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这是一片神奇的领域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药之本、死生之分。而度用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
  ——《七略》
  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典籍,不乏辉映人类医学史的神奇篇章。
  葛乾孙(1305~1353),元代内科医学家,平江路(今苏州)人,出身医学世家,高祖以下均为名医。他继承家学,后遇高人,极明医理,精通方脉,善于诊治劳损吐血之病,遂拜为师,授予秘方,医名远扬,与“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齐名。他曾对人说:“余久旱逢霖,夜行得月,心中豁然。”
  有一富家女,四肢痿痹,目瞪不能食,众医诊治无效。葛乾孙诊断后,认为她的病因是过嗜香味引起的,乃命人将其房中所有香奁(香粉匣子)和各种释放香味的家具器物全部搬走,另外撅地为坑,置女其中。过了很久,该女手足能动,发出声音,葛乾孙让她服下一枚药丸,第二天该女从坑中出来,诸症悉除而痊愈。
  还有一次,朱丹溪治疗浙中地区一女子的瘵病(相当于肺结核),且愈,但面部两颊丹红不褪。朱丹溪让病家请葛乾孙诊治。经诊断,葛乾孙提出必须针刺胸乳部,病人面露难色,葛乾孙见状,乃隔衣针之,应手而愈。
  ——名医世家出身,幼承庭训,学有渊源;得高人授秘,点石成金,医道豁然;虽疑难杂症,神机妙诊,应手而愈。一名中国“神医”所具的条件与特征,在葛乾孙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这又让我想起了北宋时期医学大家唐慎微。
  唐慎微(1056~1093),字审元,原籍四川重庆,后迁居成都,出身于医学世家,一生热心于收集流传于民间的医药经验,在为病人诊治时,不论贵贱贫富,不避寒暑雨雪,有请必往,从不向病人索取诊金财物报酬,只求病人及其亲朋好友抄写他们知道的效方、良药知识作为报酬。
  长期的医疗实践,使唐慎微与一般的劳苦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且还与知识分子阶层关系密切,他们在阅读经史子集中遇到医药知识,也都愿意抄录下来送给唐慎微。日久天长,唐慎微得到了无数写满用药经验的纸条,一时分类贴满了书房卧室的墙壁。正是在这样的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唐慎微于公元1082年编纂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收药1558种,新增药物达476种,更附医方3000余首。
  对唐慎微,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曾予以高度评价:“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论没者,皆其功也。”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比15世纪和16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很多”。
  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专家调研报告,予以相同结论:几乎没有什么西医能治而中医治不了的病,反倒是许多中医能治的病,如多因素疾病、病毒性疾病等,西医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很多被西医判了死刑的患者,经过中医的治疗,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我们知道,所谓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远者未逮,近者可追。就在上世纪50年代,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曾大展神威。
  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脑,师仲景法用“白虎汤”,很快制止了病疫。次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脑,用“白虎汤”无效。周恩来总理让人请教当时的中医大家蒲辅周。蒲老根据五运六气推测,是年偏湿,让添加一味燥湿药——苍术,又解决了乙脑问题。
  有不少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没有像西医那样“药到病除”来得快。
  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淄博市名中医董建华向世人普及中医常识:“我国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治疗急症的能手。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治疗急症受到了影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误会,好像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其实,中医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乙型脑炎、外感高热等急重症方面,都有相当好的效果。”
  李可,山西灵石县中医院名医,当今治疗急危重症的高手,擅长用中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转危为安,其中有案可查、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有百余人,就是最好的佐证。
  李可说:“擅治急症,是中医药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良医良药代代相传,对中华民族功莫大焉!
  今天,博大精深、神奇如此的中医竟处于日 渐式微的状态,原因何在?
其他文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现在到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解读中国的城镇化道路,《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易鹏和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向春玲。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统计显示,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理解这“十六字方针”做好2013年民生工作?《经济》记者采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涛,知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  守住底线:社会保障体系要稳中求进  李涛认为,守住底线集中体现在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当前,很多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关心社会保障体系怎么建立,
期刊
第一次采访四川省高县县委书记李康是在去年的12月份,《经济》杂志社专家团前往高县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调研,由于日程紧张,调研点较多,直到最后一天记者才提出与李书记对话采访,经过协调安排,最后将时间定在了他去宜宾开会的路上。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除了与记者交谈,李康大多数时间都在接电话和打电话,彼时的高县仍是四川省级贫困县,发展压力可想而知。  2019年4月,高县顺利通过四川省验收,实现贫困县脱贫“
期刊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中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表明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两年多的经济增速持续回调态势结束,经济在2012年四季度
期刊
罗伯特·蒙代尔先生出生于1932年10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经济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促进了欧元的诞生,被誉“欧元之父”。 他是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拉丁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等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的顾问。  “最优货币区理论”奠基人、“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一个半月的中国行中提出了由欧元、美元、人
期刊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和文化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因而被誉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气候调节器”和“生物基因库”。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2003年完成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我国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湿地总面积为3848.55万公顷,包括滨海、河流、湖泊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十八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李燕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13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淘汰落后产能
期刊
防范风险和确保安全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  “银行安全是国家金融安全最核心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确保银行体系安全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首要关口和首要任务。”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是国家金融经济体系的血液循环体系,须臾不可缺失和出现故障。  风险可控  2012年9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指出
期刊
近年来,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发展迅猛,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金融业开放加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趋势之下,以适度金融监管保障金融安全成为重要议题。“当我们考虑金融安全的时候,必然要考虑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为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防范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主任胡滨表示。  金融监管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及规制金融活动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此,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应该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达到美国现有经济规模的近一半。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和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贯彻执行的改革开放方针分不开的。  去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改革开放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