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胡塞尔现象学看南昌起义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塞尔现象学的“现象”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即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也非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在”。胡塞尔认为经验事实是模糊的靠不住的,当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同一立方体时,所获得的是关于这一立方体的不同外观,但是胡塞尔恰恰是说必须摆脱这种非反省的、常识的看法,因为直觉并不能以连续的侧面图形告诉人们本然的真实性。所以胡塞尔认为应当中止这样一种对客体存在的信念,而通过凝神于具体现象,直观其本质。这种“中止”就被成为“现象学还原”,即从感觉经验返回纯粹现象之意,这种做法又叫“悬搁”,或把外面的世界“加括号”,使其失去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主体先把立方体看作不存在,以便能专注于自身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体验。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 南昌起义 现象学
  回过头看南昌起义,它是一个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将其看为胡塞尔眼中的“立方体”,这样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来分析都会显得些许片面,看到的都是立方体的不同的侧面图形,是不是可以用胡塞尔的“悬搁”,将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外面的世界“加括号”的隐去,抛开以往经验性的侧显,先把“立方体”看作不存在,凝神与具体现象观其本质。但是一定要将胡塞尔的“悬搁”与历史虚无主义区分开来,前者是在承认这一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用另一个哲学视野去解读,后者则是无科学依据的假设。单纯的立方体可以简单“悬搁”起来,以便专注自身的经验和经验的体验,历史事件是在连续的脉络中节选出一个点,也就是那个转折节点“悬搁”,所以单纯论述“南昌起义”是没有意义的,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代表着“脉络”的曲折发展,所以理所当从整体的脉络重新出发,重新去认识。那么这个脉络仿佛又回到各说各话,回到以往不同的“侧显”的怪圈之中,在这里我认为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个立方体,必然不能脱离这个立方体的两个主角——国民党、共产党。因为这两者的存在是这个立方体有意义的根本所在,是这个脉络的根本所在,抑或说是二者所代表的不同的阶级在国家存亡之际,救亡图存的不同表现,这是立方体的大背景,脱离大背景的历史事件是毫无意义的,这样再来解读历史事件,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理解呢?
  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一系列讨逆运动失败以后重新审视了时事,提出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同时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期间不断意识到仅仅靠个人阶级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国民党联合战线,陈独秀在中共三大前后著文指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处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下而不能发展,因此当前最急需的是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国民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①两党的努力使得各阶层革命力量得以汇集。随着国民党各级组织的建立,国民党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到国民党二大前夕,已达20万之多。改组后的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国共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但是仍有一些地主买办分子、官僚政客和南方军阀留在国民党内,并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些是国民党右派势力的主要基础。②也正是这次互相妥协的联合,当后期革命进一步进行时发生了一系列摩擦,这是后话。屡次受到军阀掣肘的孙中山意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于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国共的蜜月期开始了并且很快有个结晶——黄埔军校。慢慢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在中共的组织下工农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底层人民的呼声更加响亮的表达了出来,终于在五卅运动这个节点上,中华民族长期积攒的仇恨火山爆发式的喷发了出来。五卅运动如同南昌起义一样,也是“脉络”里的一个节点,传到南方又引起了省港大罢工以及沙基惨案,但是它的意义却是使得中华民族觉醒、使得国民革命运动空前高涨。紧接着冯玉祥为南方政权带来了“首都革命”,解除了当权的段祺瑞政府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然陈炯明趁孙中山北上叛乱,之后得以平定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虽然磕磕绊绊,但是我认为这也可以算是国共合作的蜜月期。然而五卅运动将中国革命推向高潮的同时,内部争夺权利也在不断发酵。中共在全面评估革命性质的同时,也对资产阶级重新进行了认识,从一大当作革命对象,二大认为可以联合,三大认识到其两面性,再到四大明确资产阶级分为“大商买办阶级”和“新兴民族工业资产阶级”。1925年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标志着中共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不断加强,更是两党慢慢走向分裂的深层次原因,于是中共提出了争夺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口号。国民党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警惕更加明显,戴季陶主义、孙文主义学会、西山会议派、国家主义派均将矛头指向了中共,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在共同的敌人面前还是握手言和了,共同的敌人就是军阀混战。先是孙传芳反奉,吴佩孚紧接着加入进来,在全国反奉运动高涨,冯玉祥联合奉军将领郭松龄组达成反奉密约,奉军岌岌可危冯玉祥的国民军控制了京津等大片地区,吴佩孚反过来与张作霖结成了“反赤”联合战线,冯玉祥下野,从八国通牒到三一八惨案。此时的国民党大权悄然的落入了蒋介石之手,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共产党的防范,可此时北伐是国民响应的大趋势,压过了一切。在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迅速的人攻占了两湖,拿下江浙,这时国民党内部争权进入白热化,宁汉分流到宁汉合流。一分一合之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血腥镇压。從四一二到七一五,这是两党长期积累的矛盾的集中体现,是旧军阀背后势力的催化,是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在胜利果实面前的分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一月第2版,第110页。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一月第2版,第118页。
  作者简介:周峰(1990-),男,汉族,江苏泗阳人,学生,法学硕士,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其他文献
【摘要】:侗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侗锦织造技艺得到蓬勃发展,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由多个方面探寻保护该技艺的实质性方法。  【关键词】:侗锦织造技艺 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一项标志,侗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组成部分,加强对侗锦织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目前,以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趋势。  一、非物质文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市体校体操队和陕西省竞技体操队队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平时训练的受伤问题,进行了问卷的调查,对竞技体操的运动员的受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在训练中如何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竞技体操 训练 伤病  1.绪论  本研究针对西安市体校体操队和陕西省竞技体操队队员实施问卷调查研究,以了解竞技体操队队员运动训练时运动伤害发生时的活动项目、伤害部位等。将所得资料
期刊
【摘要】: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因为事件来自假托,所以寓言的由来常常变幻无方、灵动天矫;因有所寄托,所以寓言历来都是寄意深远。中国寓言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寓言叙事文具有突出的特点。古代朝鲜半岛也有着悠久的寓言创作历史,但其发展滞后于中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本文即对中国寓言叙事文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寓言叙事文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寓言
期刊
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寻求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是新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  1.即时性  与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相比,新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使新媒体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可
期刊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种自媒体层出不穷,有些官媒的公信力甚至比不过一个网络大V,有时候长篇累牍的正面宣传甚至抵不过一个微信小段子,我们传统的宣传和教育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利用全媒体做好信息传播,是摆在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内容上,要关注“三线”,掌握话语权。在全媒体时代“话语权”需要博弈:大家都晓得,目前在网络上,“负面信息就是好的新
期刊
【摘要】:在疑难法律问题中,由于法律本身的空缺性,法律解释方法的不确定以及解释者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追求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往往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法律的局限性,避免因固执于传统的法律确定性含义而陷入僵化、刻板,从而背离法律的目的和价值,解释者进行法律解释时必然具有自由裁量的“造法”性质,具体可能表现为对法律缺漏的补充,也可能表现为在不同的解释观点之间作出判断和选择。  【关键词】:法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中,关于公共安全类犯罪集中在我国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这一章中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要么是公共安全,要么是包含于公共安全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单独的法益。本文试从公共安全法益的认定着手,探索单纯的财产问题和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法益范畴。  【关键词】:公共安全 法益 认定;  一、公共安全中“公共”的含义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公共安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电力已经是不能割舍的一部分,电能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各种科技产品,比如说智能手机、冰箱、洗衣机等日用产品都离不开电能,所以为了推动电力工程更好地发展,相关人员提出了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因此,本文对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输配电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问题就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意义,并分析了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初步探讨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相应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水平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自动化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如,发展起步晚、技术落后、思想陈旧和发展缓慢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的优势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关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设计方法  1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