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力的压抑与释放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设有这样两个人:其中一个看上去萎靡不振,没有希望;他的小伙伴呢?表情扭曲,情绪不稳定……
  哦,还有另外一个人,在体制内,不是他们的小伙伴,这个人习惯性地对老百姓打着官腔,擅长的本事不是做事,而是整人……
  “存在是一种显示”,以上3位这副样子,到底显示了什么呢?
  弗洛伊德会这样说:他们在心理上生病了,遭到了压抑。马克思会指出,他们是跟自己和他人相“异化”了的人。而弗洛姆则会沉痛宣告,他们的生命已失去了活力,事实上已经死了。
  想象一下,如果以上3类人充斥于一个社会,或者说,当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社会机制,把很多人弄成这3副样子,会有什么后果?

社会背景


  1978年12月,邓小平对中共有过一次著名的警告: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意思很清楚,如果政治机制压抑了党、国家、民族的生命活力,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所以,要走出后“文革”时代那种沉闷、压抑的氛围,就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事实证明,它们极大地激发、解放了中国社会的活力,释放出来的热情和创造力异常惊人。仅仅36年时间,中国就已经变了一个样子,站在了更高的历史平台上。
  然而无法吃老本,也不够吃了。在这个新的历史平台上,我们还要实现这样的伟大抱负—“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任务可谓艰巨,阻力也不可谓不多。
  但社会活力还在吗?
  只要稍有社会经验,一个人就会感觉到,中国社会已然“未富先老”。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来了,一到夜晚,似乎城里总能看见跳广场舞的老人,农村更是只有老弱病残在留守。另一方面,社会在创富热情上也已有暮气,财富分配的机制已然不利于实体。而阶层的固化,更是使社会流动相对“凝固”—无论是财富的分配,还是“阶层地位”的分配,流动性不强是谈不上什么活力的。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无疑问。
  保守心态也早已出现。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但现实是,思想解放步伐已经放缓,甚至有倒退迹象。是多年来的利益结构已形成、固化导致了这样吗?似乎并不尽然。在背后,有一种氛圍和机制,使思想解放的动力衰退。
  这已经让人担忧了。而在中央的强力反腐下,无论是基于自保的本能,还是基于和中央博弈的策略,很多官员开始变得“不作为”,消极应付,蔓延开去,影响到了整个政治结构的活力。这样一个只能应付权力机器运转的政治结构,能承担“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吗?当然不能。
  有些官员可能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自我压抑”。但民间没有释放出充分的活力,是遭到了压抑。全面深化改革这样的宏图大业,本来是需要全民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的,需要民众舆论场的宽松“配套”,但近来,很多人感觉到这种氛围正逐渐失去。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力量支持的一种“抽离”。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只能以身体,以被动的客体的身份去参与,热情和创造性难以释放。换句话说,缺失全民主体参与的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是不牢固的。

问题意识


  中国亟待激发社会活力的背景,作为一种挑战,形成了执政高层的“问题意识”。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培育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把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而在去年12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习近平在所作的报告《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也提到了“社会活力”—而且是“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一个社会要有活力,本来是常识,就像人活着要吃饭一样,属于“应该是的正常状态”。高层一再强调,显然是背后一定有什么超出常识的东西,让社会的活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或者,压抑机制较坚固,活力难以被激发、解放出来,需要全社会努力来解除压抑。
缺失全民主体参与的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是不牢固的。

  什么是“社会活力”呢?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有活力,社会中的人得有活力。但正因为人不是活在荒岛上,而是活在政治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舆论结构”等构成的“社会”里,他不可能自由自在,而是要遭到前述各个“结构”所形成的社会机制的制约、压抑。所以,人是否有活力,就成了一个问题,就不是简单地由他选择的了。禅学心灵鸡汤所说的“心自由,人就自由”只是用来审美和催眠的,小心被人扣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哦。
  列一个简单的公式,社会活力=人有活力 社会机制有活力。描述一下,就是公正,民主,流动性强,有序竞争,人们富有热情,有希望,有独立思考,感受到自由,有创造性。
  说一句废话:只要没有压抑,人就一定有活力。但是,这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活力,相反,很可能导致无序、混乱和社会的“失败”。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以及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文明”的被毁灭,都是假设,如果没有压抑,人类会有这些后果。
  所以,不可能没有压抑,也不是一点都不应该压抑。问题只在于,像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所说,你为了文明的秩序,为了社会的公共秩序,为了他人的权利,压抑人的一些生理欲望、攻击冲动、牟利冲动没有问题,这个属于“基本压抑”。   但是,你不能把人自由地说话,把人对官员的监督,把人的怀疑,把人独立的思考之类都给压抑了,这样干,就属于“过度压抑”了,是为了某些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文明和社会公共秩序才这样干的。这种“过度压抑”,就是对人自由自发的生命活力的压抑,必然导致人在心理上受挫,因此也就没有活力。
  在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3位,他们那副样子不过是生命活力受压抑写在脸上、身上的症状。而在内心里,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已经没了。
  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存在“过度压抑”的社会。压抑导致人健全的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被破坏,其结果就是人的生产性无法发挥出来,只会有破坏性,不是破坏自己,就是破坏别人。人们不是志在创造财富,而是热衷于掠夺财富;不是愿意去改革,去解放思想,而是固执地保守,自我束缚和束缚别人。
  这是我们要避免的。

宏观思路


  要激发社会活力,对症下药,我们显然应该解除一些存在“过度压抑”的社会机制,无论它来自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还是舆论结构。否则,很多东西只是在空谈。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看,每一次开始重大改革,要实现宏大的政治社会目标,预先都要做一番艰难的思想解放,避免一些僵化思想的干扰,并给社会足够的宽松空间,而不是相反,通过思想保守,挤压社会空间来推进重大改革,实现宏大政治目标。1978年是如此,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如此,现在也当如此。
  中國的现实情况是,在“社会”这一庞大的抽象空间内,政治结构相对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对后者可以支配和控制,三者在结构上是失衡的。
  这意味着,如果政治结构内思想僵化,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过度挤压,社会就不可能有什么活力,经济发展、社会发育的后劲都不足,曾经所焕发出的活力也会耗尽。因此,关于思想解放,关于激发社会活力,邓小平无论是在1978年,还是1992年,首先都是对党内喊话,对整个政治结构喊话。
  社会怎么样,经济怎么样,很大程度是看政治结构怎么样,它怎样界定自身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舆论结构的关系。这算是中国特色。
  当然,和当初不同,中国的政治结构已有了很大变化,对应或可以影响到的利益格局也不一样,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对“一放就乱”的担忧是客观存在的。要整合、重构政治结构和利益格局,策略上当然会有所收紧。但是,通过强力反腐等,我们有在新的历史平台上推动中国前进的政治权威。而一个没有活力的政治结构,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不符合政治结构的长远需要的。
  所以,在高层接下来的布局中,很可能会有一些激发政治结构,以及整个社会活力的动作。
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不符合政治结构的长远需要的。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社会活力,存在着,或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压抑机制:一些地方政府有管制冲动而缺少服务意识;一些僵化的思想仍在束缚着政治结构;对表征着社会活力,且在服务社会上是政府的一个补充的社会组织仍没有放开太多;阶层固化难以打破;官—商利益格局仍须继续打破;贫富悬殊背后的财富分配游戏规则不公平;仍须实现所有国民在权利上的平等……这些压抑机制,恰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或者应该解决,从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问题。
  激发社会活力应该坚定这样的宏观思路:进一步对社会、经济领域放权;进一步解放思想;让人民能够更多地参与政治结构,能够有制度渠道对权力进行监督。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经俄罗斯教科部授权,以2014年俄罗斯外务部对2011-2012年俄语普及情况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口调查数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数据、俄罗斯驻外科技文化中心资料、国家俄语与文化教师联盟专家的观点撰写而成。通过详实的数据,文章对苏联解体前后俄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普及程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俄语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20世纪是俄语在世界上最普及的时期,其普及程度甚至超过了当今
德国高校科学研究中心(DZHW)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比综合性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与自己专业匹配、收入更高且更加稳定的工作。该中心在对2013届毕业生的学习进程、大学生活、未来发展、进入职场等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中有一半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合同就是无限期的,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往往得到的是有限期的岗位或见习岗位。  联邦教研部长婉卡指出:“无论就读的是应用科技大学还
此次政治献金流入总理个人账户所引发的危机,显示政治献金的运作严重缺乏透明度,甚至连副总理也不知情。而前总理马哈蒂尔只是想借反对黑箱操作背后的腐败,扳倒总理纳吉布。  3月11日,曾任马来西亚总理长达22年的马哈蒂尔,被内阁剥夺了退休后担任13年的国家石油公司顾问一职,原因是他3月4日连同反对党推出“公民宣言”,发起旨在推翻现任总理纳吉布的运动。  此前,马哈蒂尔已于2月底退出执政党“马来民族统一机
特朗普是美国的网红、资本翻天派,一头金发、两党金主、三段婚姻、四次破产,让生性招摇的他在美国家喻户晓,评价两极。  随着“出口成脏”的他在今年共和党预选中横扫十几州,基本锁定共和党总统提名,当初哂笑的人又惊又怒,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这赖不得谁。美国分裂的民意被“否决型政体”放大,三大政府分支扯皮内耗,正事难办成,民瘼当球踢。最新例子是奥巴马提名的大法官人选、中间派老头加兰德被参院拖着不批,要
2019年5月15日,德国联邦政府审议通过《职业教育法修订案》,旨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实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具有同等价值。从修订案文本来看,此次职教法修订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级,增强透明度。明确传授高级职业资格的职业进修(高等职业教育)分为“考试认定的职业专家”“专业学士”“专业硕士”三个层次的文凭,明确规定职业进修与高校的学术型教育属不同类型的教育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熟悉人物传记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  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回忆体、采访体、诗体、评传、小传、特写、年谱、回忆录等形式。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翔实史事)为主的传记文字。古代人物传记,通常都有下面这几部分内容: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
3月24号,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有一个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光从这个题目,人们就可看出中国政府在亚洲未来发展方面的一些新判断和新思考,表明中国在强化“命运共同体”的打造过程中正在形成一个清晰的“亚洲观”。  从时间上来讲,北京“共绘亚洲新愿景”的倡议,可以看成是一个对当前世界发展危机四伏的一个对策。不言而喻,亚洲發展的外部环境已经恶化,而且还在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鼓励保险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股票、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业内认为,相比其他资金,保险资金主要侧重于长期的配置,如果大量险资能进入股市,客观上将起到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对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有重要意义。  近期,保险资金对中国股市的热情正在衰减。据监管部门最新数据,今年5月,保险资金
一、我教《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原文较长,内容丰富,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1.推荐给学生的选段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屠呦呦研究员的事迹,已如人们所知。40年前,在抗疟疾药物的国家重大攻关课题研究中,她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促使人们通过现代分子技术从传统中药材中提取到青蒿素—一种人类医药史上全新的、起效最快的抗疟药。这项成果已在全球医学界临床运用,每一年,要挽救数以百万疟疾患者的性命。这一成就在今年才为举世所瞩目。  “在抗疟疾药物研究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我以灵感和启示。”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