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里的尴尬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1:堆头没按合同走
  
  周彦廷是某大品牌的KA经理,最近刚刚谈好了一家大型连锁卖场的促销协议,对方采购提供了促销堆头的详细标准,说一切按合同办。这个国际大卖场做事一向有板有眼,正正规规,周彦廷便回去等着喝酒庆功了。
  没过两天,一线人员就反馈:在该卖场的一些店里,我方堆头被改了样,旁边还出现了对手的堆头。
  怎么回事?合同规定好的,门店怎么就走了样?
  
  分析:
  在零售商的正规架构里,采购部负责对外,代表公司签署协议,余下的事属于零售企业内部的执行问题。门店不按合同来,供应商大都会以为是其内部执行环节不畅,“底下人乱来”。
  事实上,零售企业有两大核心,一个是采购,一个是运营。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的平级部门。
  如果供应商没有为那个堆头付费,那么门店调整就是正常的,最起码不违反流程;堆头是厂家花钱购买并定好位置的,也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变化——比如缺货时,你的位置完全有可能被对手占据。
  不要以为上头定了,下面就一定会执行。要知道,每家门店都有自己的销售目标与促销目的。目前的门店竞争如此激烈,销售压力很大,各家店铺完全可以在总部营销指令的基础上,调整甚至重新设计促销方案。而且,越是名牌产品,因调整而受到的干扰就越多。
  
  案例2:替人干活却遭人怨
  
  王海庆自认是个勤奋、能干的销售经理,对处理和各类零售客户之间的关系一向很有信心。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KA管理培训,但他知道“勤能补拙”,给自己订立了很多拜访计划。尤其对辖区内的外资大卖场S,更是制订了最高频率的拜访计划。
  这一天,王海庆来到S卖场,一进门就直奔自己品牌所在的货架——这是他的习惯,他觉得这能让自己了解更多的情况。刚接近货架,他就发现了问题:可能是刚过购物高峰吧,货架上产品的陈列有些零乱,商品标签也没有都亮出来,保质期批次的摆放次序也不对。王海庆赶紧动手做了调整。
  调整时,王海庆看到S卖场的主管就在附近,手脚就更麻利了——“我得让卖场的人看看我的专业能力。”
  整理好货架,王海庆心满意足。但是,当他去和主管自己产品的课长沟通时,却出了问题——本来在电话联系时还好好的课长突然冷淡起来,对自己的产品挑三拣四,尽说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王海庆一头雾水。
  
  分析:
  问题就出在该干的没有干,不该干的干了一大堆。其实这不是王海庆的错,都是《KAIE作指导》惹的祸——上面写的拜访程序与内容就是这些啊!
  我们来看看:
  S卖场好像不是零售商,而是王海庆自家的地方,来了不打招呼直接上,反正不管你什么规矩,按照上级给我的终端陈列指示做就好了。遇到与《KAIE作指导》要求不同的,比如保质期次序错了,就改一下;如果商场反对,没关系,再改回来。不怕吃苦流汗,反正在陈列上绝对不能输给竞品……
  这些本来都是商场主管分内要安排的工作,但他手里有上千个品种、上百个品牌,肯定没时间关注得那么细,所以我干脆自己上好了,既给卖场节约了劳动力,又维护了排面的整洁……
  可做来做去,并没有讨好卖场的人。有时候甚至做得越多,卖场的态度就越差。从冷淡到敌意,为何做了苦力人家还不满意?
  外资卖场有其自身的考核标准与工作流程,卖场的人力就是按照工作量来配置的。排面与价格是卖场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人手再紧张,也不可能到没空整理陈列的份上。再说,最终影响生意的不是这几分钟的陈列表现,何况营业高峰过后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其他的紧迫问题、核心问题不解决,忙于几分钟的陈列美观有多大意义?而且,王海庆能时时刻记得待在卖场里吗?不在的时候怎么办?仓库没货给你补怎么办?
  任何一个外资大卖场都有自己的流程和标准,有它的考核和规则,有它的自尊与效率,你总要尊重这种游戏规则,尊重他们的工作人员吧?
  关注一些真正影响你生意的关键环节吧!高库存怎么处理?怎么促销更好?促销员如何更有效率?怎样应付对手的策略?想过卖场主管最关心、最烦恼的问题是什么吗?采购没打电话就万事OK了?
  核心问题解决了,陈列表现自然就持续出色了。
  
  案例3:不只是KA拜访频率低的问题
  
  范宁是一个大型消费品集团的KA总监。他最近一直在为KA体系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而头疼。
  原来,范宁的KA部门主要负责谈判进场,剩下的日常KA管理工作还是交给各地的区域分公司来做。但分公司还担负着其他渠道的销售任务,在拜访频率上无法保证KA的需求。日子久了,门店管理人员见不到供应商,就会慢慢地忽视他们。
  范宁正在和各分公司谈这个事情,但他心里也没底:对重点零售客户拜访频率保持一个月多少次才恰当?每次拜访应该做些什么?
  
  分析: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与大卖场合作的复杂性,也明白采购和营运部门之间的关系,还专门设立KA部门来应对。但是,这个KA部门对门店的渗透有多深呢?
  零售商知道供应商有了KA部,在初期接触中,也能感觉到这个部门的专业性。但是接触之后呢?KA部谈完合同,拍拍屁股走了,门店里几个月看不到供应商的身影,那还怎么合作?你有采购合同,但合同不是合作,更不代表关系。
  就商品销售而言,供应商有时专业度更高——毕竟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不和门店多沟通,还怎么抢占市场份额?
  说白了,只设KA总部,不设区域KA部门,就是不想在KA上有更多投入、给更多支持。再深一步,就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从长远来看,设立专业、完善的KA管理体系,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
  范总监未来更大的烦恼可能不是一个月要拜访KA多少次的问题,而是日后究竟还有多少KA能接受供应商的拜访问题。今日家电领域的国美、苏宁,一定是快速消费品终端的未来。欧美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的零售品牌垄断,中国恐怕也难以例外。
  据说2002年,在一次美的集团的高级会议上,大家在一起检讨当年没有足够重视家电大卖场渠道的飞速扩张。终端是否还是简单的商品出口?是否给一些利益就可以换取更多的位置?是否除了位置、条码、陈列、海报、促销小姐与礼品,就没有其他了吗?是否因为我是名牌商品,我有我的游戏规则和策略,就可以指责终端“你怎么能不执行,怎么能执行不到位呢?”
  多年来应付夫妻小店的经典程序和手段,是否可以面对今日的零售超级终端?问题的思考恐怕已经远不只拜访次数与内容。是否要研究10年来中国本土零售市场的风云变幻到底对上游供应链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可以沿用“制造为大”的思维解决终端问题?格力在建设2000多家店铺后重回国美,是否意味着零售对未来的营销与生产方式有着某种意义的变革
  战略层面上的思索,恐怕不仅仅限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对移动通信、IT、建材领域,都有未雨绸缪的价值。毕竟,在网上销售远未到来的时代,终端是厂家与消费者之间无法割断的脐带。
其他文献
“横柴入灶”是一句闽南语谚语。早年尚未发明瓦斯炉之前,人们需在灶中生火方能烹调,燃料则为木柴。因为灶门小、内炉大,放柴入灶必须直入,横放肯定进不了灶。此谚用来形容“明知行不通却蛮干”,或是引申为“强词夺理”的情境,十分精妙。  “灶”跟“柴”都是具体可见的事物,再怎么不知变通的人,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横柴硬挤入灶。然而,在工作领域上,面临的问题(灶)有时较为复杂,不易一次就用对方法(柴)。如果
期刊
合同成了纸上谈兵    与大卖场谈判,供应商往往非常关注合同基本面的条款,却忽略了合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执行问题。  事实证明,合同条款的增加是有限的,通常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年度谈判增加的比例为0~2%,而这些比例折算成金额也非常有限。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条款和执行消耗,以及由此给供应商带来的巨大隐性损失,却无人关注。  谈判的条款为何到了门店里,就很难落到实处?  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
期刊
有的乡镇终端总是说没有现金。没问题。我买你一箱方便面。现在有钱进我的货了吧?店老板多会笑骂着将你的货摆上货架。    想跳得高,就得先蹲下    “乡下老汉不识货,只捡大的摸”。乡镇市场和城市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消费特性。某厂家曾千方百计将城市消费群普遍认可的浓缩洗衣粉铺货到乡镇终端,却卖不动,终端怨声载道,分销商叫苦连天,最后将主推产品调整为膨化洗衣粉,大量投入后才逐步稳定。  运作类似洗化产品这
期刊
厂家组织经销商坐在一起开会表决厂家的渠道政策,有人觉得这是负面的,但我觉得是正面的。大家都不签字同意的方案,即使强制推行,大家都不进货怎么办?还不如一开始就中止呢。  许多企业都觉得,自己的渠道管理似乎永远存在问题。创业时,成天为找到合适的经销商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企业做起来了,却又开始为了渠道忠诚度伤脑筋。  政策、回款、返利、结算,已成了厂商关系永远的主题词。经销商都在害怕,厂家是不是又在
期刊
做了几年物流的人,都认为第三方物流太虚,转手太多,因此想釜底抽薪,花更少的钱。给真正干活的人。物流分包链确实很长,但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在选择物流供应商之前,有两点你必须要明白:  1.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你没有压力就另当别论。  2.服务仍然是关键。如果没有服务,也没必要讨论价格了。  本文要探讨的是:假如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最便宜、最合适的物流供应商呢?    一、舍远求近 
期刊
春节刚过,很多商场专柜、专卖店要转手,这也给许多人创造了创业的机会。“拿下一个柜台做一年,赚它一笔”,是很多营销人的想法。但柜台位置好跟销售好是两码事,管理业务员和管理柜台销售员也是两码事。  就卖场零售管理而言,可以看看一些销售类的文章。但是,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很容易被华丽的语言修辞看了花眼,弄晕了头,反而迷失了方向。结合个人从业经验(从一个大区销售人员到自己创业),总结如下,只求简洁有效。 
期刊
你想知道司机在玩什么猫腻?那你最好亲自跟车,把公司所有的配送路线走一遍。  经销商靠什么挣钱?靠把货一件件卖出去挣钱!然而,在这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行业里,生意是那样脆弱:司机的一次怠工,就会造成不少终端断货,仓库工人一次野蛮操作,十件货的利润可能就砸了,财务监控不到位,就可能导致业务款被挪用,甚至被卷跑  安徽益力商贸公司总经理刘积芬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的公司里, “警惕细节中的魔鬼”是最高
期刊
与地方龙头经销商的谈判陷入僵局后,厂家将省独家总代给了后起之秀。老大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便放出话来要将市场搅成“夹生饭”,逼厂家重回谈判桌。厂家还真是有所忌惮,不知该何去何从?    龙头老大挑三拣四    A公司大区经理李东接到福建市场经销商永连公司的要货电话,说要定一大批货。如果是平时,李东肯定是迫不及待地告诉对方账号和定货方式,但这次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A公司专做汽车防盗产品,今年的首要
期刊
中式快餐企业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解决前店后厂的传统模式,实现半成品的工业化生产和统一配送。    三大现状    西式快餐进入高速发展期  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了20%的开店增长率,已开始进入三线以下城市,店铺总数超过1500家;麦当劳在2003年建立中国内地第一家特许加盟店后,2004年底获得了在中国开展特许经营的批文,近两年开始推出特许加盟业务;德克士在二、三线城市与肯德基的竞争基本处于劣势
期刊
在沃尔玛和家乐福的某些店中,收款台周边经常使用蓝色等冷色调。因为在生意好的店,收款台前顾客的等候时间较长,为了使顾客感觉等候时间缩短,抑制烦躁。往往使用冷色。  人们观看色彩时,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会在思维、潜意识中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艺术研究者称之为:色彩意象。  不同的色调会使人们对时间、温度、重量、疲劳度、远近的心理感觉发生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又直接影响顾客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