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漂长江新三峡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漂长江新三峡,虽然过去几年了,但每每和“铁友”回忆起那次峡谷搏击,总会感慨万千……
  2003年6月的一天,“独臂铁人”白万浬兴奋地告诉我,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37周年,以及三峡大坝建成,张大千的侄孙、“畅游长江第一人”张勉,发起了“首漂长江新三峡”活动,你有没有兴趣去挑战一下?
  去游览三峡那令世界关注的雄伟奇观,而且还能在三峡里徒手漂游一番,当然求之不得。“安全问题如何啊?”我满脸疑惑。“三峡大坝已经开始蓄水,水流缓和不少了。孙中山和毛主席当年都称三峡为‘高峡平湖’,顺江漂游一下能有多大事呢?”老白说着不太在乎地笑了。
  尽管“没多大事”,但我还是做了体能和心理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明孝陵旁的紫霞湖我连续游过8圈,足有4000多米!有一天,紫霞湖被暴雨灌漫了,偌大的湖面只有我和老白在滂沱的豪雨中挥臂击水,低空的电闪和雷鸣仿佛近在头顶!在如注的暴雨和万钧的雷霆中,我们抛开惊悸去享受难得的酣爽……
  7月12日下午,老白、黄炳和、傅健和我,四名南京“铁人”向三峡进发。可一上火车,我拉起了肚子,车行一路,腹泻一路。
  火车哼哧到了宜昌,旋即,我们换乘客轮溯江而上。子夜,客船缓缓过了三峡大坝的船闸。出闸不久,借着航标灯光,我发现越往上游水越是凶险。次日中午,船过巫山,巫峡里一圈圈的旋涡翻着、转着、滚着,令人不寒而栗。
  7月15日下午,到了瞿塘峡,我探出船舱,嘿,这水啊,顺流望去,好似万马奔腾,追风而去。老白拉我欣赏风景,我哪有那个闲心,呆望着没有羁绊的江水,脊背发凉,心里打鼓:这江水能游么?我的肚子还始终不见好……
  船到奉节靠岸,张勉,这个年届五旬的巴蜀汉子大步迎上来,忙不迭地帮老白背行李。他瘦瘦的,眼睛虽小,但非常有神。他告诉老白,跟奉节海事部门协商临时封航,他们说:不行,后果自负,还把我租的几条船全扣了。见我们担心,张勉说,“放心,一定叫大家下得了水,把三峡游好哈。”
  到了傍晚,一条好消息传来,奉节县公安局答应出一条公安巡逻艇随行护卫。
  晚饭时,张勉端着酒眨着眼,得意地回忆道:“当年我头一回游长江哈,游到瞿塘峡,在夔门遇到了回旋,打了半个小时的转转,多亏公安艇帮我剖开水道,才冲出三峡的第一道峡谷哟。”我好奇地问:“长江几千公里长,你为什么要游?”张勉答:“我们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可第一个登上去的却不是我们中国人。后来我知道还没有人游长江全程的记录,就想做第一个游完长江的人!这次,我还要带大家成为漂游新三峡的第一哟!”
  7月16日中午,沉闷的空气中,白帝城临江雄踞。这就是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白帝老城么?这就是李白朝辞于彩云之间的白帝仙城么?当下的漂游已容不得我抚今追昔,探幽寻古了,而是和大家一道照讲解员的吩咐,把白帝城里的墨玉菩萨上下拍了个遍,祈求漂游的平安。
  12时,震天的鞭炮声,把重庆、武汉、南京的50多名泳者,先后送进了新三峡的怀抱。我们南京的四名“铁人”最后下水。
  一个猛子从浑黄的江水里冒出来,轻轻一划,身体就往前滑出老远。大家紧跟着张勉顺流靠左岸的下行航道游进,而我只顾着靠右岸上行航道旋流上的有趣、刺激了,殊不知,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凶险在向我逼近。
  转眼到了夔门,江面忽然明显变窄了,江流也陡然更急了,旋的涡洞有大汤碗的碗口大,巨大的水流仿佛要把一座座高山拦腰冲倒!
  我正用流畅的侧泳奋力争先,猛然,“呜——”尖厉的汽笛撕碎了峡江的寂静!呀,三四百米开外,一个庞然大物,是一艘急速航行的飞艇!它拉着急促的汽笛呼啸而至,紧急刹车!立刻,刺耳的“呜呜”声咆哮个不停,且在两岸笔立的崖壁间来回震荡着,把整个峡江塞满,峡江的空气凝固了。
  与此同时,一道高高的水墙压了过来!是飞艇凭着巨大的惯性掀起一道道高高的水浪,高高的水浪又把飞速旋转的旋涡拧成一个个更大更急的旋涡。怪兽般的旋涡猛地朝我扑来!第一个大旋涡猛地把我往回拽了一把,不一会我又被它搡进另一个大旋涡里。我时儿被高高抛起,时儿被重重摔下,时儿又在旋涡里跟着打转……我蒙了,彻底懵了,但潜意识里,还是默默地告诫自己,别紧张,一定要冷静,再冷静些。我竭力地侧展身体,双腿平贴水面,双臂到指尖尽力平展,拼命地向下压水,再压水,一边抢气,一边顺随着激荡的旋涡在水里晃来荡去……
  后来老白赶了上来,紧张地问:“海林,我在后面拼命地喊你,你只顾往前冲哦,怎么样,没事吧?”我笑道,“多大事呢?”不知何时公安艇飞驰而来,张勉的弟弟用喇叭喊:“黛溪到了,漂游结束”。没有两岸啼不住的猿声,转眼间,我们已如轻舟越过重重高山。这时,忽然传来“我是第一,我是第一”的声音,我和老白一看,那个50多岁的家伙,正抱着汽车内胎在高呼,我对老白笑道:“哈哈,我们是徒手泅渡并列第一,你是单臂,更胜一筹,而我又获得了一次生命!”
  5分钟后,一群重庆的泳者和老黄、傅健也跟着张勉陆续抵岸。漂完的泳者个个感慨不已,老黄找到我问,“海林,我在你后面,亲眼看到你被一个旋涡拉回去八十多米远,你没事吧?”我很奇怪怎么始终不见武汉人,傅健说他们十来人都一个个被拉上了船,可能是很不开心,先回奉节了。我逗了他一句,“你没上船么?”傅健笑答,“那我干嘛来了?!”
  张勉认真地给我们签发《首漂长江新三峡完成证书》。没能继续游巫峡和西陵峡,我嘟囔着“有点遗憾”。张勉笑着眨了眨眼道,“最近泥石流多,海事局又不给封航噻。瞿塘峡是三峡最险的峡谷,能游10公里瞿塘峡,下游的峡谷就用不着游了哟!”印象最深的是冯玉祥将军那“踏出夔巫,驱除倭寇”八个遒劲的楷书,它们铭刻了中国抗日爱国将士气吞山河的凌云壮志。随着三峡蓄水,这处遗迹也将被淹没,但是,他们的英名将永远与祖国美丽的山河同在。
  一次拼搏,圆了我们首漂长江新三峡的梦想。也让我们亲历并见证了三峡的惊险急湍,蜀道的崎岖艰难。而搏击急流,感悟人生,快哉乐哉……
其他文献
一,《范进中举》。写于一九五四年,其时作者三十四岁,发表于一九五五年。此戏可用“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八个字概括。  “入乎其中”者,该戏写了众秀才、胡屠户、张静斋这些人以及范进本人,即代表着科举与当时社会“主流意识”方面的人物,是他们在生活中上演了“范进中举”,吴敬梓老先生将他们写进了《儒林外史》,汪曾祺又取来写成此戏。从这部分内容来看,汪曾祺尊重原著,基本没有添加什么。  “出乎其外”者,该戏写
期刊
菊花    鞭炮声中,身着红褂、红裤、红鞋的菊花双脚踩着大糕,轻轻地走向前来迎亲的手扶拖拉机。那迎亲的手扶拖拉机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惹得人们四下张望。  菊花每向前迈一步,母亲的哭声就要向上扬一截。围观的大姨、大婶、大嫂们好言相劝,没法止住。倒把自己的眼泪也劝了下来。看她那哭相大家的心里都有数,菊花母亲不是舍不得女儿,而是满肚的苦水无处倾泻。  还不到十九岁的菊花已经出落成天仙般的大姑娘了。大队成立
期刊
紫琅银杏     南通紫琅山,山上山下,楼阁峥嵘,草木葱茏。山间古树名木很多,自然不乏苍苍银杏树。我平生见过许多银杏树,只有紫琅山下的一棵给我印象最深。它生长的地方不一般,它的品格似乎也不一般。  这棵银杏树长在紫琅山之阴,观音岩之下。  进入紫琅山的北麓謇园,径直向里去,便见观音岩。观音岩陡峭壁立,美如国画枯柴皴,危如巨石欲下坠。观音岩下有观音禅院,禅院依岩壁而立。在禅院主楼与石壁之间,有一道窄
期刊
七    时近深秋,树落叶,草枯黄,风寒水清。汤仁和在皖南山间一户民居中暂住,常在房内修研武学,练气养性,静等开春亮相江湖,再战武林,一举拿下“盟主”之位,风风光光地返回庐山,在“仙人洞”中指点南天,评说东土,扬眉吐气地过上三年。  不曾料想,尚未等到武林重开擂台的讯息。一群衙门捕快却先找上门来。 那日下午,汤仁和出了民舍,徜徉山道,欣赏野景。走了一程,便在道边一卖茶草亭内坐下,向卖茶老叟要了一
期刊
南郊之游    镇江的南郊擅林泉之美,亦多古迹。但地处郊外。名声又为金、焦、北固三山所掩,所以去游玩的人并不很多。这一年的春天,由镇江的几位文人发起。组织了一次祓禊雅集。郭礼微是工商界人士,但他是秀才出身,又曾任报馆主笔,对地方上的文化事业也很关心、支持,所以特被邀请参加。  那日,他们一行十余人相约出发,出了南门,立即显出与城内大不一样。眼前是无边的新绿,空气也非常清新。因为是丘陵地带,围绕着农
期刊
我十二岁那年常常听同村的毛哥哥、二楞子津津乐道他们进城拾大麦的趣事,也就产生了跟毛哥哥他们一起进城去拾一次大麦的念头。可要想拾成大麦还得先凑足渡河钱。我们村虽然离县城不到十里路,可进城必须渡过那条射阳河。射阳河很宽,那时河上没有一座桥,过河的唯一通道就是县城脚下的那个阜南渡口。当时渡河钱是二分,这一去一回就是四分。那时四分钱可以买两根油炸鬼。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我便从十二岁过生日的那一天起便立
期刊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2002年区划调整后,六合区人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人防办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十二字方针。按照“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要求,以“准军事化”建设为抓手,加强目标管理,人防工作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探索防空防灾一体化新路。面对新的
期刊
如今,我们生活的地方不再硝烟弥漫,但是防空洞的存在依然告示着战争也许在明天,或是后天就会爆发。战争是世界发展的天敌,战争是毁灭的钟声,是万劫不复的地狱。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人防的确切含义是模糊的。其实,人防是人民防空的简称。人民防空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因此而麻痹。他们深知城市防
期刊
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和霓虹闪闪,正洪水猛兽一般吞噬着以田园牧歌、鸡鸣犬吠为表征的农耕文明。于是,现代人不无惊愕地发现,在城市繁华的表象下,往往是一派荒草萋萋。怀乡遂成为当前一种时髦的情感和流行的主题。在此背景下,韩少功《山南水北》的问世,作为新千年以来一次少有的文学事件和文化事件而引人注目。  逃离城市的巨大漩涡,韩少功在八溪峒筑巢而居,拥抱土地,亲近五谷,让久违的田园之气注入文字,让身影活跃于书斋和
期刊
1    2009年5月2日早晨,睁开眼睛,窗外就一直下雨,而且雨越来越大。9点多了,我顶把雨伞冲进迷茫的雨水中,乘公交车去火车站,奔赴采访地。  我要采访的对象,他叫王家玉,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个朴素的老人,一名远近闻名的慈善家。他被人们誉为“中华孤儿之父”、“中国农民慈善家”、“孤残儿童教育家”、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精神文明人物、入选上海“2004年度真情人物”、2007年被评为阜阳市十大公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