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政治学说的道义论特征

来源 :伦理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chish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义论不仅可以用来说明康德的伦理学,还可以用来说明康德的政治学说.康德站在权利原则立场上批判政治的幸福原则,主张政治必须符合权利正当性原则,主张政治行为要以人为目的并实现人的尊严,这些观点都具有典型的道义论特征.康德的政治道义论作为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的演绎,在理论上具有合法地位,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康德的政治道义论既站在权利立场批判了发展的限度,又赋予权利以道德特征,更提出了政治的道德目标,这使得他的政治学说既具有重要现实针对性,也成了当代政治哲学的价值标杆.
其他文献
胡瑗性善论的特色是在肯定人皆禀有"五常之性"的同时,又认为圣人所禀为"天地之全性",弘扬"仁义"并把它落实于现实中也就率先成了圣人的使命与义务.但这并不是说禀有"善性"量较少的普通士人就可对此置之度外.在胡瑗看来,培育并推行"仁义"不仅是士人一生的志向,还是价值的终极追求.胡瑗对"天地"是否可以"道德"论之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受道家的影响,认为人与天地不同,天地不仁而人则有仁;其二,继承了《易传》《春秋繁露》的看法,认为天地有仁,圣人亦有仁.此中的"仁"与"不仁"之抵牾充分说明了胡瑗思想的局限性.
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但在其定义上仍有争议,表现为两个问题:其一,同情是否是情感;其二,同情是否是情感理解能力.从斯密的文本看,同情是旁观者的情感,来源于想象的处境转换;然而,旁观者在同情过程中不一定会转换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同情不是对情感的理解或理解能力,而是为评价当事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合宜性提供参照.虽然否定同情是情感理解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斯密主张忽视他人的实际情感.相反,同情为有差异的个体情感创造了交流的基础,自我和他人在相互同情中达成一致,这也是道德生活的基础.斯密通过对同情概念的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条目中最主要的德目."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是西方传统伦理道德条目中最主要的德目.这一中西差异产生于中国传统所秉持的是自然思维,自然思维将血缘关系上的在先性不加批判地上升到逻辑关系上的优先性,而西方伦理学则在希腊、希伯来"两希"传统背景下依靠批判思维建立了广阔的社会联盟和公共语境.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公共生活时代,以个人的血缘关系为中心推衍出来的孝道,虽依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却越发显现其局限性,而公正作为更具公共性的道德,更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今世界的主德.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
技术理性作为一种观念和能力,通过其伦理表征引导人类的行为.技术理性主要表现为追求最大化力量和力量最大化的力量伦理、追求产出最大化和投入最小化的效率伦理、追求规则与目标一致性的计算伦理、追求永无止境增长的增长伦理,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招致诸多负面影响和伦理风险.为了克服技术理性的负面影响,人类需要构建包括非力量伦理、责任伦理和发展伦理在内的新伦理.
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明确区分了rational和reasonable这两个概念.rational和reasonable的区分主要体现为理性之人(rational persons)和明理之人(reasonable persons)的区分.理性之人会运用理性去选择合适的目的,择取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并努力抗拒各种干扰和诱惑,坚定执行理性反思确立的目的和手段.理性之人包含工具理性、目的理性以及意志力这三个维度.前两个维度主要关涉认知的事情.明理之人体现在认知和道德这两个维度.明理之人能够认识到人们在思考
家庭伦理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建构家庭伦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经历了"等级式"到"契约式"的关系变迁、"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结构变迁、"严格化"到"自由化"的功能变迁,在家庭经济、婚姻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一系列伦理问题.建构新时代中国家庭伦理共同体,需坚持以伦理自觉树立正确家庭伦理观,以伦理自信培育优良家庭伦理文化,以伦理自强健全现代家庭伦理体系.
孔子的"均、和、安"思想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公平正义意蕴.孔子以"均"为基,以"和"为贵,以"安"为重,将分配正义与仁义道德、民本经济统一起来,形成从"各得其分"的等级分配正义层面,到"崇仁尚中"的内生道德正义层面,再到"藏富于民"的民本经济正义层面的理论逻辑,建构出一套有机联系的传统公平正义思想体系.以"义"为内在根据的等级分配正义约束逐利欲望膨胀以缩小贫富差距,保持财富均衡;以"仁"为本源的内生道德正义缓解社会等级固化以保障民之平等,维护社会和谐;以"利"为发展动力的民本经济正义增进民之福祉以实现富国
气候正义虽然已经成为国际气候谈判的主导原则之一,但是,国际气候协议的达成与实施仍然举步维艰.人们对气候正义的实质、气候正义的维度、气候正义诸原则的具体内容、气候正义诸原则的优先性及其政策含义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分歧是导致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包括气候正义在内的气候伦理与气候价值观方面的沟通与融合,培育全球气候治理的公共政治文化与人类共同价值,是走出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囚徒困境"的长远之道.首先从宏观上梳理和评估全球气候正义研究的现状,然后依次探讨和剖析全球气候正义研究的三个焦点问题(气候正义的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