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讨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的地理课堂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他们会学、乐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发散思维,随时发难质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助协作去搜集和整理、去研究和讨论,最终优选出最合题意的答案和最科学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因势利导,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研究和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教师来说,改变教学策略,积极探讨高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是达到有效教学标准的要害。下面结合我校农村高中的实际谈几点尝试: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无聊和被动是高效课堂的“天敌”,其结果注定是沉闷、低效的课堂,造成知识与能力的脱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死记硬背、突击应付的恶性循环。如果地理课停留在罗列众多区域特征的层面上,必然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如果自然地理教学停留在难点突破上,学生必然会消沉;如果人文地理教学停留在丰富多彩的资料上,学生必然会浮躁。真正的高效需要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主动的运转之中,贴近生活的自然地理与探寻内在规律的人文地理会让学生在乎意料的过程中,把原材料——知识高效地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的魅力、尤其是教学形式的吸引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高效学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意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表现不好时也不能轻意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要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构建网络,体会条理性和系统性
  怎样在有限的地理课堂上提升效率,而构架知识体系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学习每一单元,教师可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总标题以及每一节的标题进行分析:这一章要探讨什么,每一节的侧重点是什么?主要探讨了这一问题的哪些方面?这几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要接触的内容就有了一个大的框架,更深刻体会出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海东.中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7,(05).
  [3] 奥苏泊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地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人的一生能较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的空间和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校.而学生毕业后其成熟的能力真正形成是在进入社会后,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累积的.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知识
2011广州陶瓷工业展上,最大的看点来自于喷墨打印产品的群芳竞逐。往届一般由意大利、西班牙唱主角的喷墨设备及墨水,这届工业展由于国产化的急起直追,形成一种满眼都是喷墨设备
基层科研院所可谓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根基,关系到中央决策贯彻落实的水平和生产力解放多少,关系到科技真正服务到人民群众。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有效提升农业基层科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其理论根据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育心理学.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会计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应运用模块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为快速有效检测不同品种苹果轻微损伤,以‘金冠’、‘花牛’、‘富士’和青苹果各54个轻微损伤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获得各个苹果可见-近红外(400~1 000nm)波段的图
计算机辅助绘图作为21世纪工程设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是工程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针对工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制图>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22日在此间透露,按照有关部署,建设部近期将会同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部分省区市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情况进行抽查。
分析了锥形、阶梯形截面的受弯承栽力计算原理,并依据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推导出适用于锥形或阶梯形基础与承台的正截面受弯承栽力精确计算的理论公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智能交互特性,强化素质教育和技能、智能训练;把多媒体与网络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