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因素、中职生自我效能感与语文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语文教师因素、中职生自我效能感和语文阅读能力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及测验法,选取珠海市四所中职院校的一、二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语文教师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语文阅读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语文教师因素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语文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语文教师因素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65% 。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教师因素;自我效能感;语文阅读能力;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语文阅读能力也是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能否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石。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欠缺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就急需他们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稳。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则是提升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信息素质、拓宽学生社会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语文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Laura.J(2009)的研究發现教师关怀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会产生正向的影响。Simon(2010)指出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的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其他文献还证明了语文教师个人的阅读习惯及特点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影响,拥有良好、积极的阅读态度及能力的教师更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持久的积极性。
  班杜拉在1967 年开始研究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在1977 年率先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班杜拉本人在1995 年又将其定义为个体对组织或实施达成某项目标的过程中自身所需要的行为能力的信心。目前学术上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构成并无统一的定论,而本文采用的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取自谭小红(2009)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效能感、认知效能感、创新效能感。张文静(2014)在自我效能感对阅读能力影响研究中心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与阅读素养表现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学界有关的研究成果目前仅停留在研究两者关系上,很少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语文教师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语文阅读能力三者间的关系,并试图分析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语文教师因素与语文阅读能力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以班级为单位,选取珠海市四所职业中学: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心华校区)、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被试,共759 人。共回收有效问卷为736 份,其中学生性别分布为男生398人,女生338人;年级分布为一年级357人,二年级379人;有效率98%。
  (二)研究方法
  (1)阅读能力测试卷: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所编制的学生阅读测试卷。测试卷由四个文学类文本组成,阅读题目涉及检索类、整合解释类及评价类。所有题目的区分度都在0.4以上。alpha系数为0.85,表明该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影响因素问卷: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所编制的学生阅读情况自答问卷中教师对学生阅读影响因素的子问卷。该问卷分为教师引导思考教法、语文教师引导阅读教法、语文教师素养、教师关怀四个维度。CFI、TLI 均达到0.90的判断标准,RMSEA小于0.08,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3)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谭小红(2009)编制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本文中所使用的自我效能量表问卷具体包括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行为认知自我效能感、创新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自我效能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20。各维度信度系数在0.70以上,总量表信度系数在0.80以上,符合信度系数的可接受度。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 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特点
  从上表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女生在阅读能力的三个维度(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量及阅读兴趣)均高于男生,且二年级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均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
  (二)语文教师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语文阅读能力的相关分析
  对语文教师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语文阅读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如表2 所示:教师因素的四个观测变量与自我效能感的三个观测变量与阅读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 01)。
  (三)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语文教师因素与语文阅读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师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语文阅读能力的关系,将学生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语文教师因素作为自变量,语文阅读能力为因变量,建立三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模型的拟合程度,检验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语文教师因素与语文阅读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在本模型中教师因素作为潜变量由引导思考教法、引导阅读教法、语文教师素养和教师关怀四个观测变量来表示;学生自我效能感作为第二个潜变量由认知效能、创新效能、人际关系三个观测变量来表示。具体路径图详见图1,对方程模型各个参数估计和检验采用方差极大似然法和Amos17.0进行,所得模型的拟合度指数见表3。
  由图1 可知,语文教师因素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 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语文教师因素对语文阅读能力的直接效应显著。语文教师因素通过学生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对语文阅读能力的间接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语文教师因素和语文阅读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5%。   三、讨论
  (一)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這可能是女生在阅读上投入的时间高于男生,加上中职学生男生中多数沉迷于手机游戏,而阅读时间的多少和学生阅读的动机、兴趣与阅读量、阅读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相较于男生,女生无论是在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上会表现出更高的投入度,取得的阅读成绩也明显高于男生。
  而二年级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学生这一结果可能有以下原因:一年级学生刚从初中毕业,进入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还处于不太适应的状态,而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了解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并清楚知道自己要多考证来适应下一年的实习生活,而各项考证及升大专考试都需要学生大量地阅读与记忆,且二年级学生心智也比一年级的学生更加成熟,这些都导致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均高于一年级学生。
  语文教师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及阅读文本推荐,而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育。
  (二)语文教师因素、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语文阅读能力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语文教师因素对其阅读能力和学生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教师是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及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师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正向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新型的阅读教学工具及教学手段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促使其阅读兴趣更加持久。由于现在很多中职学生不再喜欢纸质的阅读材料,而是更加倾向电子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阅读兴趣的学生进行微信群划分,每天根据不同的学生群发放不同的电子阅读材料,且从短小篇幅的阅读素材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诵或者扮演课文阅读材料中不同角色朗诵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阅读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通常更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投入水平,学生更有可能喜欢上阅读并且在阅读上表现出高投入度及高产出度。
  教师因素又会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在人际关系、认知效能及创新效能上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正向作用,使学生产生更强的自我效能感,越发自信去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及坦然面对今后的工作及生活将带来的挫折及压力。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及阅读素养,重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加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及非课堂化教学。
  (三)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语文教师因素与语文阅读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结果说明,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因素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模型表明: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直接的效应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语文阅读能力有间接的效应作用。该模型也进一步表明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阅读成绩的影响,并不全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通过改变学生阅读投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兴趣等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给学生,并且强调阅读对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创新性效能)重要性时,教师就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这样更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增加课外阅读的数量,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阅读态度。
  附 注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41271689)。
  作者简介:王璐,女,语文讲师,在读博士,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文、心理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的第一堂课在于教师阐明课堂的规则与刺激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触角的必要性。某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认为,第一堂课完全可以不进入课文教学环节。语文教师只要舍得在第一堂课上花心思花时间,那么在课堂规则确立,课堂氛围形成以后,你的语文课堂将会变成高效的润泽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第一堂课;着装;自我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课堂,那最初的四十五分钟,所有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是教师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端正情感价值观的最重要载体和标准参照。旧版教材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上显得不足。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继承老教材众多优点后,在学科体系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有了新的定义和突破。教材变得更加科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逻辑,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体系;思辨;创新;多元  【中图分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激发孩子积累语言的兴趣,教会孩子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孩子积累语言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摘抄;方法;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殷老师,我在你们班上课的感觉太好了。” 听到这样的话,如
【摘要】低年级是儿童训练说话的黄金时期,站在培养儿童语文素养的立场,笔者以指导阅读《秋秋找妈妈》为例,谈谈如何巧借绘本阅读指导一年级学生练习说话。  【关键词】绘本;说话;阅读;《秋秋找妈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绘本阅读已成为家庭亲子阅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已成为小学低年级地方课程的一部分。绘本画面美观、文字精练、情节有趣,蕴含着优秀的说话资源。低年级是儿童训练说话的黄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德育为导向,信息技术与文本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更要体现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呈现多向互动、提升情感的过程。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美丽的小兴安岭》,阐述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德育渗透;德
【摘要】长期在低年段教学,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常常运用夸张、想象、幻想、拟人等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文抓住童心童趣,谈谈在低年段的教学中如何以读激趣,为写童话作铺垫;以图为据,编写童话;以图促说,为写童话提供素材;以写促乐,感受童话的趣;想象无限,为中高段服务,阐述了在这四方面的相关理论以及如何在教材中进行有效性的引导。  【关键词】童心;童趣;想象;童话  【中图分类号】G613
【摘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是门主科,是我们的母语。换  言之,语文和其他各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学好了,其他科目学起来也就轻松了许多。也就是说,语文在其他各科中起着纽带、主导作用,因此,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学好语文,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但是,初中生年龄较小,科目繁多,还背负着学校、家庭以及中考带来的重重压
【摘要】作文批改一直都是语文老师最痛苦的事情。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内心渴望的也许是能够参与评价自己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我做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可以说是“一手遮天”。我们有没有想过:统一的作文题目是否适合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把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训练是否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以来,最引教育者关注的莫过于选修课程的开发,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如何选择、开发选修课成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借课改的东风,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门特色选修课程《品水》,本课程最大的亮点就是丰富师生精神内涵,特别是借水的品性来涵养高中生的人格精神,关注高中生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 ; 水的品性 ;人格精神
【摘要】新形势下,高中文言教学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挖掘文本,赋予文本审美与人格的双重指向,是文言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本文将在简要介绍高中文言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中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审美与人格,以期能够使高中文言教学出现新的视野、新的角度,使它能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审美与人格;高中文言教学;双重指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文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