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和比较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所致高眼压在儿童及成人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发病特点。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登记资料,比较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相关性高眼压在成人及儿童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相关性高眼压在儿童与成人葡萄膜炎患者间用药频率、用药时间、眼压值及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差异。儿童与成人患者间结果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共查阅677例(1 138只眼)曾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1例,女性346例;年龄(31±16)岁。包括儿童葡萄膜炎患者143例(246只眼),成人葡萄膜炎患者534例(892只眼)。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相关性高眼压在儿童患眼中的发生率为39.8%(98/246),而在成人患眼中仅为29.1%(260/89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0,P=0.002)。共75例(130只眼)患者为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相关性高眼压,其中儿童患者28例(49只眼),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1±3)岁;成人患者47例(81只眼),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34±12)岁。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相关性高眼压儿童与成人患眼比较,引起眼压升高的用药频率在儿童及成人患眼分别为4.60(3.46,5.36)次/日与4.00(3.30,4.88)次/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5,P=0.094);引起眼压升高所需用药时间分别为4.71(2.79,6.36)周与6.00(4.86,9.00)周,儿童较成人患眼显著缩短(Z=-3.446,P<0.001);用药后儿童与成人患眼眼压分别为26.00(24.00,31.00)mmHg(1 mmHg=0.133 kPa)与26.00(23.30,31.1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1,P=0.818);79.6%(39/49)的儿童葡萄膜炎患眼高眼压需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成人患眼中这一比例仅为54.3%(4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7,P=0.004);72.7%(32/44)的成人患眼可在随访期间逐渐停用降眼压药物,而在儿童患眼中这一比例仅为48.7%(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
结论与成人葡萄膜炎患者比较,儿童葡萄膜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后更容易出现眼压升高,且高眼压更难控制。(中华眼科杂志,2018,54:83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