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游离DNA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NENGW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是导致抑癌基因表达沉默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游离DN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且具有与肿瘤原发灶一致的基因异常改变.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游离DNA中存在多种基因甲基化异常,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预测和复发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循环游离DNA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研究物质在人体内分布的重要手段.物质在体内的分布是借助于循环系统的运输及微血管内血液与组织器官的物质交换实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微血管的研究都围绕着物质在体内的传输与交换.将PET成像的方法应用于微血管的研究或用微血管的理论来辅助PET图像的分析都是有意义的.将介绍国外在这一领域里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预测其发展前景。
肿瘤整形外科[1](Oncoplastic surgery,OPS)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或组织移植的手段,对肿瘤切除术后的器官畸形进行修复和再造,达到缺损组织或器官形态的改善或功能重建.与整形
期刊
目的观察比较小剂量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用于妇科良性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良性手术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在予镇痛首剂前10分钟分别给对照组(C组n=30)生理盐水10 ml,恩丹西酮组(0组n=30)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组(D组n=30)地塞米松10mg.结果在手术后48小时内,C组恶心发生率为1 3
乳腺癌手术2005-2011年的发展趋势Doing more:trends in breast cancer surgery,2005 t0 2011 [J].[美国]Lucas DJ,Sabino J,Shriver CD,et al.Am Surg,2015,81(1):74-80.rn
期刊
NHS癌症计划指出"临终病人的护理必须改善到最好水平".救济院为临终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为临终病人提供利物浦地区护理通道(LCP)是由利物浦皇家大学和玛丽治疗中心共同提出的.LCP的主要目标是将救济院的模式推广到其他卫生机构.LCP是循证文件用于指导临终病人的护理,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是骨骼被破坏,其发生机制涉及到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成骨活动,二者不能互相配合、顺序发生。产生成骨与破骨的不平衡或称脱耦合。在生理情况下,骨代谢过程中成骨与破骨的耦合包括两种形式,即因子耦合(coupling factors)和位置特异性耦合(position-specific coordination)。骨代谢脱耦合机制分为因子脱耦合和位置特异性脱耦合,前者包
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是不容忽视的女性健康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呈上升趋势和年轻化趋势.随着乳腺癌治疗的越来越多元化、细致化,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的监控是避免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重要措施.自2003年"非典"以后,国家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工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医院感染是目前医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医院感染是当今影响医疗发展和医疗质量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如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等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一些肿瘤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