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语言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时,教学语言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不是他们想听的,爱听的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人手,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自身,让教师的语言发挥出“轻负高效”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达到音乐审美,情感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生动丰富的导语设计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导语是开启新课的金钥匙。我们细细梳理教材的先后内容,不难发现从教材编写思路上来看,音乐知识是先从节奏人手,通过乐器辅助教学,认识音符。在三年级时基本掌握音符,节奏。结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会想到一个时常讨论的话题即语言的趣味性。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音乐教师应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
  我通过听课,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我们在歌曲教学时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是先解决重难点节奏。如何有趣味的导入节奏呢?
  案例描述与分析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面小鼓,听小鼓在说什么?请你来模仿,好吗?又如,“今天老师受到了一封来自外国朋友的邀请信,你能念给大家听听嘛?”
  我们将这两句话回归课堂试一试,就会发现其中“听小鼓在说什么”,他将小鼓拟人化,十分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学生会迫切的想知道小鼓会说什么话呢?因此注意力高度集中,听得很仔细,模仿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相反如果老师这样说:“仔细听小鼓的节奏,然后将节奏拍出来。”虽然老师强调“仔细听”,但实际上学生心理是茫然的,不知道从哪里人手。基础稍差的学生听了几遍就会觉得太难,有点枯燥,容易思想分散,影响整体的课堂纪律。邀请信这一模式,是打破学生的一般思维,当信打开时,学生习惯的认为,信是用文字形式表达的,而他们看到的却是音乐的语言一节奏。这种区别会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他们会很努力,很积极的想学会这种特殊的语言。
  因此节奏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学语言拟人化,让孩子们感觉生活在童话里。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这颗好奇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不知不觉中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案例描述与分析2:
  此外,我们会经常用到情境教学的模式导入新课,就是先用语言营造一种生动的气氛。
  我们的教材中歌曲分类,有些游戏类歌曲,例如《荡秋千》一课,我听过一位老师上的课,他将音程练习设计的游戏化。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仡佬族做客。(欣赏图片)介绍那里的风土人情,看他们正在玩荡秋千的游戏,我们也来试试。“5—2,5—1,6-i等”,老师抓住荡秋千从高到底,从低到高和音程从高到底,从低到高的相同特性,设计课的导入,将枯燥的练习游戏化,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提高了学习质量。
  又如几乎每册都有《摇篮曲》类的歌曲,老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都困了,小动物们听着妈妈的摇篮曲渐渐进入了梦乡,我们家的小宝宝也要睡觉了。”老师再加上一些肢体语言,轻轻的抚摸着孩子头,说:“闭上小眼睛,让妈妈的歌声伴随你进入甜美的梦乡。”自然过渡到教师范唱。导入歌曲。
  像学习一些描写大自然,或是亲近自然的歌曲时。我们可以说:春天到了,到处花红柳绿,小动物们正在森林里举行一场音乐会。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大森林里听场音乐会,去感受春天的美,去找找春天里的声音。
  以上的这种导人模式是给先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大环境的背景,即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课堂上还原生活的场景,再结合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收到感染和熏陶,在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迅速缩短与歌曲的距离,通过丰富情感体验进入歌曲学习。我觉得我们将歌曲类型分类,总结导语的设计模式,举一反三,丰富自己的语言,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灵活巧妙的过渡语设计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一个个教学活动好比是颗颗珍珠,而各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而这条线就是过渡语。过渡语,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
  案例描述与分析1:
  在上《友谊的回声》时,要讲到认识力度记号,前一环节让学生听两个合唱队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再模仿唱。引入下个环节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
  通过看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过渡语体现自然顺畅的上下联系的作用就是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把上面已学过的内容起到总结梳理的功效,又能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在引人入胜、浑然不觉中学习新的内容。
  三、简洁精妙的结束语设计
  结束语是一堂课前后呼应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是一节课的回顾和总结,还可以深化人文主题。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
  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形式是通过归纳总结用升华的结束语启迪人。我们将音乐课归类得出关键词可以帮助自己设计结束语,例如情感为主题的,即有爱心。劳动为主题的,要求自主独立。大自然为主的,要求崇尚环保意识。少数民族为主题的,即祖国文化丰富多样。国外作品,感受多元文化等等。
  鉴于音乐学科的特性,音乐课的结束语最好简洁精妙,我想结束语点到主题给学生一点启发即可。可以将未完的话语用音乐代替,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体会,更直接的达到音乐审美,情感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自身,在研读教材的同时,需要将文本归类,梳理脉络,总结有效的教学语言,让教师的语言体现也体现“轻负高效”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为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花朵在这里绽放,让理想从这里飞翔。让我们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吧。
其他文献
将CAI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用好CAI课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我们的生物教学更年轻、更有活力,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一、CAI课件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
期刊
本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以福建省现状林地、果园、茶园、牧草地、荒草地、沙地以及裸土地为评价对象,以250m×250m栅格为评价单元,在利用数字高程、趋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一堂优秀受学生欢迎的课,其课堂语言一定比较亲切、自然。语言是教学的工具,在教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语言艺术的目的是这一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一样的美,给学生以艺术和美的启迪,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语言艺术无疑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的效果
期刊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大多数扶贫开发资金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那么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师爱感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
期刊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才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
期刊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大量也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像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供创造的机会  1.先形象、后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概念、后举例、再练习”。在一次“连线”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分辨延音线
期刊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
期刊
总结中医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中医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机多是:湿热、瘀血、痰浊、气郁、正虚、伏邪;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机进行初步探讨,更加深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