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探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目标与基本任务,这就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安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落实高校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理论课 安徽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学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与亲和力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课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安徽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时代的潮头,产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与人物。安徽境内红色文化资源深厚而博大,內容丰富、特色鲜明,充分利用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各门课程、各个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文化往往指一个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制度与物质环境的总和。文化有不同的形态,这里讲的红色文化是其中一种,红色文化往往指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等及其载体的总和。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红色文化资源大致表现为下列七个方面:(1)精神层面的资源,反映不同时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信的精神方面资源。如“大包干”精神等。(2)与革命先烈相关的旧址、遗址和旧居等。(3)革命先烈的遗物和有关实物。(4)历史档案资料与当时的出版物,承载历史的经典著作、文件、报刊书籍,诗词、民谣、书信、文艺作品等。(5)各地建设的各类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红色网站等。在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安徽首先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都比较早。1921年10月,在安庆成立的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较早在全国成立的团组织。1923年冬,安徽省成立第一个城市和农村党组织——安庆支部和小甸集支部。1927年4月,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土地革命时期,安徽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以及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模范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安徽省临时委员会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积极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先后领导了商南暴动、49暴动、六霍暴动、清水寨暴动。六霍暴动后,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以六安、霍山为中心的皖西苏区开始形成。1931年初,皖西北苏区开始形成,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此诞生。红二十五军长征之后,红二十八军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1938年初抗日战争期间,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在安徽南部和西部,改编为新四军,军部迁至岩寺,然后驻扎泾县云岭。中共中央东南局和中原局也进驻安徽。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新四军新军部在安徽驻扎时间最长,安徽成为中部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是新四军八年全面抗战的主要战场,是新四军的指挥中心,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铁军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是国共战略决战的重要战场。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深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安徽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要战场,安徽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并做好了支前工作,体现了伟大的小推车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安徽省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安徽省人民通过土地改革和各种民主改革,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修建了佛子岭、梅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和水利枢纽。改革开放时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展开了“大包干”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丰富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的文化。作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灵魂”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这些精神和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为一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集中表现。在党成立的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安徽人民积极建立了各级党组织,体现了达观天下、开拓新时代的先进意识;在土地革命时期,积极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反映了顽强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革命斗志;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抗战,顽强斗争,反映了保卫国家、英勇抗争的家国情怀;解放战争时期,安徽人民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体现了向往解放、期盼民主的愿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开启改革开放的先河,体现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历史中,安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勇敢、顽强,创造并形成了铁军精神、大别山精神、小推车精神、大包干精神、黄山松精神、沈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添砖加瓦、增添光彩。这些伟大的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安徽红色文化的精髓,激励一代又一代安徽人民不懈奋斗。
  (二)安徽大地上出现了优秀的重要历史人物,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是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安徽这块红色的肥沃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培育了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涌现了大批革命先辈和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包括根据地、红军、敌后工作等方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无数优秀安徽儿女走向革命道路,在这片土地上产生了130名开国将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片土地上,工农红军的多支主力部队在这里诞生了,安徽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新四军的集结地、发源地,也是军部所在地,安徽省也是中国中部抗战的重要战场和指挥中心,在这里发生了“皖南事变”、刘邓军队挺进大别山等重大事件,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要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和历任总书记大多亲自访问安徽,十分关心安徽的建设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安徽敢为人先,开创性地实施了“大包干”农村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城镇率先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等,安徽人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安徽大地上拥有许多红色的历史文物和载体。作为一个党史资源丰富的省份,安徽拥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塔等)。安徽西部的大别山和安徽南部的山区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例如,徽州岩寺、寿县小甸镇、六安独山镇、金寨汤家汇、泾县云岭镇等,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有开国元勋、著名将领的遗存、手迹、手稿,革命先烈的武器、遗物、刑场的绝笔,也有普通士兵的家书、遗物等。在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中,包括党的重大事件、重大战役、重要机构等的遗址,以及故居、活动场所、革命烈士墓地等,共有3318处。这些红色文化的物质遗存,是安徽无数革命先辈革命活动的生动历史见证。另外,还有许多红色文化资源采取非物质形式保存下来,如歌曲、对联、快板、歌剧、民间故事等。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安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也是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梦想的结晶。是我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辟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伟大理论勇气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高校承担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理论课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理论课承担了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教育任务,要不断完善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以帮助他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内涵和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原理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确立既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党的历史、国情等,深刻体会是历史和人民群众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開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根据上述要求,要结合实际与不断发展的需要,对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资源,完全符合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升思政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它是进行党的理论、党的历史教育的生动教科书,并以生动的历史事例与丰富的实践历程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坚持科学真理的极端重要性;是党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推动根本制度变革的活生生的例子。不仅表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艰辛,而且表明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探索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是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活载体。不仅体现了革命先辈们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斗争,而且充分体现了他们顽强奋斗、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崇高人格。红色文化资源是活教科书、活载体、活标本、活窗口,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理论课中融入红色文化,向当代大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奋斗历史和历史活动背后的动人故事,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现场体验中、生动展现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反映了党和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状态、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包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充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时代特色。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识。
  (一)加快发掘,深入调研阐释。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必须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同时注重精神内涵的提炼和升华,继承红色文化基因,红色文化资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安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一些具有伟大革命历史价值的遗址长期没有得到利用和保护,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要在科学分类、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研、艺术、教育等多种价值,再赋予它时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变为新的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演讲素材,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一批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二)加强教学研究,做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总体设计,实现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的融入。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加强研究,全面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科学指导、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让红色文化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把红色文化资源与时代特点有机结合,又要遵循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规律,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情境和载体,拓展教育教学的渠道。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解读。要区别不同类型、层次与地域特点的资源,不同课程的要求,将红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力求实效。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地采取专题教学、案例教学、人物访谈、现场体验、虚拟实践等方式。如专题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疑难困惑,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点与面,在此基础上设计若干专题,围绕专题开展教学。比如:可以按照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时期,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适合不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专题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挖掘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编写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与总结提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另外可以通过人物访谈、现场体验、虚拟实践等形式,开展第二、第三课堂,打破第一课堂的时空限制,拓展教学空间。利用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虚拟实践中心,把难以在课堂进行或在课堂内教学效果不太好的实践教学在基地进行,通过虚拟实践教学展现,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场景使大学生切身触摸历史、体会精神,提升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钱海峰.安徽何以成为红色文化高地[N].安徽日报,2018-06-2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科〔2005〕5号,2005.
  依托项目:
  1、安徽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安徽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一般项目,2016jyxm0059。
  2、2016年安徽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必须基于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真实复杂问题的探究,重视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和开放性,强调问题的不良结构,符合当前推进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某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的探讨,认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与核心素养的
摘 要: 王安忆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中国女性作家,其“三恋一歌”以女性独特经验为切入点,从不同视角展现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王安忆女性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以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进行叙事,表达女性独特的精神内里及对男权话语系统的颠覆。  关键词: 王安忆 爱情小说 女性主义  一  1902年,中国近代第一本关于女权主义的译著——斯宾塞的《女权篇》传入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彼时,由胡适
摘 要: 现今独立学院面临转型发展,其中国际化工作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国际化工作中出国类外语考试工作着手,对出国类外语考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出国类外语考试工作的提升路径,旨在为独立学院国际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出国类外语考试 国际化 提升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衡量自身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其中在校生参加出国类外语考试人数
摘 要: 课堂上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必须有可操作的具体途径。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有利于内化学习知识,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 自主探究 学科思维 高中政治探究教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
摘 要: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试图从新生住宿安排这一角度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 宿舍人际 住宿安排  近年来,一些由宿舍人际关系引发的事件,使得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对大学生宿舍人际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主要局限于学校、家庭教育、个人素质等方面,其中理论阐述多,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有着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习要求,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是每个硕士研究生新生的必修课。对于学习适应不良的应对过程,“抗逆力模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解释,即面对学习适应上的压力时,个体会出现抗逆力重构、平衡状态的维持和丧失性重构等情形。基于抗逆力重构的视角,学校教育可以从发挥老师和同辈群体的作用,加强学习价值观教育,加强学习方法论教育,构建导师、辅导员、任课教授三级关怀体系,重视学习心理教
摘 要: 依托经典名著进行情境创设的地理试题,能有效联系中华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在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体现文化育人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本文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命题实践,以《梦溪笔谈》为例,探究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为素材的初中地理试题情境的创设手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经典名著 初中地理试题 《梦溪笔谈》  传统初中地理试题大多缺
摘 要: 《前赤壁赋》引人入胜的是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及苏轼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和处世智慧。本文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视角尝试解读,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的苏轼,在本文中展示的处世哲学与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不谋而合,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审美视角。  关键词: 心理防御机制 合理化 幻想 利他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年苏轼45岁。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各高校的重要教育理念,诸多向应用型转型的地方高校非常重视这一教育理念,将此理念作为学校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契机。高校毕业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现行实习方案对学生的实习依然发挥作用,但该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时代背景和学校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习方案,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
摘 要: 专业建设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域文化作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品牌”,对地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地域性文化前提,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汉语(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特色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域性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从专业人才培养、武术特色与汉语专业课程建设的融合及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讨论如何将地域性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从而促进专业发展,同时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