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中挫折心理的转化与矫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动作练习时,常常遇到困难或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动作失误、运动损伤、意外事故等。不仅阻碍了学生动作练习的进度,还会影响动作练习的效果。这除了受运动经验、运动水平、场地器械、气候条件及练习形成的影响外,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动作练习受挫折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重视体育活动中的挫折心理,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引导学生在遭受挫折之后,如何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一、学生受挫的常见心理因素
  1、不安
  在体育活动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失败或跟不上集体配合的要求经常遭受同伴们的指责,也会慢慢的失去信心,在情绪上出现不稳定、忧虑、焦急现象,当没有发泄对象的时候,经意志力压抑愤怒的情绪,在表面上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长期压抑欲望、情感和思想,转入个人潜意识中,就会影响健全性格的发展,有损于身心健康。
  2、粗心
  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学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顾细节、急于求成和马虎行事。在动作练习中,常常无视动作技术规格要求,疏忽动作练习的程序与形式,往往导致动作练习失败。如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细心地学生记住通过合理的起跳转体背对横杆这一特点,但个别学生却粗心大意,总是在起跳动作未完成就后倒,因此越不过横杆或碰掉横杆,推倒立柱。
  3、恐惧
  产生这种心理倾向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情绪紧张,语无伦次。在动作练习中,动作僵硬、不协调。造成这种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器械的恐惧:练习过程中其他同学动作的失败受伤而害怕:担心自己完不成动作被其他同学嘲笑:担心考试不及格造成心理负担产生恐惧等。如在学习支撑跳跃动作时,有些学生害怕过不去,担心被器械碰伤,就缩手缩脚,一旦练习失败就再也不敢练习,从而导致动作练习受挫。
  4、意志薄弱
  意志薄弱一般表现为:做事只有几分钟热度,往往半途而废。在动作练习中,表现为:不愿吃苦、怕脏、怕累。在困难面前缺乏信心和勇气,所以常常知难而退或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等。如在急行跳远动作练习中,个别学生因落入沙坑里经常灌入沙子,或落地后倒地弄脏衣服,或多次练习动作不规范,或出现畏难情绪不认真练习,使动作练习受挫。
  二、克服挫折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挫折
  在体育教学和课余比赛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挫折的因素比较多,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适宜的教学和竞赛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目的,减少挫折的产生。例如在教学中应重视按体能和运动水平分组,使大家处在同一层面,避免歧视行为。在课余竞赛中同一年级也可以分出组别,再分组进行同级别的比赛,既体现了全班参与意识,体现群众性,又可以达到提高运动兴趣的目的,还能够使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2、养成严谨细致的练习习惯,避免粗心带来的混乱
  教师在学生动作练习前必须提醒学生因粗心带来的种种后果,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练习时,对粗心者要重点照顾,及时纠正,以确保动作练习的正常进行。练习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得失,记住教训,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练习习惯。
  3、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扫除恐惧所形成的障碍
  动作练习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注意事项和安全保护措施。在动作练习中除安排保护与帮助的学生外,还要营造良好的练习气氛,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动作练习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鼓励。随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其恐惧心理逐步消除,自信心得到加强,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4、加强正面引导,正确对待受挫折的学生
  学生的挫折心理有些是从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有些是从其他学习中产生反映到体育教学中来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和消除挫折心理,培养自信。
  首先要对挫折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科学得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来提高他们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可以改变环境方法、谈心方法和精神发泄法等,使受挫的学生自由表述和发泄压抑情绪,尽快恢复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平衡。
  挫折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动作受挫会增强情绪的负面影响,减少受挫率就会有助于强化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给学生动作练习带来的影响,使体育教学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大量也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像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供创造的机会  1.先形象、后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概念、后举例、再练习”。在一次“连线”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分辨延音线
期刊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
期刊
总结中医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中医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机多是:湿热、瘀血、痰浊、气郁、正虚、伏邪;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机进行初步探讨,更加深入理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时,教学语言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不是他们想听的,爱听的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人手,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自身,让教师的语言发挥出“轻负高效”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达到音乐审美,情感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生动丰富的导语设计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期刊
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力、表现力,增强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内在情感色彩,使其区分、发现、创造、享受艺术美,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让幼儿在节奏、律动中去感受音乐的美。  幼儿学习音乐,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教学技巧,教师们往往使孩子陷入到填鸭式教学的境界,老师唱一句,孩子跟一句,记忆力较强的幼儿还
王长德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的临床工作迄今已27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善以辨证论治为前提,灵活地运用经方治疗各类疾病,多有效验.本文整理了王教授临床应用经方治
进入21世纪,政府采购作为一个热点词汇、热点行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作为财政预算支出的一种有效支出手段,随着采购规模的日趋扩大,承载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多。尽管财政监管
著名儿童教育家卢梭说过:“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对待。”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仅要使幼儿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感知和音乐体验能力,还要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表达音乐。《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指出音乐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倾听欣赏音乐和对音乐感受、体验、理解的过程,使他们的在情感维度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真正的喜爱音乐、理解音乐。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赏过程中就应该充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效果为主的艺术,大家都知道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体现。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有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促进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避免走弯路,让孩子能够更快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