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现状,提出构建“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该模式的理论基础;认真分析和挖掘各层级看板的内容,要做到看板对下游环节的有效拉动;深入研究各个培养环节之间的拉动关系;建立学生在看板拉动机制下的自主学习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领域的整体工程观和能够从工程领域的全局来考虑管理问题的能力、与工程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等,从而总体上提升管理类学生的工程素养。
  [关键词]管理类 工程素养 看板拉动式
  [作者简介]江涛涛(1968- ),女,安徽合肥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刘辉(1980- ),男,湖南新邵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张美娟(1980- ),女,江苏镇江人,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常州市科教城课题“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20102004)和常州大学重点教研课题“以石化为背景的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GJY11020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27-02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深化和成熟,要求工程领域中的管理人员具有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管理类学生的培养中,往往重视管理理论的培养,而忽视工程素养的形成。提高管理类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管理類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内涵
  (一)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现状
  目前国外很多研究人员都在跟踪研究大学生的工程素养的培养模式:欧洲、北美等教育先进国家都建立了科学的工程教育体系,实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进程;很多研究人员都在进行以培养优秀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科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模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新领域、新行业会不断出现,来自企业和社会的对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需求也会不断更新。而目前,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模式更多情况下是一个模糊的自发形成过程。这种模式下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下列问题:(1)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结构、技术培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相脱节,一些院校的培养方案不能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保持同步;(2)培养方案不能充分支撑培养目标;(3)培养方案与培养环节设置相脱节;(4)各个培养环节之间相脱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中将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看板管理”相关理论,引入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中,形成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
  (二)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内涵
  与工科学生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素养类比,管理类学生的工程素养要求工程领域知识的深度浅而覆盖面全,能够从全面角度来理解基本的工程知识,能解决一些最基本、最常见的工程问题,能够为实现管理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工程领域的知识本体。管理类学生的工程素养可以进一步细化,划分为下述五种素质:(1)要具备工程领域的整体工程观,能够从工程领域的全局来考虑管理中的问题;(2)能够与工程人员进行领域知识的交流和沟通,在工程人员之间进行协调和管理的能力;(3)能够理解并掌握企业运营中的关键工程环节;(4)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对工程过程的管理;(5)能够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具备信息生产与利用能力。
  二、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
  “看板管理”是丰田生产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是为了实现准时生产方式(JIT)而用来控制现场生产流程的工具。这种生产管理方式中的拉式(Pull)生产系统可以使信息的流程缩短,其中可以通过看板传递信息(如何物、何时、生产多少数量,以何方式生产、搬运等),来实现上游过程对下游过程的拉动,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
  在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中包括四级拉动关系:(1)把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国内外高水平院校专业培养趋势、本校的专业特点作为看板来拉动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目标的确定;(2)把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目标作为看板来拉动面向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方案的制订;(3)把面向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方案作为看板来拉动面向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环节的设立;(4)把上游培养环节作为看板来拉动下游培养环节的确定。
  该模式能够以看板为工具通过四级拉动关系,使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目标能够准确而敏捷地对外部需求(如企业、社会等)的变化做出反应,并通过层层拉动把这种变化准确而敏捷地传递给下游各个培养环节,确保通过各个培养环节的执行最终能够集成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点、方法
  (一)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构建要点
  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建立能够动态获取来自企业、社会需求状况的看板机制,从而能够主动掌握需求的动态变化,并由需求的变化拉动后续环节主动敏捷地做出反应。
  2.认真分析和挖掘各层级看板的内容,要做到看板对下游环节的有效拉动。如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目标可以具体细分为: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每个管理类专业(如物流、信管、营销等)对于工程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各不相同,他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对应的看板所表达的内容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来获取各自对应的看板信息。
  3.深入研究各个培养环节之间的拉动关系。在培养方案中各个培养环节之间存在着拉动关系,如某一项毕业设计课题就需要来自上游培养环节(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所学习的知识或技术,后续环节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游环节的执行状况。通过建立各个环节之间的看板拉动关系,就能够以上游环节为看板拉动下游环节的运行,有效避免上游环节需要的知识/技能,在下游环节没有进行培养,就能够实现培养环节与培养环节之间的无缝集成,从而完成总体培养目标。   4.建立学生在看板拉动机制下的自主学习体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对工程素养的要求来讲,教育系统理论上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情况来量身定做完成细分化的培养,但是由于现有教育资源有限,现阶段还无法实现完全细分化的培养模式。在看板拉动培养模式下,学生作为培养目标和载体可以通过对各级看板提供信息的掌握,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目标,来自主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弥补当前同专业大批量培养模式下细分化培养的不足。
  5.培养教师在看板拉动培养模式下持续完善培养内容的素质。在看板式培养模式下,各个培养环节对于上游看板信息的获取主要由各环节负责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本环节看板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上游环节看板信息的获取者,教师能否在该模式下持续完善各环节的培养内容,对于整个模式的成功运行至关重要。
  (二)看板拉动模式下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
  看板拉动培养模式下对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细分为五个方面的能力,需要分别从五个方面来分别进行培养,从而总体上来提升管理类学生的工程素养。
  1.培养具备工程领域的整体工程观和能够从工程领域的全局来考虑管理问题的能力。在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下,可以从社会和企业需求来获取对工程领域整体工程观的要求,以及從工程领域全局来考虑管理问题能力的要求。以此为看板拉动相关培养环节(如产品开发过程管理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中知识结构的设定和执行,从而实现管理类学生的整体工程观和工程领域全局考虑问题的能力。
  2.培养与工程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在工程领域的管理人员会经常与工程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并且会协调和管理工程人员之间任务的衔接。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的动态变化,确定管理人员与相关工程人员交流时所需要的知识背景、专业术语,并拉动下游培养环节,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的知识点。
  3.培养能够理解并掌握企业运营中的关键工程环节的能力。在工程领域的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会专门从事企业运营中的某项关键工程环节(如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产品开发管理等),这就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工程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管理类专业试点(如物流工程、信息管理等),分析这些专业所需要的关键工程环节中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拉动培养方案中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设定,来实现企业岗位对管理类学生关键工程环节的理解和掌握。
  4.培养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过程管理的能力。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目标运营环节中的管理人员是对业务流程最熟悉的人员,如果他们拥有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过程管理的能力,就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对管理流程的支撑和提升,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抓住社会和企业对管理类学生信息技术的要求,拉动相关培养环节的设定,实现培养环节对信息技术提升工程过程管理能力的支撑。
  5.培养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具备信息生产与利用的能力。在工程管理中具有信息生产与利用的能力,才能够从以经验为主的管理转化为以信息为主经验辅助的管理方式,从粗放的定性管理向精益的定量管理转化。可以跟踪企业对管理类学生信息生产与利用能力的要求,拉动相关信息理论类课程的设置,培养管理类学生在管理中生产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深化和成熟的现状,分析了工程领域中的管理人员具有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的需求。针对我国高校在管理类学生的培养中,往往重视管理理论的培养,而忽视工程素养的形成的现状,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其内涵,提出了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在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引入了看板理论,形成了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看板拉动式”培养模式,并给出了该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点和实践方法。该模式有效填补了我国管理类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理论,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的四大问题,以看板拉动的形式快速、便捷地把上游需求传递到下游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培养模式的动态进化,强化了学生培养环节对社会需求的敏捷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正,林凤.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2]刘义伦,刘铁雄.在改革工程教育中力促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1(3).
  [3]李远瑛,张德生,高加成.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4]王隶梓,潘延力.关于构建“大工程”本科教育理念的探究——兼论创新型国家的工科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学生心目中最尊敬的是班主任。那么,科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我从教十六年,都是当科任教师,但给我的感受是:轻松,与学生更容易贴心,更容易走到一起,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自己看作班主任    往往有的科任教师认为,管纪律是班主任的事,学生出现任何情况通常只一句话:“告诉班主任去解决。”因而,将学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明确了共同奋斗目标,确立了道德准绳,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因此,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鄢英(1971- ),女,贵
Copula函数是一种灵活构造多变量联合分布和处理多变量问题的有效工具,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显示出其良好的适用性和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正>我厂生产的铝合金储液罐产吕如图1所示。是由筒体如图2所示与椭球形封头如图3所示拼装焊接而制成的。生产时,由于在卷制及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成型以后不再进行机
本文着重论述了插齿刀绘图智能仿生系统工作原理,插齿刀绘图集成生成原理以及智能化知识构成机制模型组成和框架,知识产生原理和系统学习方式,将专家系统设计基本原理与作者
适应性问题是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核心思想,如何解释适应性关系到复杂性问题的基础。适应性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语言迁移是基于适应性的复杂系统,CAS理
<正> 搬运一件庞大而笨重的设备,在没有铲车或起重吊车的情下况,或者搬运受场地限制时,往往采用在设备下放些钢管,用人工撬棍或葫芦牵引。这种方法既费力又费时。为此,我们根
今年,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承担了岳麓区4524名高三学生的高考体检工作。体检中,他们特别注意尊重考生的个人隐私,该院高考体检诊室内特别安排几重“掩护”措施,考生大可放宽心。(4月2日《长沙晚报》)  高考是选拔专业人才的全国性考试,像航空、航海、探测、军事等专业院校,对于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来不得半点含糊。也因此,高考之前的体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严格检测、层层把关,才能将一些身体存有缺陷的考
高校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阵地,肩负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任。近年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欣欣向荣,但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
介绍了在单件生产中用齿轮飞刀代替滚刀加工硬齿面的方法,并对飞刀结构,飞刀刃形计算以及飞刀刃形的线切割的加工也作了论述。文后还附有加工试验的精度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