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需求的孔子学院特色发展战略

来源 :孔子学院(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13日,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举办题为“适应需求的孔子学院特色发展战略”的校长论坛,来自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的13名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理事参加论坛并发言,就如何充分发挥孔子学院自身特色,适应当地学习需求等内容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现场300余名代表进行了互动提问,气氛热烈。
  各位发言人一致认为,孔子学院只有立足自身特色,灵活洞察需求,主动适应需求,积极创造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特色发展。
  一、灵活洞察需求
  英国奥斯特大學校长、奥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Patrick Nixon表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政府间和民间在教育、商务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需求必然激增,孔子学院应当顺势而为,敏锐地捕捉这些需求;中国西南大学副校长靳玉乐表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响应这一倡议,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及时发现当地在铁路人才培养方面的新兴需求,首创“汉语+高铁”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培养两届65名复合型技术人才,奉献中泰高铁事业;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Geegbae AthanasiusGeegbae表示,随着中国支援利比里亚国内建设的深入,利比里亚各行业需要大量懂汉语、了解中国的人才协助双边合作,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发现行业内的需求,为当地社会培养可用之才。
  二、主动适应需求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省教育厅助理副厅长Chris Treadwell表示,新布伦瑞克省紧紧把握住自身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与教育厅紧密合作,主动适应辖区内多所中小学的汉语学习需求;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副教务长Wolfgang Schloer表示,大学在2015-2016年经历了三校大合并,校区增加了5个,学生总数和汉语学习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暴增。面对这一情况,孔院积极调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学分、非学分课教学计划,尽可能地组织适应学员需求的各类文化活动,顺利完成了这一过渡;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赵昆通猜表示,孔子学院会同中外方院校加入了“一带一路本土汉语师资和汉语+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院校联盟”,为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高新工业园区职工、公检法领域官员等提供“汉语+技能”的培训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助理副校长杜可歆表示,孔子学院坚持以中小学汉语教学为核心,主动适应内外需求,做好本土和汉办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满足英格兰政府需求,承担政府项目“汉语培优计划”,在2020年前培养5000名熟练掌握汉语的中学生;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校长Violet Eudine Barriteau表示,孔子学院配合大学和当地政府的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当地需求,为中小学开设无缝衔接的汉语课程,同时为具有多元文化的西印度大学师生开设汉语课程,协力将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以教育为基础推动加勒比地区发展。
  三、积极创造需求
  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副校长MariaLuz Casas Vilches表示,菲律宾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民众普遍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孔院抓住这一特点,在商场、博物馆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举办中国文化特色活动,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学员进入孔院学习,挖掘了潜在的需求;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表示,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经大学系统批准的首个公立大学中医证书课程,举办了多场中医药研习班和中医文化高端学术讲座,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学习汉语和中医,并赴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深造;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校长Havey Stenger表示,孔子学院以中国传统戏曲为特色,为在校学生开设京剧和中国传统乐器学分课,每年组织数十场全美巡演,主动挖掘当地人民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对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兴趣;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副校长Mary AnneFizpatrick表示,孔子学院既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平台,也是中国人了解美国的平台,南卡罗来纳大学孔子学院发挥其优势,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走进并了解南卡罗来纳州;中国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表示,孔子学院应主动出击,挖掘中外大学合作的需求,拒绝成为大学间交流的孤岛,而是作为纽带、窗口和平台,加强并促进中外大学间全方位、战略性的合作。
其他文献
我的大姐年近古稀,住在温州。这几年苦于腰椎骨质增生,久治无效,最终躺倒在床上,让我牵肠挂肚。  1998年的一天,姐夫告诉我,他们己让大姐住院,准备做腰椎手术。全家人纷纷应承了护理安排。对我,姐夫劝阻说:“你就在无锡听消息吧。”夜深人静,思绪绵绵,我搬出旧时的日记翻阅,大姐对我的关爱历历在目:都到高一年级了,我还收到大姐送的六一节礼品——一册精装日记本呢。更有种种父母恩情、手足亲情,激起我阵阵心潮
期刊
刘延东阁下,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学校长们,同学们,孔子学院的拥趸们,全球孔子学院的各位代表,非常荣幸有机会就“孔子学院及其如何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会主题进行探讨。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于13年前,作为一个试点项目,验证大众对一个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项目的接受度。尽管日后“孔子”这个名字理所当然成为项目的关键成分,彼时项目却并未命名为“孔子学院”。当时,我立刻
期刊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2th Confucius Institute Conference
期刊
Deepening Cooperation Developing Through Innovation Working Together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Keynote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2th Confucius Institute Conferenc
期刊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期刊
尊敬的刘延东副总理、陈宝生部长,来自世界各国的校长和院长们:  今天,来自全球孔子学院的中外代表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这是中外人文交流成果卓著的象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实践的典范。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国内承办院校,向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促进文明对话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影响力。孔子学院遵循共建、共管、共
期刊
摘要:“礼法”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礼+法”“礼率法”“礼法结合”,“礼法”是古代中国的法,具有自身的特性与内涵;“礼法”析而言之,包括礼典、律典、习惯法三个子系统,三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多面相、多功能的礼法体系;“礼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中国古代的礼法社会,符合中国人的法文化心理,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悠久的礼法传统。文章从正面、名义和结构阐释了“礼法”的
期刊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期刊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2th Confucius Institute Conference
期刊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苏丹的李灿,现在是喀土穆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也是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学员,我今年18岁,已经学了两年汉语。  我想首先告诉大家,我为什么要学习汉语。第一个原因是我从小就对学习语言很感兴趣,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翻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打算上大学后选择学习语言专业,但那时候还没有决定学习哪种语言。上高中的时候,爸爸跟我说:“现在苏丹和中国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