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八道湾十一号(下)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道湾十一号是一所三进的四合院,坐落在北京西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周作人和社会活动家周建人——人们称为“周氏三兄弟”或“周氏兄弟”曾在这里住过。
  如今,饱经风霜的八道湾十一号经过修缮后,大门需要挂一个牌匾。我提出“周氏兄弟旧居”的建议,得到各方赞同。名称既定,学校想请个有名的书法家题匾。书法家希望知道如此命名的缘由,并提出为什么不用“周氏家族旧居”之名。应学校负责人之约,我特地写了一封信给书法家。
  


  ××先生台鉴:
  前天接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校长电话,得知您将为该校新址上的“周氏兄弟旧居”题写匾额,不胜欢欣。
  我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有年,对周氏兄弟学问文章稍有涉猎,一向关注新街口八道湾十一号周宅的保护和利用,最近写成叙述该院落变迁史的专书《八道湾十一号》,出版在即。承朱校长不弃,屡次邀我到学校实地参观,并参加相关论证会。我觉得,中学校园容纳周氏宅院,辟为旧居,布置展览,辅以书院,学校既得人文教育核心区,鲁迅兄弟旧居又得到充分利用,可谓保护有力,使用得当,两全其美。此中详情,想朱校长已向您汇报。今就八道湾十一号旧居的命名向您略作说明。
  八道湾十一号在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人生行迹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一起生活的岁月,除青少年时代在绍兴的十几年,及鲁迅、周作人从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的短暂时期外,就是在八道湾这个院子里的几年。八道湾时期,周氏兄弟享盛名于文坛,故该院落被视为新文学的一个重镇,对于研究文学史、北京文化等都有重大意义。
  当初,北京市西城区政协的程刚副主席、三十五中朱校长和我一起商量为这个纪念设施起名时,从“鲁迅旧居”“周氏兄弟旧居”“周氏三兄弟旧居”“周氏家族旧居”等名目中选择了“周氏兄弟旧居”,大致有如下考虑:
  一,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已经有了鲁迅旧居,特别是北京,离八道湾不远,是阜成门宫门口西三条鲁迅旧居,就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院内;而绍兴的鲁迅故里包括了鲁迅祖居,有周氏家族的台门。为了突出八道湾十一号的特色,以周氏兄弟命名较为恰当。
  二,周氏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专有名词。中国历史上以父子或兄弟文豪著称的,文学史一般都在其姓前冠以数字,如魏的“三曹”,晋的“二陆”,宋的“三苏”,明的“三袁”等等。周氏兄弟在八道湾居住时期,曾有日本人称其为“周三人”,但这个称呼并没有叫响,也没有变成符合汉语习惯的“三周”。“周氏兄弟”的称呼,先由刘半农等人发起,渐渐流行,现已进入文学史。一提起这个名号,稍有现代文学史知识的人,就知道是鲁迅兄弟。现今有些高校的文学院还开设“周氏兄弟比较研究”之类的课程,这方面的专著也有不少。而把三兄弟的人生历程合叙的书,最早的一本,是后学十几年前撰写的《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后来再版,书名简化为《周氏三兄弟》。特奉上一册,请您指正。周氏兄弟之名,既然在文学史上有知名度,而且同八道湾的关系又如此紧密,以“周氏兄弟”命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似更贴切。“周氏家族”则显得笼统。中国姓周的名人很不少,而且好多还在文学史之外,如湖南道州和江西莲溪的理学家周敦颐,江苏淮安和浙江绍兴的政治家周恩来,山东和江苏还有“周庄”“周村”之类名胜。如称“周氏家族旧居”,人们可能搞不清楚究竟是哪一个“周”。这个院落虽然住过一个大家族,十几口人,但用“兄弟”二字,突出的是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为了更切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约定俗成,今将“三”字去掉,就有了“周氏兄弟旧居”这个名目。
  以上想法,尚不成熟,亟盼您的指示。
  我们很期待三十五中将这个重要文化遗产办成中学人文教育的示范基地。
  蒙书法家首肯,如今“周氏兄弟旧居”匾额已然挂在八道湾十一号周宅门楣上。
  周宅整修一新,成为“周氏兄弟旧居”,很多房间可用来陈列鲁迅兄弟生平业绩,自不待言。而院内景观如何布置,也相当重要。关于这个问题的研讨会我虽然没有参加,但也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学校负责人,对方案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于院内的地面铺设、花草栽植及后院的荷花池开凿,设计方案秉承了尽力符合历史原貌的宗旨,这种努力值得肯定。
  一般来说,读者、观众对鲁迅、周作人的著作比较熟悉,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他们希望拿书本上读到的“草木虫鱼”在这里得到印证,从而获得历史感和亲切感。旧居中的花木,因为历经百年沧桑,前后变化很大。我觉得应该以上世纪20年代初鲁迅在此居住时期的情形作复原性栽植。但因为设计师不太熟悉史料,故这个方案对一些树木的定位不准确。下面根据有关记载,从正门开始自南向北作一简述:
  大门外是几棵槐树;大门口原有影壁,旁边有一棵枣树,后来拆除影壁盖成小房子,枣树被拔掉;前院最西三间是客房,门前有一棵杏树;其东边三间曾为鲁迅住室,有人说鲁迅在这里创作了《阿Q正传》。门前有两棵丁香,系鲁迅手植,有照片为证。根据回忆录,1956年10月,这两株丁香还在。有一天,周作人送客出门,走到这里,对客人说:“这是家兄种的。”鲁迅1924年搬到西三条二十一号后,也在院内种了两株丁香,至今八十多年了,仍极茂盛。这些丁香和杏树的对面,自西向东,依次是枣树、松树、杨树和槐树,其中松树系鲁迅亲手种植。中院南侧自西向东有丁香和柳树,北侧与南侧相同,唯西头多了一棵枣树;老虎尾巴的西侧是丁香和槐树。后院自西向东是槐树、黄刺梅、丁香和柳树。这柳树在乌克兰诗人爱罗先珂住过的客房门前。爱罗先珂回国前还栽过杏树,资料记载是在“东侧的路旁”,但这里后来修了房子,杏树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拆掉了后来搭建的房子,是否考虑补栽,请酌。此外还有一些小树种,如后院西南角曾有一株花椒。花椒和黄刺梅,西三条鲁迅旧居后院里也有。
  院内还有一个重要景观,方案也作了详细的设计,就是后院的荷花池……因为后院地势低,夏天容易积水,主人因势利导,挖了一个水池。水池并不居中,而在偏东的三间客房前面。鲁迅《鸭的喜剧》中有所描述,爱罗先珂在《小鸡的悲剧》中也提到这个水池。池子虽小,但名声颇大,值得下功夫恢复旧观,种上荷花,养起蝌蚪,很有趣味。鲁迅和他的弟弟们喜欢莲花。他早年写诗赞美其高洁:“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荷花池应尽量朴素,不宜堆砌精美或奇怪的石料,而应以普通砖石为主。相应的,院内地面铺设也以朴素大方为宜。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得到这样一座名人故居,如获至宝,不断邀请专家论证,希望好好保护和利用。我本人就参加过好几次论证会。今后要做的工作很多——建设各种配套设施(包括旁边的鲁迅书院,也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制作有关鲁迅兄弟三人的生平,特别是他们在此地生活时期业绩的展览,既尊重史实,又贴近观众,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利于教学的互动项目,播放与三兄弟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本校学生——扩大到西城区乃至全市的学生——可以在旧居或者鲁迅书院里阅读和讨论三兄弟的著作,针对中学生编辑周氏三兄弟作品读本,请专家来作深度讲解……
  八道湾十一号周氏兄弟旧居保护和利用的前景值得期待。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过去12个月里,大环境的变化使大家渐渐形成共识,图书的价值才是关键。我们出售的是产品,不是价格。为此,我们要提供更多的好书供人们选择。如果我们不紧紧盯住这个目标,我
近年来,医学教育的改革大潮席卷而至,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临床实习能力模式的引入.但作者感到有很多医学院校尚未很好地理解临床实习能力的实质,误解为学生拿床管患者就是在提
网上追逃通过建立“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网”及“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光盘”等形式,解决了许多旧案、积案,抓捕了许多在外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对于维护社会和谐
笔者对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随机抽样检阅发现,大多数中文期刊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编排都采用“摘要”字样+冒号(:)+摘要,以及“关键词”字样+冒号(:)+关键词的排版格式;而英文
期刊
@@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有8种杂志、3种报纸。和大家一样,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究竟怎么做,怎样才能搞好我们的社刊工程。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可能是共性的,下面我就这些问题简单地谈谈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宜城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关键就是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紧紧扭住工业这个经济工作的
摘 要:通过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起源以及其演进历程的探讨,试图找寻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所在,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西方体育文化;全球化;哲学;自主演进    在“全球化”充斥着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今天,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注定是多边的、动态的,文化将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体育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也必然会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未来的体育文化走向何方,已经成
《2010.壹零.11.02-11.15.011》徐勇民纸本20.9×28.5cm2010 年  那天多云。天气晴了一会儿,突然下雨了。雨是从跳伞塔方向过来的。那座像烟囱似的高塔周围灰蒙一片。白胜叼着烟,看着远处,眼睛被飘曳的烟雾熏得一跳一跳的,像两盏接触不良的灯泡。他说:“哥,下雨了。”  “你怎么知道?”  “你看跳伞塔那边。”  他话音没落,阵雨的前锋就从跳伞塔扑过来,掠过小广场,将豆大的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