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作品《谱之家族》引发的设计思考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t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随着智能手机的日趋普及以及不断发展,移动应用数量飞速增长,并且功能多样,在广大用户的生活中扮演着的角色日趋重要。互联网媒体以迅猛的发展方式正逐步覆盖着各行各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媒体使社会朝新的多元化发展。媒体的发展趋势从平面化叙述逐渐发展为三维立体化,观众也从被动的有什么看什么到主动的想看什么有什么。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能静下心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此大环境下,数字媒体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数字化空间,注重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感受和体验。将传统书籍阅读与移动app交互操作相结合已经成为流行趋势。
  另一层面,随着互联网媒体越来越多,互联网行业发展越来越大,用户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用户体验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从现在的新媒体产品中中我们能够看到,用户不只是通过视觉来看作品,更多的是让身体动起来,与产品之间形成互动 ,从而使用户有效地掌控信息。在交互过程中,用户与信息通过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如:按钮、输入框、图像、视屏等。界面作为新媒体作品中的载体,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是作品内容的直接展示,其更是用户与信息实现交互的平台。因此界面设计的合理好看将成为发展趋势,视觉传达元素的交互设计便成为关键。视觉传达元素的设计应当更符合大众用户的视觉审美,设计出美观、便捷的作品。
  家谱作为中国历史当中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留存至今,记录着一支家族的兴衰,为中国历史研究起到了一定作用。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载体。中国人从古至今就对“家”这个字有着特殊的情感,对“认祖归宗”的情感极为强烈,尤其是远离家乡或身居海外的国人来说,有着更加强烈的情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归根的情感愈来愈淡化,尤其是新时期的年轻人,对家族的观念几乎为零。然而,目前市场上有关《家谱》的作品和产业有很多,但多数是修订家谱这类服务性质的网站或工作室,再者就是一些古代家谱或现代修订的家谱图片,内容和结构形式单一。理论解释上,诸如百度百科等词条解释都是大段文字,较为枯燥。因此,我们想通过制作有关家谱文化的作品,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家谱文化。
  家谱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环,有着不可代替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记载家族历史,同样在维护家族团结,国家稳定中起著积极的作用。传统家谱在形式上有些单一,传播方式上也有限。传统家谱在结合数字媒体后会有更丰富的界面和多种交互体验,通过图、文、声、像多种元素来表现家谱这个话题,介绍家谱的历史意义、内容等。如果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让传统古籍与现代化视觉结合起来,让观众在观看中了解到知识,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当前的这样的传统文化社会需求以及文化背景,本文接下来将围绕一个文化类应用《谱之家族》为例来具体展开介绍。该作品分为谱之家族、姓之起源、谱之藏阁三个主要部分,简单介绍家谱、姓氏起源的知识内容。多媒体作品《谱之家族》旨在以多媒体作品的美观性与信息的传达性并重的理念为依据,以传统文化事实为基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探索界面设计在数字媒体作品中的应用。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学习,使数字媒体作品在视觉传达和交互元素在交互方面的应用有着新的体会和应用技能的加深。总体而言,目前关于《家谱》类似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并不能满足用户对于家谱文化的需要。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家谱内容和意义的观众来说,这些作品都不能很好的将视觉效果与知识内容结合在一起。对于那些已经对家谱内容有所了解的人群来说,简单枯燥的大段文字或单一的图片欣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用户需求。
  现如今,社会需求正逐步从“技术”转向“艺术”,人们需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更多的是享受使用的过程。数字媒体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因此综合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来诠释《家谱》显得尤为重要。此举能突出展示多媒体的交互性,给受众带来了很大便利,使之能够在观看的同时做到互动,真正的实现“人在画中游”,使平面的《家谱》立体化。
  从宏观层面上,作品以家谱作为蓝本,介绍家谱文化与姓氏源流,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交互展现家谱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力图通过这样极具特色的新颖交互方式,使读者对中国特有的家族族谱的内容与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而这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碰撞,使得用户能够更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现代科技操作方式带来的快感,一举两得。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意在初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对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来得出交互元素在数字媒体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使交互元素更好的应用在作品中,提升用户体验,从而达到最终的效果。使用何种元素,各种元素之间使用比例的多少,所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在研究界面元素分布的同时进行选题的再加工,融入实验成果,从而找到各个元素之间占比的平衡点,达到研究目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美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交互设计元素也随之改变,作为设计作品中更高层次的设计表现,数字媒体交互元素成为当今设计的必然趋势。动态元素与平面元素相结合,更能加强其作品的视觉效果,人性化的设计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畅。在数字媒体作品中,交互元素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将文字与图片相加,而是将图、文、声、像等元素通过排版后紧密的结合起来。而这样的巧妙结合点,势必能够将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意义非凡。
其他文献
【摘要】:在疑难法律问题中,由于法律本身的空缺性,法律解释方法的不确定以及解释者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追求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往往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法律的局限性,避免因固执于传统的法律确定性含义而陷入僵化、刻板,从而背离法律的目的和价值,解释者进行法律解释时必然具有自由裁量的“造法”性质,具体可能表现为对法律缺漏的补充,也可能表现为在不同的解释观点之间作出判断和选择。  【关键词】:法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中,关于公共安全类犯罪集中在我国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这一章中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要么是公共安全,要么是包含于公共安全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单独的法益。本文试从公共安全法益的认定着手,探索单纯的财产问题和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法益范畴。  【关键词】:公共安全 法益 认定;  一、公共安全中“公共”的含义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公共安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电力已经是不能割舍的一部分,电能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各种科技产品,比如说智能手机、冰箱、洗衣机等日用产品都离不开电能,所以为了推动电力工程更好地发展,相关人员提出了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因此,本文对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输配电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问题就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意义,并分析了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初步探讨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相应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水平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自动化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如,发展起步晚、技术落后、思想陈旧和发展缓慢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的优势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关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设计方法  1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
期刊
【摘要】:胡塞尔现象学的“现象”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即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也非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在”。胡塞尔认为经验事实是模糊的靠不住的,当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同一立方体时,所获得的是关于这一立方体的不同外观,但是胡塞尔恰恰是说必须摆脱这种非反省的、常识的看法,因为直觉并不能以连续的侧面图形告诉人们本然的真实性。所以胡塞尔认为应当中止这样一种对客体
期刊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在震撼于习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历练故事的时候,我更敬佩的是习总书记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人生价值航标,这里我总结为“修齐治平,砥砺前行”。“修齐治平”体现出的是习总书记的家国情怀;“砥砺前行”再现的是习总书记在这一目标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修齐治平”出自于《礼记·大学》,讲的是如何成就崇高德性和人格,怎样才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
期刊
【摘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尊重人民意愿,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四十周年,沧海桑田,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需要切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新时代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中
期刊
【摘要】:佛经翻译是通过非汉语文化圈的僧人和汉语文化圈的僧人的共同努力,创造了中国的佛教语言,成为佛教在中国存在的基础,并且推进了中国文化在这个新的基础上的生长。翻译即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佛经翻译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传播视角探讨了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学等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佛经翻译 中国文化 传播影响  翻译是一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言语信息
期刊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在城市房屋建设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房屋建筑的渗漏问题及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房屋建筑渗漏防治,贯穿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和回访保修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已经交付使用的建筑物,如果出现渗漏现象,不但恶化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还将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所以,防治渗漏是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在房屋建筑工程中, 常见的渗漏现象往往出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