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施与建构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可分割,互为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低年级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识字较少,阅读方法还未习得,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因此,只注重学生的课内阅读,如读题、读课文等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读什么——阅读内容的选定
  1.低年级应以绘本阅读为主。首先,绘本以色彩丰富的图像呈现文本内容,文字比较少,对于作者的要求更高,绘本的文字都是经过推敲、锤炼的,绘本里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内容,阅读绘本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绘本中丰富的图片、精简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绘本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主要书籍。绘本的阅读应以精读为主要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要“熟读精思”,要引导学生不要只停留于图画的表面,要学会思考图画背后所蕴含寓意。绘本的阅读不应以数量取胜,而是要力争理解每一本看过的绘本,日积月累,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泛灵性”,他们常常会赋予一些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甚至是感情或意志。而童话故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物体以人的感情。所以,童话故事更能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内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如闻名世界的《安徒生童话》,出自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手。安徒生童话作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融现实于幻想的童话,另一类是融幻想于现实的童话。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安徒生的第一类作品阅读,因为这类作品富有诗意,在字里行间体现了温暖的人道主义,洋溢着幽默欢快,能让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感到快乐,受到优秀道德的濡染。比如《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因此,对于厚厚的一本《安徒生童话故事》,并不是篇篇都要阅读,而是要挑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篇目,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文。“国学热”体现了现今的人们开始关注国学,开始重新审视国学的重要性。国学著作的范围宽广,低年级学生应如何取舍呢?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先从阅读儒家经典入手,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著作多是把深刻的见解寓于古朴简洁的言语之中,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也有对道德品行的规劝。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古代诗文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指导学生以诵读为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字词都弄懂,只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诵读,特别经典的篇目可要求背诵。就小学一年级而言,如《大学》里的经典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再如“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等,句意明白晓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这样的句子就可要求学生背诵。又如《论语》是儒家经典,可以称得上是“群经之首”,它记载了孔圣人及其弟子的言论,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许多篇幅谈到“君子”,这表明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书中明确提出了作为一名“君子”所应该具有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学生通过诵读《论语》,《论语》所强调人格的追求就会慢慢浸润学生的内心,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
  二、阅读的拓展——从文本到实践才是阅读的最终
  阅读不仅仅只注重文本阅读,还更应关注它的延伸,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师,每天都必须固定地布置一项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家阅读相关书籍半小时,并利用每天课前几分钟,请学生来讲一讲他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体会,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讲他们喜欢的一个故事,或者背诵一首古诗,或者诵读一两句经典名句。这样,就能让学生慢慢地爱上阅读,喜欢交流分享他们阅读的方法和内容,既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弹指一挥间,已经在三尺讲台耕耘了十九载。每天面对一大群幼小的孩子,我的人生历程中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我总是会问自己:老师的看家本领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日本,每当大地震来临时,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无不让世界赞许:孩子从容地站在母亲身边;在免费酒店住宿后,孩子们自觉收拾好衣物,整理好床铺。丹麦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
期刊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要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开展“多情”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一、新课伊始,激情导入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火药”,能使学生焕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新颖独特的导入语
期刊
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教师要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多元表征,巧用数形结合策略感知算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和对照辨析中明晰算理,生长算法,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避免出错。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李强是五年级的学生,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经常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妈妈解决问题。周末妈妈需要买些水果,你们愿意和李强一起陪妈妈去水果超市购买吗?  出示妈妈买两种水果的价格信息表: 
期刊
什么是“思维共振”?数学课堂中的“思维共振”,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双边交流或多边交流,不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在认知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步调基本一致,群体思维从目标、内容到方式、方法,互启互促,思维的形式从聚合到发散,从发散到聚合,最后逐渐趋于合拍一致的思维过程。  “思维共振”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
期刊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P13页例7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安排中,可以发现“四舍五入”求近似数作为一种方法的形式呈现,主要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结合具体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在这个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介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知识结果大多以直接接受获取为主。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数据呢?不是精确更好吗?为什么“四要舍”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2、23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列竖式计算。76-7 530-350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练,并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是我们已经学会的笔算减法,做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贴于黑板上)  2.揭题板书:减法  二、新课展开  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为考”“唯考”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结果累了老师,苦了学生,偏了语文。课堂获得的应试技能也许应有尽有,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却是捉襟见肘。其中原因固然很多,而语文教学对语用关注不够是主要症结所在。因此,关注语用,置阅读教学于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一、因用而学:明确的学习目标  1.以目标引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享受语文
期刊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在阅读教学中,找准了课文的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一个带动全篇课文教学的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把课文的想象与感悟、理解与应用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从关键句入手有效切入  在课文中,关键句能起到揭示主题,明示内容,突出重点,引发学生思考,渲染情感的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有一句赞叹:“多么奇丽的
期刊
每当穿过乡间小路,看见那一簇簇、凉飕飕的竹林,总会让我想起身居他乡、献身教育的代老师。  那是个双休日,天微微亮,丈夫便把我叫醒,说要带我去一个我从未去过的地方,没过一刻钟我们便出发了。从学校出发,绕过一座山脚,又翻越两个山坳,此时的我已筋疲力尽,脚趾已经被鞋子磨起两个大水泡,疼得厉害。可所走的路程还不到全程的一半。接下来的路又是一个看不见坡底的斜山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与我们同行的老师一边走一
期刊
教学一年级上册“6的加减法”时,经历了这样的情景:  师:4+2等于几?  十几个小朋友争着回答:等于6。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想了一下就想出来了。  师:能说说怎么想的吗?  生1:(笑着,什么也不说)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算出“4+2=6”?  生2:我上幼儿园时就知道了。  生3:我数手指头算的。  ……  (又有几个小朋友起来发言,与以上三个小朋友说的大同小异)  生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