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撞地球导致的碳排放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13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科学》杂志发表一项新的研究成果称,在美国新泽西州,研究人员发现了被称为“微玻陨石”的微小球状玻璃块。这表明,地外天体撞击地球之后,飞到空中的汽化碎块形成了微玻陨石。从米尔维尔、威尔逊湖和梅德福等几个城镇以及百慕大附近的深海海底采集的样品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玻璃碎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研究人员兼该论文的合作者丹尼斯·肯特称,在黏土矿中发现的这些玻璃碎块可以追溯到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PETM),表明该矿区就是撞击的“地面零点”。当时气候迅速变暖,而这项新研究指出了变暖的起因。
  肯特称,如果是彗星撞击导致了碳释放,引起了那个时期的大幅变暖,那么这一情况可以为当今的气候研究人员提供信息。如果碳在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里使地球变暖,而不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那么针对当今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当时的情况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认识。
  2003年,肯特首先提出,他在新泽西州发现的具有磁性的黏土颗粒可以证明,一颗彗星曾经跟地球相撞,导致了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同一黏土沉积层中发现的碳同位素表明,几乎是突然之间引发了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
  这项新研究并没有断言已经找到陨石坑,也没有声称已经证实是一颗彗星或其他地外天体的碰撞导致了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但是,伦斯勒理工学院地球和环境科学助理教授摩根·沙勒说,该研究确实建立了证据体系,表明了碰撞跟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之间有联系。
  沙勒说,在同一时期正好有碰撞发生,这不仅仅是巧合。如果跟碰撞有关,那么就可以表明当时的碳释放是迅速的。
  然而,科学界的许多人反驳了这个论点。莱斯大学海洋地质学家杰拉尔德·狄更斯表示,这项新研究没有确切证明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当时的碳释放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当前有关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成因的理论是当时的碳释放经历了5000~20000年,而不是突然释放出来的。找到几个小球是不能改变这一点的。
  不过,其他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证据,表明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的碳释放是瞬间发生的。
  前一段時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不管是什么引起了使地球发生重大改变的古新世-始新极热时期,可是目前人类使地球变暖的速度比当时快了10倍。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在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耕心种德,把感知化为行动并富有激情巧施教,尽心实践乐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五育”角度渗透引导思考,大胆设计各种活动去实践
以微课为媒介挖掘语文要素,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教师应回归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结合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微课教学,从而实现对语文素养的全面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包含中国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也蕴涵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
历史教学过程渗透家国情怀内容,符合历史学习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精选教学活动、延伸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育对象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以实现有效衔接,构建更加理想的中学思想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身体健康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小学体育教学的社会环境在持续改善,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体育教学应当与时俱进.为此,教
生本课堂是承载生本教学的关键载体,采取生成教学模式能够让初中数学课堂走向“生本”.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打造生本化课堂十分重要.基于此背景,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