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历史的拐点》评析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历史由成功者撰写,将所有的历史事件泾渭分明地褒贬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说文学创造故事,历史发掘故事,那么,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是什么呢?是在文献与历史资料中的编纂。央视推出的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历史的拐点》顾名思义,舍弃了对于历史的纵向梳理,而将焦点凝聚在几个特点历史瞬间出现的具有特定涵义的历史人物身上,并以此为纲地构建了每集25分钟、分五大部分共26集的《历史的拐点》,纲举目张地梳理出中国历史的紧要时刻被历史选择了的那些历史人物。该片的主创团队将一些教科书上的“天经地义”的历史“常识”推翻,以当下的视角重新定夺片中历史人物的历史定位,体现了他们的思考与分析,呈现出一支年轻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对于历史审视的目光与分析。他们的创作态度与探索精神,给这个酷暑浮躁的屏幕上注入了清凉,提神醒脑。
  提到历史题材纪录片,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按照历史教科书的模式,以年代顺序纵向地梳理每个朝代的起始兴衰,而这类的梳理在屏幕上的展示往往令人厌倦。《历史的拐点》摒弃了这样的“习惯性”操作,他们以五个历史时期中的不同历史人物,以他们的读解视角,为观众呈现了“另类”的历史观。
  一、历史的悲剧 命运的悲剧
  《历史的拐点》中选择的历史人物几乎都是悲剧性的,而这悲剧的注定既有历史的河流蜿蜒至此而必然转向的社会因素,也有个人身世特有的悲剧色彩而无法逃脱。历史是由人创造和书写的,历史也如同人生,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几步既是个人命运走向的大转折,也是历史走向的大转折。历史往往记录下个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行为,却无法记录行为背后的内心情感变化。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永远不会满足于简简单单地再现历史,将历史沉浸在枯燥的数字和考据中,而是会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味历史创造者和亲历者的命运流转,通过外部环境和行为逆推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确如“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种站在历史人物当时立场上的“理解的同情”,形成了一种既带有情感温度,又带有理性锋芒的历史,这正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独特的魅力所在。由此,历史的叙述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历史场景的客观还原,或是完整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而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创作者从一个心灵到另一个心灵的“体验”和“感受”,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强大的情感张力。
  以往历史题材纪录片在涉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主要是依靠解说词来表达,画面传递的信息不够丰富。在《历史的拐点》中,有大量的篇幅用恰当的画面意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使复杂抽象的情感在具象的画面形象中获得了真实的力量,形成大历史下一个个具有情感张力的片段。例如,在《商鞅变法》中,创作者在描绘商鞅偏执的人格造就了他不留退路的变法策略,进而积累了整个国家对他的怨恨时,反复多次再现了商鞅在昏暗的房间里,手舞利剑的场景,犀利的剑锋和商鞅坚毅的目光交替呈现,还原了他怎样一直像一个冷静的刀客,躲在黑暗里,而一旦决定出手,则对犯法的人绝不手软。商鞅在表明法的威严,也是为自己壮胆——只有凶狠能够掩饰他内心的忐忑。难能可贵的是,片中的叙事告诉了观众,商鞅为何如此坚定地变法,他的身世是怎样在他的变法等一系列强硬的人生历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又如,在《檀渊之盟》中,生于和平年代的宋真宗由于惧怕辽国南下的铁骑,在南下逃跑和北上御敌的两难选择中饱受内心折磨,画面多次再现了宋真宗忧郁的神情和笼中受惊的鸟雀,暗示了宋真宗惊恐忧惧的内心;又通过再现寇准和宋真宗下棋的场景,表现了在进退之间的内心较量。这种直抵历史人物内心深处的呈现,需要主创人员基于对历史读解的基础之上的影像表达功力。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虽然旨在呈现历史转折点的重大意义,探讨蕴藏在历史偶然之中的必然,但却并没有落入宏大叙事的窠臼,而使用了以人物带历史的方法,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贯穿了历史大事件的始终。如《商鞅变法》中的商鞅、《汉匈之战》中的汉武帝、《檀渊之盟》中的寇准、《下西洋》中的郑和、《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等。除了这些改变历史走向的“主角”外,一些“配角”的命运也被该片处理得十分抢眼,他们的性格、心理、命运也有独到的描绘,形成了历史转折之外一处动人的风景。例如,李广虽然不是击败匈奴的关键人物,但《汉匈之战》还是给了他足够的笔墨,其中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他军旅人生的最后一战。在这里李广不再是唐诗中描绘的能骑善射的“飞将军”,而是一位壮志难酬的悲情英雄。李广有着典型的军人性格,个人能力与战斗功绩的割裂,造成了他的心理失衡。由于迷路李广错过了会战匈奴的时间,也失去了对阵匈奴单于的最后机会,面对主帅卫青的问责,李广悲愤难当最终自刎身亡。为此,片中画面大量使用了疾风吹过枯黄的草地和李广渐行渐远的落寞背景,以形象地描绘李广临终的悲愤和哀怨,再现李广自刎时更是用了仰角的逆光拍摄,将这位悲情英雄结局处理得可歌可泣。
  二、以人观史 纲举目张
  历史学一般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可这种连续性按福柯的说法,是很可疑的,因为所有的历史写作都是倒着写历史产生的,都是今人对于过往的描述、追忆,它本来就来自于观念中一些理性主义的原则,甚至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实际上,历史的连续性并不存在,它处处呈现着断裂和非连续性。某种程度上,它只是一种理性的后设。历史并没有什么规律,并非一个连续的过程,充满了权力和知识的互相纠缠与联系……思想史本身应该考证权力和知识的不断纠缠及其如何产生了现在所认为的一些“常识”,揭发那些常识的并不当然正确的出身。葛剑雄教授的上述史观,在《历史的拐点》中被主创团队践行,他们并不拘泥于以往的对于历史人物盖棺论定式的评判,而是走访历史事件发生地,拜访专家,努力吹拂历史身上的迷雾,还原出历史本有的姿态。
  “当历史的写法发生变化时,描述的过去也就发生了变化”。《历史的拐点》不再沿袭那些“历史常识”的当然正确性,让历史人物跳出模式化的窠臼,回到歷史可能发生的瞬间,“设身处地”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层次、有色彩地呈现。例如,每一位参观颐和园的游客都会被以某种方式告知,这是为了给慈禧过60岁大寿、挪用了为北洋水师购买战舰的经费,最终导致了甲午海战失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而在《甲午战争》中,主创团队却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出于权力之争、宫廷交易而导致的修建颐和园的情景。交易中的主角与极力推动修建颐和园的并非慈禧,而是光绪皇帝,正是他与慈禧、醇亲王以及他的老师翁同龢的角逐宫斗,使得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李鸿章。
  本集的主角无疑是李鸿章。尽管貌似我们已经在种种史籍、教科书、正史野史甚至影视剧中看到过对于他的评价,却在《历史的拐点》中新结识了撰写过《蒸汽动力运转奏折》——中国最早的科普文章作者、在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时已面部中弹负伤却坚持不下火线并以此为清朝赢得了21天停战期等诸多崭新面目的李鸿章。如果将两国之战视为一盘棋,那么,一颗棋子在整盘棋的博弈中究竟能够占有多大的分量?
  历史题材纪录片不是历史教科书,纪录片人也不是史学者。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它是否能够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的可能性,或者,一个观看历史的独特窗口。在唤起历史的记忆的时候,我们怎样透过画面与所设定的历史人物诠释出古人的所思所想,对今人有所启迪?《历史的拐点》问世之际,正是中国再次遭遇世界、历史再次遭遇现实之时,它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些新鲜的思考,比如:这里的历史人物不再是刀枪不入的英雄,尽管他们曾经叱咤一时,他们被载入了史册,他们被今人所铭记,但他们有自己的愤懑、不得志,他们不再是完人。
  “历史”这个词,其实意思是有两层,一层是原来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一个是经过记载而留下来的历史。后一个历史,就常常把前一个历史减去不少。《历史的拐点》把前一个历史做了怎样的加法或减法呢?答案来自于每一位观众。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教学经验的角度出发,介绍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幼儿园及小学远程交互式汉语推广项目的来源、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理论,分析存
一、前言水泥土是以土为主,掺入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均匀压实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它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是缺乏砂石料地区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国外,水泥土已被
本文从概率论及数学统计法基本原理出发,根据枯水期间水库的水量平衡方程,考虑在 各年间枯水期变化的影响,提出了所谓“积的组合频率法”,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求 解—定保证率
The effect of Rayleigh scatter caused by the heterogeneity of rocks, on attenuation measurement has been considered adequately.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theory
日前,安徽省工商局针对安徽省商标工作的状况,提出了《关于加强我省商标工作的若干意见》。安徽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将《意见》转发给安徽省的各行署、各市、县人民政府以及省
动画镜头画面之间有着紧密的承接关系和延续关系。注重叙事性的同时,灵活运用画面的造型语言来控制和把握镜头画面的连续性,是动画艺术和镜头画面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探
龚咀重力坝采用柱状浇筑,由于种种原因灌浆纵缝被拉开。但蓄水至设计高水位时,纵缝局部张开的大坝仍能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原型观测和弹性接触有限元法计算相当符合的成果。
洪水和风沙是两种自然灾害,如果能因势利导,可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现将库布齐沙漠东段洪水、风沙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查总结如下. 一、库布齐沙漠东段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库
本文对国学进课堂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实施过程以及研究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得出结论:国学进课堂与学生素质发展
一、前言 为了寻求一种既能消除水轮机尾水管内低频水压脉动,又有利于水轮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且结构本身坚固耐久的措施,两年来,在水轮机模型机组及原型水轮机组的尾水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