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六合人防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12322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2002年区划调整后,六合区人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人防办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十二字方针。按照“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要求,以“准军事化”建设为抓手,加强目标管理,人防工作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探索防空防灾一体化新路。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六合区人防办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这一新的课题,学习理论,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和有关政策法规,认识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是人防工作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迫切需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防工作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是履行职能,服务民生的必然选择,提高做好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的自觉性。重新认识新形势下人防工作的新概念、新范畴,树立公共安全的新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防灾减灾的协调发展。立足岗位创新发展,把人防资源优化整合,并融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之中。以此进一步完善防空防灾工作机制,加强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开创以人防促民防、以人防民防完善群防的新局面。
  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健全组织和完善指挥体系,是完成防空防灾任务的关键,完善的指挥通信网络和指挥平台是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保证。为此,六合区人防办,一是突出抓好指挥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区防空防灾指挥部,做到了机构落实,人员到位,形成了区、镇(街)、企业防空防灾指挥体系。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全区“两防”工作,适时开展指挥机构演练。按照指挥关系、指挥要素,实名参训的要求,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组织防空防灾行动的组织指挥能力。二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原有的人防指挥所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投资×××余万元,新建了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办公室搬迁,建成了战备值班室和战备器材室。三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根据形势和人员变化,修改完善了《六合区人民防空应急行动方案》、《六合区重要经济防护预案》等。按照上级部署组织编制了××个《人防工程平战转换预案》,按照《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要求,在全区××个街镇设立了防空防灾办事机构,实现了“两防”工作向基层的延伸。
  工程建设建管并重。加快人防工程设施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防空防灾的需要,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六合区人防办,一是紧紧抓住城市建设有利机遇,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积极引导建设单位建设人防工程。近几年来,先后新建了扬子21村、凤南商业街、龙池翠洲、秀林水苑、龙海新加坡花园城等人防工程×万余平方米,使城市人口人均占有人防工程达到×平方米。二是认真落实国家人防办关于警报建设规范标准,积极开展警报器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加大投入在全区新装防空警报器××台,使全区城乡防空警报器总数达到了××台,实现了警报音响城乡全覆盖。三是积极推进人口疏散基地和防空林建设,目前六合区人口疏散基地和防空林建设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即将开工建设。四是在引导人防工程和防空警报器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已建工程和警报器的维护管理。本着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维护管理规定办事。在每年市人防办组织的工程维护管理年审中,始终保持工程维护管理合格率为100%,全区城乡警报器常年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五是严格执行《六合区人防建设经费筹集实施办法》,依法筹集人防经费,为人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强化训练提升能力。人防队伍是人民防空任务的骨干力量,加强群众防空组织的整组训练工作,是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经之路,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六合区人防办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一是把训练工作落实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预警预报能力、综合防护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协调保障能力上。首先,区人防办每年都科学制定人防训练计划,突出训练重点、完善训练内容、改革训练办法。其次,在训练方法上逐步以基地化训练为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技术等资源。再次,在训练落实上,区人防办重点组织新队员训练,确保集中训练不少于3天,并安排各企业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以消除空袭后果和平时抢险救灾技能的专业训练。二是认真做好人防专业队整组工作。全面落实人防专业队与民兵同步整组的要求,每年都对编制在扬子、南化、南钢、电厂、江北医院、远古水厂的人防专业队进行整组,杜绝“一兵多编”的现象。从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区人防办又针对区域交通发达,化工企业众多,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特点,在扬子、南化、南钢新组建了××人防化救援分队,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
  宣传形式丰富多彩。由于六合区人防工作起步晚,人们对防空防灾知识缺乏了解,为尽快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人防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人防工作的积极性。六合区人防办在区宣传、教育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把人防法规和“两防”常识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利用人防行政审批契机,加强了对建设单位的人防宣传,专门印制了有关法律、法规,在区政务中心人防办事窗口分发给建设单位,利用宣传展板,进社区、企业、街镇巡回展览。在扬子、南化、电厂、南钢等大型企业局域网上拓展人防宣传内容。在区内平面媒体开设了《人防时空》专栏,连续三年与区人武部共同举办全区国防知识竞赛。为让市民尽快了解新修订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2008年9月份,在城区悬挂宣传标语,并在报纸、电视上进行全文转载和转播。二是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投资50多万元,新建防空防灾教育馆,精心设计打造“人防宣传一条街”。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在原大厂地区所有中学开设人防知识公开课,与部分学校联合举办人防夏令营,组织学生参观人防工程,观看人防宣传教育片,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三是在全区范围开展“人防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并出版发行了《地下的风景》征文集。通过开展扎实的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提高了全区干群的“两防”意识,普及了“两防”知识,增强了应急自救能力。
  整体推进队伍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准军事化”建设,提高人防队伍整体素质是搞好“两防”建设的关键所在。六合区人防办在机关“准军事化”建设中,一是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抓班子、带队伍,全面提高机关整体素质上。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章》等文献。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夯实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基础,坚定了政治信念。二是针对人防队伍中新手多、业务不熟的实际情况,先后举办“人防法制”、“通讯基础知识”、“业务指挥”、“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人防专业队整训”等培训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大大提高了人防队伍的组织指挥能力和业务本领。三是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人防队伍。六合区人防办建立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责任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定期组织机关人员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把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作为监管重点,从而杜绝了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今天的人防事业,是明天的历史,人防建设记录现实,也推动历史。把人防工作同国家和人民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推动人防建设的发展进步,这是当代人防建设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六合区人防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六合区人防办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人防办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为人民防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谱写人民防空事业的壮美新篇章,这是人防工作最神圣的职责。
其他文献
曹植赋云:“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静思赋》)南朝陈徐陵诗:“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逐渐成为美女的代称。  “红颜祸水”论在我们这个国度由来已久,多少朝代的灭亡,无论什么原因,最后往往都要追究到“红颜”头上。白居易讽谕诗《李夫人》中有两句:“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在
期刊
余华在沉寂多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兄弟》,引起不小的轰动。对于《兄弟》,余华曾经有过这样的解释:“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我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了。我们不要说过去的故事。就是现在。我看见芙蓉姐姐这样的人已经有出场费了,国学美女也应运而生了,号称要勾引孔子以发扬国学!这种理论不说已经广受欢迎,起码已经在传播上获得了胜利。我见过太多的做生意的老板。跟各种各样的人交过朋友。清华经济学院负
期刊
我曾经以为,表达欲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像那些拥有话语权的人,有的是讲话的平台和机会,早已讲够了、讲腻了,哪里还有什么“表达欲”?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妈才有强烈的表达欲,所谓“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一句话、一件事,总是翻来覆去,唠唠叨叨个不停;还有那些忍气吞声的下人、投诉无门的庶人,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心里有满腹的冤屈和苦闷,总想找个地方诉说。  俄国有一位大文学家写过一篇小说,主人公是个生
期刊
电影《梅兰芳》的上演,在全国掀起一阵梅兰芳热。梅逝世已近半个世纪,知名度仍然很高,说起梅兰芳无人不知。看过他在舞台上演出的人不多了,对他的艺术、人品、事迹了解的人就更少。今天的观众只能走进电影院,从银幕上欣赏和了解这位一代伶王、京剧艺术大师。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接近真实的梅兰芳。电影《梅兰芳》是一部传记片还是艺术片,内容有几分真实、几分虚构,要专家们进行研究、探讨和考证。对影片的优点缺点、得失成败
期刊
一,《范进中举》。写于一九五四年,其时作者三十四岁,发表于一九五五年。此戏可用“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八个字概括。  “入乎其中”者,该戏写了众秀才、胡屠户、张静斋这些人以及范进本人,即代表着科举与当时社会“主流意识”方面的人物,是他们在生活中上演了“范进中举”,吴敬梓老先生将他们写进了《儒林外史》,汪曾祺又取来写成此戏。从这部分内容来看,汪曾祺尊重原著,基本没有添加什么。  “出乎其外”者,该戏写
期刊
菊花    鞭炮声中,身着红褂、红裤、红鞋的菊花双脚踩着大糕,轻轻地走向前来迎亲的手扶拖拉机。那迎亲的手扶拖拉机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惹得人们四下张望。  菊花每向前迈一步,母亲的哭声就要向上扬一截。围观的大姨、大婶、大嫂们好言相劝,没法止住。倒把自己的眼泪也劝了下来。看她那哭相大家的心里都有数,菊花母亲不是舍不得女儿,而是满肚的苦水无处倾泻。  还不到十九岁的菊花已经出落成天仙般的大姑娘了。大队成立
期刊
紫琅银杏     南通紫琅山,山上山下,楼阁峥嵘,草木葱茏。山间古树名木很多,自然不乏苍苍银杏树。我平生见过许多银杏树,只有紫琅山下的一棵给我印象最深。它生长的地方不一般,它的品格似乎也不一般。  这棵银杏树长在紫琅山之阴,观音岩之下。  进入紫琅山的北麓謇园,径直向里去,便见观音岩。观音岩陡峭壁立,美如国画枯柴皴,危如巨石欲下坠。观音岩下有观音禅院,禅院依岩壁而立。在禅院主楼与石壁之间,有一道窄
期刊
七    时近深秋,树落叶,草枯黄,风寒水清。汤仁和在皖南山间一户民居中暂住,常在房内修研武学,练气养性,静等开春亮相江湖,再战武林,一举拿下“盟主”之位,风风光光地返回庐山,在“仙人洞”中指点南天,评说东土,扬眉吐气地过上三年。  不曾料想,尚未等到武林重开擂台的讯息。一群衙门捕快却先找上门来。 那日下午,汤仁和出了民舍,徜徉山道,欣赏野景。走了一程,便在道边一卖茶草亭内坐下,向卖茶老叟要了一
期刊
南郊之游    镇江的南郊擅林泉之美,亦多古迹。但地处郊外。名声又为金、焦、北固三山所掩,所以去游玩的人并不很多。这一年的春天,由镇江的几位文人发起。组织了一次祓禊雅集。郭礼微是工商界人士,但他是秀才出身,又曾任报馆主笔,对地方上的文化事业也很关心、支持,所以特被邀请参加。  那日,他们一行十余人相约出发,出了南门,立即显出与城内大不一样。眼前是无边的新绿,空气也非常清新。因为是丘陵地带,围绕着农
期刊
我十二岁那年常常听同村的毛哥哥、二楞子津津乐道他们进城拾大麦的趣事,也就产生了跟毛哥哥他们一起进城去拾一次大麦的念头。可要想拾成大麦还得先凑足渡河钱。我们村虽然离县城不到十里路,可进城必须渡过那条射阳河。射阳河很宽,那时河上没有一座桥,过河的唯一通道就是县城脚下的那个阜南渡口。当时渡河钱是二分,这一去一回就是四分。那时四分钱可以买两根油炸鬼。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我便从十二岁过生日的那一天起便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