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一点认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3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整合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它可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能强化教育效果。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学习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极其重要的。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体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毫无疑问,多媒体课件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全面引入使得课堂教学声、图、文并茂,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的思维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或者生动逼真的声音,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给教学注入了活力,我们理应充分地利用它为教学服务。但现在有些老师只是为了表演需要而利用多媒体,到公开课或优质评比课时才派上用场,平时不用或少用,沦为形式主义,是摆花架子,忽视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活跃,不分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不深入钻研教材,不挖掘文本内容的内涵,一味地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动心思,一味地在课件的制作上求“花样”,任意添加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如配乐、动画、电影片段等,使学生的眼睛和耳朵被各种绚烂的东西充斥,使得表面的绚烂冲淡主体的思索,以为靠这些花哨的噱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的热闹使学生忽略了本质的探求,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实际效果不佳。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应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本身带来的各种体验,语文课堂不要忘了要提高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为了一时的热闹。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像、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多媒体给语文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体,各环节应该环环相扣,不能脱节。教学过程也应该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并且应该有教学高潮出现。但是教学高潮的出现绝对不是借助多媒体“弄”出来的,而是前几个环节酝酿的结果。然而,我们有时候为了使课堂热闹,在教学的某个环节,会利用多媒体的形、光、声、色的多维刺激优势,刻意挑起一个教学高潮,就像一棵果树没有开花就结出果子一样。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比较科学合理,在应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地方使用了多媒体,也会由于操作的局促,表现得很机械、不和谐。多媒体只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一定要使之与其他环节血脉相连,融为一体。
  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于是电脑的使用成了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能盲目,而是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取得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那么,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使用哪种多媒体(或多或少),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件的制作,选择的课题都应该是学生凭感性知识无法准确理解的。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三复习课知识点多而细,大多需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强化,如果一一板书,就容易造成少、慢、差、费的结果,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又如教学余秋雨的《道士塔》时,因为学生基本没有到过敦煌,单凭抽象的解说无法让他们了解敦煌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吸引力,很难理解余秋雨先生对敦煌遭到破坏后的愤怒的情感,于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图片以造势时,就很容易引领他们引入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古典诗歌欣赏中,包括音乐、歌曲、朗读、旁白等在内的声响和包括图片、动画在内的画面,向学生呈现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如果呈现不合时机,一味呈现,像放电影一样地给学生以五彩缤纷的画面,从过去老师的满堂讲,演变成如今教师的满堂“放”,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因为古典诗歌的欣赏强调诵读,强调体味,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怆苍凉,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情怀,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而没有教师感情丰富的朗诵示范和恰当的语言引导,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在想象中真正进入美妙神奇的境界,就很难使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准确领悟和把握。
  可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看如何运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在运用多媒体时,必须切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优化教学、提高效率出发,以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把原来一些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的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色彩美、构图美、声音美和情感美等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但它永远只能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永远不可能替代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字。
  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不断传递反馈教学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不断调整,使之优化,在整体上形成最佳组合,挖掘教学潜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适当采用,不应该抛弃一直以来沿用的优良传统、优秀教学经验,而应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语文现代化服务。
其他文献
语言学自20世纪以来日益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热门科学。20世纪前的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是历史学派,从属于人类学研究,研究重点是历史性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历史演变。引发索绪尔颠覆历史学派的历史比较法的问题是倘若语言中一切都可以改变,那么究竟有没有变中不变的东西呢?他由此掀起了结构主义革命。他的基本观点包含在他所创立的三对著名术语之中:一是历时和共时方法论。二是语言(langue
会议
摘 要: 语文探究性阅读不能停留在表层,要进行深层次探究。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探索阅读解决问题。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研究,要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占有信息资料,确保探究阅读深度。  关键词: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培养情感 乐于探究  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虽说读的方式多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贯彻《课程改革纲要》和“学讲计划”精神,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贯穿于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亲自阅读、体验、探究、交流,切实培养学生“会学”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 评价策略 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贯彻《课程改革纲要》和“学讲计划”精神,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贯穿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机会
摘 要: 中学生课外阅读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这是教育制度、学校、老师、家长等共同原因形成的。学校要从改革教育考试制度,转变教师阅读教学方式,改变家长认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改变这种状况。  关键词: 中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
会议
会议
该文给出开放系统与开放系统互连(以下简称OSI)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就信息处理系统(以下简称MHS)涉及到的开放系统与OSI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给出了开放系统与OSI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