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诚”“信”思想之内涵与当代价值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教育思想以“人性本善论”为基础,强调人具有善端,能够教而化之。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内涵的“至诚至善——以实现仁义之礼”、“中正之道——以实现天人合一”、“文明以止——以实现保合太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伦理价值上的相承与互通。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回归传统伦理精神,彰显“诚信”这一内在价值诉求。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在现代转换中发挥其应有价值,实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培育和正确践行,提供伦理上的支撑与价值上的指导。
  关键词:诚;信;内涵;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7-0005-03
  “信”是儒家伦常价值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其本意为人之内在生命情志通过“言”而由内向外的真实开启。对儒家而言,“信”是人之生存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奠定诚信价值之生存论根基的“性之德”。儒家以“信”为朋友之伦的主德,意在以忠信为本,建立己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以构成社会公共生活与人际交往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到今天,“信”之内涵早已远远不止儒家当初所提出的狭义之“信”,当今中国,更广泛的被人们理解并接受的“信”是基于“诚信”一词的基础之上的。为了更好的理解儒家“信”德思想的起点,并将“诚信”作为当今社会的道德价值选择,切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本文首先从字义训诂入手推原“信”之本意[1]。
  1 儒家“诚”“信”思想
  1.1 “诚”与“信”的字义训诂
  《说文》以“信”为“从人从言”的会意字,“信”所以从“言”正因人“言”中已内在的具备“信”的特征,与“人言为信”的古训一样,表明“信”的语意本原在于“人言”之中。
  即其字形而推原本意,“诚”“信”二字皆属“言”部,《说文》中“诚”“信”同义且互释,故其字意皆与人“言”相关。
  “诚”本意为自身之中真实的拥有某种品性与特质[2]。《中庸》云:“诚者,自成也。”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诚”并非外在于“物”的异己法则或力量,而是物存在的终极根据,是物之自我生成与自我实现,是通贯物之始终的终极性存在支点,是事物内在真性的显发与实现,也是其始终一贯、自我确立的根据。
  又因“言”是人类生存之自我揭示的根本途径,则“诚”与“信”的本意皆为“言”之真实无伪。此观点可由《释名》云“信,申也。言以相申述使不相违也”和《中庸》“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而佐证。且由前文所述可知:《说文》中“诚”“信”互释或同义,这便是“诚信”合称由此而来的根源罢!
  儒家将“信”作为五常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中華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到今天,离不开对优秀思想的继承,如今我们更多提到的是“诚”与“信”的合称“诚信”一词[3],对此,诠释“诚”与“信”之关系,便是极其重要的。
  1.2 “诚”与“信”之关系
  对儒家而言,诚信并非为了换取信任,而是于人生命中内在自然发生的。从本原上讲“诚”并非社会化的外在性约束原则,而是人之生存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人以一己关系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行为准则。同时,也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意在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信”是人们对交往如何的表征和阐释,是对道德主体交往行为可靠状态的内化和凝结,是对“诚”者见诸行动的责任状态所作的评价。
  “信”作为“诚”者的交往状态、效果及评价等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和构成了道德主体交往的效果,其次表达了“诚”者交往的稳定性,训释了“诚”者交往所达到的顺畅、可靠状态。
  虽然道德主体因交往而获得了解,但由于交而无“信”则难以有“诚”,故而“诚”者交往如何,其根据在于“信”的诠释。“诚”仅仅是一种道德的可能性,交往效果如合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诚”的外化形态“信”训释的怎样[4]。
  为了更好的表达人们对社会发展的美好价值期许,“诚”与“信”的合称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一脉相承的儒家“诚”“信”思想之内涵
  由于“诚”与“信”之内涵具有道德伦理价值,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道德约束与道德规范,故而挖掘“诚”与“信”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资源,丰富、梳理和探究其精神实质,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积极响应。
  2.1“诚”之内涵
  儒家文化核心的“至诚至善——以实现仁义之礼”中“仁”与“义”的实现依赖于“诚”与“善”的完成,换言之,只有实现“至诚至善”,才有实现仁义之礼的可能。且由于“诚”上承天性,下通人心,故而《中庸》言“诚”,目的是传播一种教育伦理思想。
  作为传播教育伦理思想的儒家道德大厦的基础,儒家言“诚”是深思熟虑的选择。《中庸》有文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告诉世人:诚实是天道之法,做到诚实是人道之法,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其为人处事亦将合理,不必思索其言语亦将得当。诚实的人,会选择并始终不渝的坚守至善的道德。鉴于此,探析“诚”之内涵及其本意是极其必要的。
  “诚”有三层基本含义——尽己、尽人和尽物。首先对于尽己,圣人朱熹云“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意为诚实必须是道德主体本心的真实无妄,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满足。否则就是自欺,最终将会一无所获。鉴于此,我们可将朱熹眼中的“诚”理解为:个体尽本性、实现知行合一的第一步是道德主体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与为善动机的纯正性达到尽己状态。其次尽人,由于穷理正心、诚意慎独的心性修养是“诚”的首要之义,故而我们认为“尽人”的必经之道是“诚”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就他人。因为真正具有完美的德性,意味着既实现自我价值,又肯定他人价值,且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处理恰当能够实现双赢,由于忠恕之道包含着既肯定又否定的两方面内容,“忠”“恕”皆可称为完美的德性,故而在这一点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诚”“尽人”的完美体现。“诚”的最后一层含义“尽物”,是指道德个体要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无限的发挥他们的性质与作用,严格按照事物本身的“理”,达到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精神境界。当然,诚之道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尽己、尽人和尽物”需要时刻实践与不断反思[5]。   2.2 “信”之内涵
  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蜕变,“诚”与“信”之内涵与外延早已不复当初般狭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诚信”一词早已替代了“诚”“信”,其内涵与外延更广,所表达的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更全而优,即使这样,我们依旧有必要深究“诚”“信”之内涵。
  《论语·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从这句话不难发现儒家将“信”作为教育思想的根本并贯穿始终,对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塑造、思想人格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儒家“五常”之一,“信”在“扬弃”之后,可以留给我们众多极具当代价值的信息。
  儒家虽重“信”,但信之本意和价值并不在于对具体情境中言必信、行必果的价值预期,而在于其所展露的情志之真,由于单纯追求具体情境中的“信”果可能因此威胁和损害到一些根本的道义价值,故而传统的儒家文化并不单纯追求具体情境中的“信”果,而是将“信”之内涵与事物的具体情境相关联。诚信价值观是一种现代文明语境的交往主体间性,约束着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维持着社会平衡。现代语境的诚信观强调主体独立自由人格、利益结构价值诉求,同时也强调遵循尊重基于自由人格、利益交往的交往主体行为的道德原则。正是这种对自由、平等和守信的契约主体间性的追求,也就不难确认诚信价值观的现代文明本质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由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正处于社会结构主体在市场交往上尚未达到彼此信任,需要订立契约的文明转型时代,对此,中华传统文化中“信”的现代文明语境便有了用武之地。
  3 儒家“信”德思想之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已深深烙印在国人的文化结构之中。虽然儒家“信”德思想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但她深深的影响着国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积淀,是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资源,更是当前我们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与历史支撑[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词不仅体现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现实的基本肯定,更是表达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诉求与价值发展目标,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价值期许。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高度概括的:“至诚至善——以实现仁义之礼、中正之道——以实现天人合一、文明以止——以实现保合太和,”价值理念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诉求相契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发展结果,是儒家“信德”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典例之一,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儒家“信德”之价值。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被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中,是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理性的道德选择与道德实践,不仅体现了传统“诚”文化意义上的尽己、尽人和尽物的至“诚”之道,还立足实际,吸收了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合理的借鉴了西方文明的成果,在强调个体道德修养提升的同时,也注重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将儒家传统“诚”“信”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的契合,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效果,是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必不可少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美好价值期许,承載着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力证,为人们提供了评判是非曲直的基本价值准则。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为依托,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着力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奠定浑厚的文化根基。从民众深层次、潜意识的文化认同中找寻支点,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与践行,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参考文献
  [1]梁彦超.以德主教:儒家德育思想之内涵与当代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112-115.
  [2]张啸尘,顾青青.“诚信、公正、和谐”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6,(2):50-54.
  [3]曾山金,杨琳,肖琼.《中庸》诚论思想中的教育伦理诉求及当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6,(2):78-85.
  [4]杨明堂,王辉.诚信价值观:一种现代文明自觉的开启[J].湖北大学学报,2016,(3):9-13.
  [5]张树业.诚信生活的性命根基与价值期许——儒家信德思想发微及辩证[J].南昌大学学报,2012,(4):54-59.
  [6]康兆庆,苏守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基于关系契约论的视角[J].管子学刊,2016,(3):42-46.
  The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Confucian thought of "sincerity" and "faith"
  Cao Xueho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Abstract: The Confucian education thought is based on "The Good theory of human nature", emphasizing that people have good ends and can be taugh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takes Confucian ethics as the core, contains "sincerity to good--to realize the propriety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The Tao--to realize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the civilization to stop-to achieve the protection of Taihe,"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ethical values of the mutual and interoperability. " In the face of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cultivate and practis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traditional ethic spirit and highlight the intrinsic value of "good faith". To treat the Confucian traditional culture, we should persist in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of criticizing and inheriting, play its due value in modern transformation, realize the succe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rovide guidance on the ra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rrect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 sincerity;Honesty; faith; connotation;contemporary value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也要求他们能从心理上去关心爱护他们,最为重要的人文课程之一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我们要尽量将更多的“爱”融入课堂之中。  关键词: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R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6-0027-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人本主
不论商业银行如何执行操作,人民银行如何制订政策,要紧的是要让无房者有房,而不是有房者存房产,更不是让投机者哄抬;要紧的是谁都不能等着这个泡沫日益膨胀,直到自行破灭.
央行这次是打着房地产过热的旗号"劫贫",实则保护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换句话说,以前个人房贷执行的是优惠利率,而现在等同于商业放贷利率,认为你买房就和做生意一样,是一"倒爷"
设计力是一个国家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工具。现代社会中。有竞争力的产品必然是有优良设计的产品。设计创意业作为融合科学、技术、文化
摘 要:社会的推进,促进了教育的改革,过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在现今的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文学综合素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尤其是古诗词文化,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
摘 要:法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包含着许多内容和结构,在对一个法律体系进行评价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现存的众多法律体系中,大陆法系是历史最为悠久,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法律体系,其中涵盖了众多的问题,因此了解大陆法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西方宪政发展历史中,德国的基本法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二十世纪的社会潮流。德国的《基本法》是在大陆法系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德国也属于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尽管德国宪政
"两会"前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有制经济36条",本文简称<意见>)正式发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心情振奋,欢跃之情溢于言
摘要:煤炭企业内部网络技术建设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利用内部网络技术,可以为煤炭企业建立起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督查考核、客户群体、员工薪酬等信息系统,提升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网络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D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22-0095-02  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不
摘要:英语的阅读能力涉及到高中英语考试的多个题型,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英语知识运用、改错,甚至听力、作文也与阅读能力有相关性。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力,与单词量、语法学习密切相关,因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从词汇、语法、语感三个角度,提出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三个思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在一般人的眼里,游戏都被认为是与学习相对立的活动,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只能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课堂效率低下。但如果能够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巧妙的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应用原则,然后重点探究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