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C1q与CTRP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初探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补体C1q与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的水平及两者相关性。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至1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CHD患者11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35~82岁,平均(59.96±9.49)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亚组(SAP,n=12)、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UA,n=69)、急性心肌梗死亚组(AMI,n=34)3个亚组。对照组选自同期43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1名,女22名,年龄23~71岁,平均(45.00±10.66)岁。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血清C1q、CTRP1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等生化指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C1q水平影响。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探讨C1q与CTRP1诊断价值。

结果

CHD组(184.06±31.05)mg/L C1q水平高于对照组(122.22±28.18)mg/L(t=-11.405,P<0.001)。AMI组(192.80±34.08)mg/L显著高于SAP组(169.17±27.13)mg/L(t=-2.328,P=0.021)。CHD组[241.85(79.38)] ng/ml CTRP1水平低于对照组[292.7(67.64)] ng/ml(Z=-3.64,P<0.001)。Gensini评分较高的两个组(t=3.672,P<0.001)、(t=2.529,P=0.013)C1q水平均高于低分组。校正了年龄、性别及其他指标的影响后,C1q水平与HDL-C(β=-0.582,P<0.001)、CHOL(β=0.384,P<0.001)、收缩压(β=0.142,P=0.038)有关。ROC曲线显示诊断CHD时,C1q水平>150.82 mg/L的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88.4%,AUC为0.942。CTRP1水平<281.80 ng/ml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5%和60.5%,AUC为0.688。C1q与CTRP1联合诊断CHD时,AUC为0.94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和86.0%。诊断AMI时,C1q水平>178.3 mg/L,对应敏感度、特异度为70.6%和66.1%,AUC为0.726,而CTRP1无诊断价值。

结论

CHD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且AMI患者高于SAP患者;C1q可能成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CHD患者血清C1q与CTRP1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综合征,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功能影像是偏头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有助于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下丘脑是重要的脑部结构,临床及动物实验已经揭示了下丘脑在偏头痛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的功能影像研究更提供了下丘脑与偏头痛关系密切的证据。我们从功能影像的角度对偏头痛与下丘脑的关系进行综述。
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于2017年推出了修订版的痫性发作分类。这是ILAE继1981年版痫性发作分类之后的首次官方修订。本次痫性发作分类在发作类别、术语和定义方面做了重要改变,目的在于增加临床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强调非医学群体的应用需求。总体上,新版痫性发作分类与1981年版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呈现平稳过渡的特点。专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纯运动神经受累的多发单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为其诊断要点。本指南综合神经肌肉疾病和电生理专家的意见,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免疫标志物以及治疗进展进行介绍,供临床实践中参考。
目的总结带状疱疹继发节段性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的3例带状疱疹继发节段性肢体运动麻痹患者进行报道,并对国内截至2019年1月报道的共计23例带状疱疹继发节段性肢体运动麻痹患者(包括新报道的3例)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例1男性,72岁,右下肢皮肤(L4~5、S1)出现带状疱疹3 d后右足下垂,电生理检查提示腓总神经不全损害,予抗病毒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P(MSA-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8例MSA-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MSA-P型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并分析其尿动力检查结果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根据诊断标准,58例中拟诊51例,可疑7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MSA-P型。所有MSA-P型患者均出现不同症状的排尿异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是少见的脑血管病,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大多继发于累及Guillain-Mollaret三角的原发病灶,导致远隔部位的下橄榄核神经元在原发病变之后的一段时期发生空泡化变性,致使下橄榄核体积增大。累及Guillain-Mollaret三角的原发病灶常位于中脑、脑桥和小脑。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继发单侧HOD
小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的微流控芯片为临床检验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微流控芯片仍然需要配套的信号读取、分析和显示设备,而便携、广泛普及、多功能的智能手机为微流控芯片提供了简单便携、经济高效且易于操作的平台。两者结合如虎添翼,有望成为下一代检验方法,特别是床旁检验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sotope dilution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ID-LC/MS)测定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参考方法,并运用于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样本靶值的确立。方法参照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ttee for
目的研究3种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来自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的患者143例,男67例,女76例,年龄(56.1±11.4)岁,其中验前概率为低度临床可能性(1~3分)24例,中度临床可能性(4~5分)79例,高度临床可能性(6~8分)4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中、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分为停用肝素组31例和未停用
目的评价集成有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微流控即时检验(POCT)检测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性能。方法根据EP相关文件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cTnI标准品验证最低检测限(LoD)、定量限(LoQ)和准确度,2个浓度水平的标准血浆重复检测验证精密度,高浓度的cTnI样品溶液按一定比例稀释验证线性范围,样品中添加干扰物验证抗干扰能力,以及59份临床样品评价本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