来说,敦煌舞具有“三结合”的艺术特征,分别是本土乐舞、中原传统乐舞和西域各少数民族乐舞。它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以唐风为主,特点是多弯多曲多棱。舞蹈风格男性与女性区别较大,女性眼神温婉妩媚,阴柔恬雅,男性眼神扬眉瞪目,阳刚奔放。浓厚的历史,沉淀的韵律,更是“敦煌舞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敦煌舞姿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的形状丰富多彩,纤细秀丽,富有中国古典美。
  敦煌舞的手势来源于佛教手印和壁画乐舞手姿形态。在高金荣教授的《敦煌舞教程》一书中,敦煌舞手的基本形态被划分为17种,分别是弯三指、翘三指、开三指、鹿角式、佛手式、兰花式、平托掌、垂手式、合掌式、捧托式、荷花一式、荷花二式、抱拳式、吹奏式、抱笙式、三指对腕、以及佛手对腕。
  2.手臂柔曼多弯,手腕肘部呈棱角,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
  在敦煌舞中,不难发现手臂也富有三道弯的特色,结合手的基本形态形成优美并富有曲线的造型。
  3.赤足,脚的基本形状为勾、翘、歪。
  敦煌舞的最初来源便是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原型,在壁画中的虚幻缥缈的佛国天宫中的舞姿形象中,壁画中的人物赤足而舞,是因为这种赤脚的方式是表示对佛法僧三大宝的虔诚恭敬。《金刚经》记:“尔时也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伟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意思就是说佛陀外出托钵乞食就是打赤脚的。打赤脚是回归大自然的一种途径,也是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同时在缅甸,要进入佛寺、佛塔时都是赤脚的,当然也不能穿袜子,否则就被认为是对佛祖的不尊敬。那么根据考究,敦煌舞的脚型最终被确立为“勾、翘、歪”。
  4.体态基本下沉,出胯冲身形成六种不同肢体曲线。
  敦煌舞服饰紧身袒露,人体曲线美中增添舒感、开放的美感。敦煌壁画舞姿最大的特点是三道弯曲线,但它不仅仅只有三道弯曲线,还有多道弯曲线以及以下六种不同肢体曲线。分别是柔和的小曲线、直角的三位体式曲线、S型大曲线、四道弯曲线、五道弯曲线、拧身曲线。
  这些不同的肢体曲线在精致的壁画舞姿原型中大都可见,如同戏曲里武打的亮相,而形成敦煌舞时,则需要在舞动的过程中经常变换不同曲线的姿态,从总体上形成敦煌舞多曲线的审美特征。
  二、运用独特道具而舞
  敦煌舞造型奇特,独具韵味。那么,持道具的敦煌舞更是显现出了敦煌舞独特的风格韵味。独特的道具有:长绸、腰鼓、琵琶。舞动长绸是敦煌壁画舞姿的突出特征之一,莫高窟惊变壁画中的舞伎大多都是双手持长长的锦带在其周身回旋飘舞。这种持长绸而舞的模式从古代诗句中就有体现,如“香散飞巾,光流转玉”,“霞中曳彩虹”等。榆林3窟的3身供养伎乐,分别是击腰鼓、拍板和执剑而舞。那掬腿击鼓的技法,至今仍在敦煌舞中应用。持琵琶而舞是敦煌舞的主要风格之一。壁画原型源自敦煌莫高窟112窟,唐,反弹琵琶舞姿造型。变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翩翩而飞。此舞姿造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舞姿之一。
  三、敦煌舞舞姿的训练途径
  1.借用中国古典舞的扶把练习来训练敦煌舞姿的独特重心。
  舞蹈是一门形象的肢体语言艺术,身体的重心决定着舞蹈艺术的审美度,影响着舞蹈演员的表现力,敦煌舞美轮美奂的独特风格被世界所认可,这一舞种除了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外,它打破人体重心常规所形成的独特舞姿更是吸引世人瞩目的独到之处。
  敦煌舞的造型舞姿以多曲,倾斜为特点,很少有在直立状态下的舞姿造型,这也是不同于其他舞种的一大特点,并且有很多的造型是以单腿做支撑的基础上身体做壶大幅度的S型或者Z型等多种大曲线舞姿。也就是说这些独特的身体曲线决定着动作重心的位置,反言之,动作的动心位置又制约着舞姿造型的幅度。例如,敦煌舞姿具有代表性的“侧吸反弹琵琶”舞姿,该造型就是以右腿微曲膝做支撑,左腿的胯部提起,将左腿曲膝侧吸90度,小腿与大腿形成直角,右肋冲出,夹左腰,眼睛看向侧吸一腿的方向。左臂伸直左手托琵琶于旁平位,右臂弯回与脑后。从整体看,此舞姿属于典型的四道弯大曲线,棱角多,身体各部位没有一处是直立状态,重心也并非经过主力腿贯穿于身体其他部位垂直而上,而是在身体各部位大幅度倾斜的状态下,通过寻找正确稳定的重心线来调整的。其实,在敦煌舞的演绎过程中,还会发现,敦煌舞的旋转舞姿也同样具有独特重心,因此,想要做到准确的敦煌舞舞姿就必须要掌握敦煌舞独特的重心。
  2.通过敦煌舞元素和基本动作的规范训练来塑造敦煌舞舞姿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在敦煌舞教材中将敦煌舞分为三个部分,元素训练,是塑造敦煌舞风格的基础,基本动作训练,是肢体的柔韧性,是完成敦煌舞多弯多曲的形态的基础,性格组合训练,为了训练心理技巧的运用,在前面两个基础都具备的情况下,最后着色,形成具有准确风格特征的敦煌舞。
  敦煌舞元素训练是形成敦煌舞风格的核心内容。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习者较快地准确掌握风格特点,必须首先分析、提炼出若干元素进行训练。准确自如地掌握了敦煌舞独特的造型、韵律,即可自然而然地运用贯穿到各部分的基本动作之中,逐渐做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   3.注重内在的呼吸与眼神的训练是敦煌舞训练的重中之中。
  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呼吸和眼神。敦煌舞的呼吸方法和眼神是形成敦煌舞特殊韵律的主要之点。那么敦煌舞呼吸的训练方式有三种,分为坐式、跪式和立式。呼吸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快速和慢速的呼吸,快速的呼吸短而急促,气息只运到小腹,小腹有收缩感。慢速的呼吸,要略带顿挫感,吸气延伸到极限,吐气从胸部全部突出,直至全身放松。眼神能揭露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的心理状态。眼神按性格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常与慢速呼吸相结合的温婉妩媚、端庄高雅的抒情眼神和常与快速呼吸相结合的刚健有力。活泼跳跃的眼神。那么眼神按方向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平视、下视、斜视和上斜视。灵活的眼神是表现敦煌人物形象的一大特色。
  4.通过性格组合训练注重学生的内心情绪在舞蹈中的表达。
  性格组合训练是为了训练学生掌握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相结合的能力,即通过外部的舞蹈动作能准确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提高身体的表现力和表演素质。培养学生塑造不同的性格形象和不同气质风度的能力。
  如敦煌舞教材中的思维菩萨性格组合训练,该组合含蓄稳重、神韵突出、造型性强。表现了一尊善思索、爱人类;给人美好,解人痛苦;祝人幸福,送人快乐的深沉、善良、亭亭玉立、秀外慧中的女性形象。
  通过性格组合训练来训练练习者心理技巧的运用,在前面所提到的元素和基本动作训练都应用自如地情况下,最后对其进行润色,便形成具有准确风格特征的敦煌舞了。
  5.全面拓展学生对敦煌舞舞姿壁画原型的图像积累,使其舞姿造型能够更准确。
  由于敦煌舞最初源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原型,因此可以通过壁画原型图像资料来对练习者进行图像留念,使其对敦煌舞舞姿造型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因此练习者也可更准确的把握敦煌舞的风格特征和更加准确的舞姿造型。
  四、敦煌舞训练的具体方法
  敦煌舞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手、臂、脚、腿、腰、步伐、旋转、舞姿造型等内容。通过基本舞姿到基本动作到旋转等技巧,都要逐一对练习者进行形体上的规范。
  1、静止造型的规范。在人体结构上从头到脚各个部位自身的造型和空间的准确位置以及各部分相结合而形成的基本舞姿,都进行了规范。通过对练习者进行规范的训练来达到敦煌舞舞姿造型性强的特点。
  2、流动动作的规范。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转换以及每个动作从起到止的各个点线清晰的过程,如眼神、头、臂、腰、腿、步伐等,都要对练习者进行规范,直至手、眼、身、步整体配合顺畅为止。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结合自身经历向大家展示了在敦煌舞课堂教学中舞姿的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对敦煌舞舞姿多方面剖析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了解敦煌舞舞姿造型。敦煌莫高窟是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舞即使研究挖掘敦煌壁画舞姿而创造的古典舞新流派。因此,只要准确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敦煌舞练习者,才能将敦煌舞的继承和发展做到
  参考文献:
  [1]2J117高金荣,《敦煌舞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7月第二版
  [2]大众文艺,李婷婷,《浅谈敦煌舞姿的艺术特点》,2012年,24
  [3]甘肃教育,李婷婷,《敦煌舞蹈的独特之美—浅析敦煌舞中的重心》,2011.1
  [4]青年文学家,李倩,《浅谈敦煌舞蹈的艺术特色与地域特色》2010.11
  [5]艺术教育,胡莉莉,《浅谈呼吸与眼神在敦煌舞人物性格塑造中的运用》2011.02
其他文献
【摘要】:留白是海报设计中的虚空间,它与海报中的图形、文字等元素组成的实空间共同构成了海报的虚与实、黑与白、疏与密等设计语言。本文着重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留白在海报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对海报设计中如何留白使其更具审美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留白;虚空间;海报设计;审美价值  1.引言  留白在海报设计中的地位  从平面中的构图角度来看,留白使得整体更加的协调、调和,减少压抑感。留白作为平面
期刊
【摘要】:科技的进步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设计理念已不足以满足当今的设计需求,在人性化的设计时代,设计的创新性必不可少,但这种创新性必须满足大众的情感心理,以适应更多消费群体,于是是否具有共性与个性成了评价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设计;共性;个性;设计理念;人性化  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科技的进步、技术和信息的共享也建立了虚拟与现实之间
期刊
【摘要】:从上世纪八五年代之后涌出一大批备受关注的女性画家(油画),而申玲就是这一大批女性画家中得一位。申玲开始关注自身的体验与感受,用隐喻和直接的方式来情感宣泄来表达从女性角度对“性”的独特的体验,从而表达对艺术的那份追求和打破传统的观念。  【关键词】:女性画家;“性爱”为题材;当代艺术  申玲是上个世纪八五年代之后备受关注的女性画家(油画)之一,看过她的作品的人知道她的作品的风格形成跟她的生
期刊
【摘要】:徐州传统小调是流行在徐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调,它对当地其他民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同时也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篇主要论述传统小调与花鼓、琴书两个当地比较有名且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徐州;传统小调;民间音乐;关系  中国民间音乐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空闲娱乐等生活而产生的音乐,被认为是各种音乐类型产生的基础和根源。作为中国民间歌曲中一份子的徐州传统小调,也
期刊
【摘要】:前的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日益显现出来,体现在艺术领域的民族声乐,同样突出的展示了这方面的发展优势。多元文化引领下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为人们的创作、研究、演唱等方面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随着人们审美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艺术领域的个性追求,展现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多样性。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都是在这样的多元文化发展态势下的集中体现
期刊
【摘要】: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研究美学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也是最早研究“美在比例说”的学派。本文试图从“美在比例说”入手,探讨西方艺术中的“形式和谐”。在纵向上对“美在比例说”进行了历史梳理,在横向上,用具体艺术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论述了西方的形式和谐。  【关键词】:比例;“形式和谐”   一、“美在比例说”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发展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研究美学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认为在自
期刊
【摘要】: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次大的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具有很大的艺术欣赏价值。“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 而古文由此绝矣。” 这是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下来的,由于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秦始皇改革文字,采用了隶书作为官方文字,
期刊
倚丽的三峡,孕育了三峡人的豪情,铸造了许多难忘的神奇。在广袤的三峡山峦、河流涧,世代生息的妇女群体深受三峡地貌、自然、风俗、文化、信仰等潜性影响,运用原生态的哲学观和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密码,用真心的情感气质和种朴素的审美情怀,把一帧帧“神象化”的形象,妙趣横生的图案亲手挑刺和装饰在棉质的生活用品中,形成了一件件真情、幸福、温暖的物品。这些丰美、灵性的图像和缜密的针脚形成的饰物潜隐着三峡人爱美、爱生
期刊
【摘要】:江西采茶戏就是客家人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一方面,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客家文化的产物,是客家文化催生滋润了这棵美丽的地方戏剧花蕾;另一方面,采茶戏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又成为客家文化的载体,把江西客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现实生活广为传扬。本文就针对江西采茶戏的唱腔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江西采茶戏;唱腔;艺术特征  
期刊
【摘要】: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艺发明创造之一,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清澈浑朴,展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把这种设计风格凝聚在公共城市文化中,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去寻找传统文化的根脉,同时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发挥各种表现技能,努力创造完美效果,追求民族刺绣的那种淳朴诚挚的真情。通过非遗的思维形式,并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