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腕式电子血压计在门诊进行血压测量的效果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血压计在血压测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无需接受专业培训,具有简单、方便、可记忆等优点。特别是腕式电子血压计,更加便捷高效,在门诊应用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除去病人穿脱衣物的不便。
  关键词:门诊;腕式电子血压计;效果观察
  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门诊患者共100例,由受过训练的专人对患者依次按照腕式血压计、汞柱式血压计、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腕式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接近,按照英国高血压学会的标准腕式血压计达到C/B级。腕式和汞柱式的血压测量结果之间差值,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两次的平均值的准确性优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量结果,可达评级的B/A级。门诊应用腕式电子血压计有局限性,但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提高测量准确性。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门诊的病人共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在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已排除柯氏音的特别不明显的患者及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患者。本研究中的腕式血压计使用欧姆龙HEM-6001型,汞柱式血压计使用鱼跃牌G3053型,两种血压计在实验前已经过厂家技术人员调修校准。
  2方法
  由名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患者进行实验。腕式血压计的测量部位在腕中部,嘱患者坐在椅上,右臂放在桌上,注意腕式血压计、测量处血管和心脏在统一水平面。依次按照腕式血压计、汞柱式血压计和腕式血压计的顺序测量,尽量在分钟内完成全部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为腕一次,汞柱式和腕二次。
  3评价标准
  依据BHS的规定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其中80%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在5mmHg之内即为A,65%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在5mmHg之内即为B,45%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在5mmHg之内即为C。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腕式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接近,其中腕一次与汞柱式之间的测量结果差值为0.58±9.13/0.41±7.22mmHg,腕二次与汞柱式之间的测量结果差值为0.57±8.97/0.44±7.41mmHg。腕一次与腕二次的结果的平均值记为腕平均,腕平均与汞柱式之间的测量结果差值为0.41±7.31/0.37±6.98mmHg:
  腕式和汞柱式的血压测量结果之间差值,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两次的平均值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的结果之间具有差异,且腕平均的测量准确性明显优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量结果,见表1。
  腕式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按照英国高血压学会的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其中腕式血压计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的结果可达到C/B级,两次测量之间评级无差异:腕式两次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值后与汞柱式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减小,按BHS评级可达到B/A级。
  三、讨论
  有研究报道,腕式血压计的准确性较差,也有报道称腕式血压计和金标准之间的差异小,临床应用价值大。在研究中,还发现腕式血压计在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中测量的血压值和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值之间的误差较小,准确性很高;但在45岁以.上特别是60岁以.上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不大,两次血压测量值之间的波动较大,与汞柱式血压计的测量结果差异也较大。所以在门诊测量血压时,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或者两次腕式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之间有较大波动,则建议加用汞柱式测量,可以得到准确血压值。
  参考文献:
  [1]毕渊,张丽梅.两种电子血压计用于血压检测准确度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7(08)
  [2]宋霞,劉敏.腕式电子血压计在门诊血压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16)
  [3]韦艳时,陆海凤,唐云兰,唐柳梅.臂式电子血压计放置不同高度时测量血压值的差异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03)
  [4]刘莉,叶鹏,Casiglia E,Tikhonoff V,Albertini F,Palatini P.家用腕式电子血压计自我测量的可靠性差: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10)
  [5]谢漫,谢含,陶庆红,骆京京.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及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7)
  [6]张迎春,朱同霞.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值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1(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针对社区输液室存在的输液安全进行研究,并对其预防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将目前社区输液室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预防管理对策进行商讨后,予以实施。结果:观察组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制及安全意识,严格规章制度,加强其岗位责任感及服务意识,不良事件及投诉率有明显下降,且患者满意率有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比较,。结论:通过将社区输液室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一系列预防管理对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之比(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将纳入889例ACS患者分为三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MLR和NLR的组合在区分高危人群方面有更好的性能。结论:MHR和NLR可能是预测ACS严重程度的标志。  关键词: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之比;中性粒
期刊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血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站2019年1—5月的33215例血液标本,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中57例存在护理缺陷的原因,结合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结果对该次33215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在57例有护理缺陷的血液标本中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30例(52.6%)是该次采血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标本质量缺陷15例(26.3%)是该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适应症和远期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椎管环形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分析胸腰椎骨折手术的适应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分别提高了1
期刊
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入路必要条件,是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桡动脉穿刺方便,安全,但由于其解剖结构较细,尤其是桡动脉较弱时穿刺难度明显增加,但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桡动脉的穿刺难度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的更为困难。也可以桡动脉穿剌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象选取为8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常规手段治疗的患者纳入対照组,另外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临床应用硝苯地平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45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硝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其中16例腹泻、11例牙龈增生、7例皮肤瘀斑、5例大量利尿、3例耳痛、2例手指关节红肿、1例血糖的不可逆升高。结论 通过对硝苯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iR-331-3p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特征关系。方法 RT-PCR方法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50例HCC患者血清miR-331-3p含量。结果 miR-331-3p对HCC有诊断效能(AUC=0.740),并与肿瘤的大小及是否具侵袭血管或淋巴明显相关。结论 miR-331-3p是HCC诊断潜在标志物。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微小RNA;血清;诊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脑梗塞病患70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2组。实验组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对比NIHSS评分和疗效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15d后Barthel指数(70.22±4.68)分、NIHSS评分(5.43±1.02)分,优于对照组(62.17±4.36)分、(7.49±
期刊
摘要:目的: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分析与研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的静配中心作为常规组,工作人员30名,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静配中心作为研究组,工作人员30名,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为7.07%,低于常规组的36.34%,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工作合格率为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