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jia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P(MSA-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8例MSA-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MSA-P型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并分析其尿动力检查结果特点。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根据诊断标准,58例中拟诊51例,可疑7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MSA-P型。所有MSA-P型患者均出现不同症状的排尿异常,包括排尿困难(77.6%)、尿频(62.1%)、尿急(62.1%)、尿失禁(65.5%)、尿潴留(12.1%)。在MSA-P型伴排尿异常所有病例尿动力检查结果中,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依次为(12.46±2.85)ml/s、(5.19±2.06)ml/s、(171.73±11.47)ml、(136.15±10.47)ml、(20.78±3.55)cmH2O、(16.59±2.91)ml/cmH2O、(223.64±11.02)ml、(287.57±12.51)ml。MSA-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而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均P<0.05)。

结论

MSA-P型伴排尿异常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动力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膀胱顺应性下降和逼尿肌功能异常,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本文介绍了目前AL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干细胞移植术、基因治疗等。
期刊
近年,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在诊断、抗体发现和治疗方面都有长足进展,尤其是新型抗体介导的CIDP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2012版基础上,更新了经典型、变异型及新型抗体介导的CIDP的定义,提出了CIDP临床和电生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本指南旨在为临床神经科医生提供CIDP诊断和治疗依据。
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eripheral nerve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s, PNH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主要包括Isaacs综合征、Morvan综合征和痉挛-束颤综合征,其中Isaacs综合征最常见。常以肌肉抽搐、痉挛、僵硬和神经性疼痛为主要表现。针电极肌电图对PNHS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发现肌颤搐、神经性肌
目的报道1例Wilson病经长期驱铜治疗后出现铜缺乏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铜缺乏性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并加强对Wilson病个体化治疗的重视。方法总结1例Wilson病经驱铜治疗后出现铜缺乏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的特点,随访6个月,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该例Wilson病患者驱铜治疗12年后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及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POEMS综合征患者均有周围神经受损,不少患者因首发症状为周围神经病表现而就诊于神经内科。因此,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该共识,以帮助临床医生规范诊治POEMS综合征患者。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综合征,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功能影像是偏头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有助于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下丘脑是重要的脑部结构,临床及动物实验已经揭示了下丘脑在偏头痛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的功能影像研究更提供了下丘脑与偏头痛关系密切的证据。我们从功能影像的角度对偏头痛与下丘脑的关系进行综述。
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于2017年推出了修订版的痫性发作分类。这是ILAE继1981年版痫性发作分类之后的首次官方修订。本次痫性发作分类在发作类别、术语和定义方面做了重要改变,目的在于增加临床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强调非医学群体的应用需求。总体上,新版痫性发作分类与1981年版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呈现平稳过渡的特点。专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纯运动神经受累的多发单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为其诊断要点。本指南综合神经肌肉疾病和电生理专家的意见,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免疫标志物以及治疗进展进行介绍,供临床实践中参考。
目的总结带状疱疹继发节段性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的3例带状疱疹继发节段性肢体运动麻痹患者进行报道,并对国内截至2019年1月报道的共计23例带状疱疹继发节段性肢体运动麻痹患者(包括新报道的3例)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例1男性,72岁,右下肢皮肤(L4~5、S1)出现带状疱疹3 d后右足下垂,电生理检查提示腓总神经不全损害,予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