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德育为导向,信息技术与文本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更要体现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呈现多向互动、提升情感的过程。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美丽的小兴安岭》,阐述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德育渗透;德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领域,它同样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①在语文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课堂中,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运用信息技术——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情境渗透德育,教学中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会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学生的道德精神素质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案例描述
  信息技术支持下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途径(如图)所示,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创设交互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朗读、交流、感悟中解难答疑,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最后通过博客让学生一起分享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目标中应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中,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下,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为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三年级学生通过小学两年的学习,已经逐步学会积累语言,思维比较活跃,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生生活习惯的了解,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南方花城的孩子,一年四季目之所及都是绿色的植物和各种各样的鲜花,大部分学生从没有见到过雪,对东北小兴安岭四季变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和了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使受教育者在充分的阅读中获得真挚情感,激发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课堂上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以图带文、以文为本、图文并茂,直观地展现出“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一文章中心。信息技术与文本得到完美的融合统一,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表达,与人交流合作的需要。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交流合作的需要尤其强烈。”③在学生对文本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重点的句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体会,以小组讲解、导游介绍等方式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在完成前置性作业“走进小兴安岭”的基础上,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学生上前点击中国地图放大东北小兴安岭的图片,向大家讲解小兴安岭的树木茂盛,从而理解语句“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通过前置性作业中搜集整理的资料的讲解介绍,理解重点词句“大花园”“宝库”,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也学习了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以读促悟,提升情感
  在教学中,考虑到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对东北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变化缺少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学生通过感知、阅读感悟、理解,使其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感性认识,随着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其在内心深处扎下热爱祖国的根。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透明度的功能,把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山上的积雪融化的画面直接切换到夏天的树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的画面,直观的呈现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用词的准确生动,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种功能的运用下,激发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挑战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升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学生对小兴安岭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博客拓展,升华德育
  学校为每个班级开设了班级网站,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博客天地,他們可以互相浏览、评论同学的博文;可以畅所欲言,写下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快乐和烦恼;可以和老师共同完成前置性作业,使课堂学习得到无限延伸。班级网站成了学校、学生、老师和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也记录下学校的多彩生活、学生成长、班级集体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在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设计了“导游讲解”的环节。首先,课前学生已经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中,课堂上,师生一起进入班级网站,学生打开自己的博客,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景色和物产,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講解、评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表达、展示的机会,接着,学生还争先恐后地希望能代表自己的小组走上讲台,图文并茂地为大家做“导游”讲解。
  有的学生打开博客中各种小兴安岭的美丽图片,向大家介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羚羊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真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啊!当你夏天来到小兴安岭,你欣赏到的就是另一种美景了……”就这样,学生们边讲解边点击依次出示夏季树木葱茏、草地上百花盛开的图片。组内的同学还继续接着介绍说:“夏天的小兴安岭由我来继续向大家介绍,你看!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就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祖国的小兴安岭真是个四季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啊!”
  有的学习小组还把课堂拓展到了课外,他们准备了相关的祖国壮丽河山的资料、图片,通过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为大家讲解展示,一名同学负责打开班级网页,组内的另外同学负责讲解、演示当地的风景民俗等,台上的“小导游”讲解着,台下的“游客”边听边欣赏着、赞叹着,课下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在博客上留言评论:“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同学们,祖国的名山大川是数也数不尽、看也看不完的,现在,我来带领大家走进我国进入西域的东大门——新疆盛地”“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啊!”祖国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同时,在他们的心灵里也埋下了对祖国深深热爱的种子。
  学生在博客上交流、展示、评论、留言,使得课堂成了师生和谐共享、学生们自由表达、自信展示的舞台,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富有活力,充满无穷魅力的知识乐园,学生通过博客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智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幸福体验。
  四、信息技术支持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一)课堂渗透德育,遵循教学规律
  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揭示真善美的道德情感。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我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在教学中以读为本,辅以直观的视频、画面的渗入、拍照、聚光灯、资源库中拖拉等功能的适时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且,运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代替了教师枯燥的解说,如教学中,当讲到“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人参”这一部分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地域差异,我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直观地展现“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的生动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学生们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盯着画面。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然地表达出,“小兴安岭的物产太丰富了!”“我真想去看看!”“我为美丽和富饶的祖国感到自豪!”等等,学生们的赞叹、惊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积极性的调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使学生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感受,提升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又达到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二)链接班级博客,德育渗透无限延伸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教育不单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感染,心灵的熏陶,这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班级博客作为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新平台,记录班级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定格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在师生间架设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功能,使学校、班级博客作为课堂交流、学习的新平台,班级网站成了供课堂调用的一个巨大资源库,同学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完成前置性作业、课堂上展示、交流,课下互相浏览、评论同学的博文,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打开班级网站,进入自己的博客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相关资料,还有的同学在博文后留言说:“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接下来,我来考考大家,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祖国的哪些地方吗”,在他的博文中,搜集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们都纷纷留言讲述他们了解到的图片的相关资料。教师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优美语句的理解、感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开放交流的互动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师生共同享受这一开放的幸福课堂,徜徉在幸福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去感悟祖国河山的壮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美好情感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揭示真善美的道德情感。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研究,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现代多媒体教学,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正在引起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我们深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德为先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进程也将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王颖,女,1977年生,小学高级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课文《狼》若以常规教学来讲读,教学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而如果进行“图画启发”,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讨论的正是对《狼》一文进行图画启发、引入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彩出色的方法。  【关键词】狼;蒲松龄;创新教学;图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的《狼》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也是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典范性佳作。文章本身不算深奥,但是对刚离开小学不
【摘要】作业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迁移的必要手段。针对学生害怕作业、拖欠作业等不良现象,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本文对此展开了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语文作业;内容;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迁移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语文外延中的运用,从而掌握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观察发现、理解分析、想象创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应当做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以及进行“语文摘抄”。  【关键词】真语文;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
【摘要】近些年来,初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关注较多。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需要面对未来的高中以及大学学习。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完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这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语文教学
【摘要】乡土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写作必须要有真实情感,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身临其境、实地察访,去发现家乡的美、欣赏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创造家乡美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乡土情结;审美情趣;课程资源;渗透;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家庭都纷纷挤进涌进城市的潮流中,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有重要的帮助,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
【摘要】教师的第一堂课在于教师阐明课堂的规则与刺激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触角的必要性。某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认为,第一堂课完全可以不进入课文教学环节。语文教师只要舍得在第一堂课上花心思花时间,那么在课堂规则确立,课堂氛围形成以后,你的语文课堂将会变成高效的润泽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第一堂课;着装;自我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课堂,那最初的四十五分钟,所有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是教师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端正情感价值观的最重要载体和标准参照。旧版教材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上显得不足。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继承老教材众多优点后,在学科体系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有了新的定义和突破。教材变得更加科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逻辑,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体系;思辨;创新;多元  【中图分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激发孩子积累语言的兴趣,教会孩子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孩子积累语言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摘抄;方法;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殷老师,我在你们班上课的感觉太好了。” 听到这样的话,如
【摘要】低年级是儿童训练说话的黄金时期,站在培养儿童语文素养的立场,笔者以指导阅读《秋秋找妈妈》为例,谈谈如何巧借绘本阅读指导一年级学生练习说话。  【关键词】绘本;说话;阅读;《秋秋找妈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绘本阅读已成为家庭亲子阅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已成为小学低年级地方课程的一部分。绘本画面美观、文字精练、情节有趣,蕴含着优秀的说话资源。低年级是儿童训练说话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