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第二学段学生在数学审题时存在的现状,提出重视读题、题组对照、联系生活、数形转化、题后反思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第二学段;数学教学;审题能力;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错题后,只要重新仔细读题,他们就会发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此类情况所反映的并不是这些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熟练,而是审题能力的培养尚有欠缺.
  数学中的“审题”,指的是在学生读题获取基本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处理的一个多步加工的过程.由此可见,审题最基本的前提是认真读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读完题,如何分析与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需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引导,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做题中获取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文根据第二学段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制订出重视读题、题组对照、联系生活、数形转化、题后反思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数学教师进行审题教学提供帮助.
  一、存在的现状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审题能力就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现从小学中高段学生审题存在的障碍进行阐述,以制订出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策略.
  (一)分析能力薄弱,信息不综合
  第一学段数学知识比较简单,题目语言短小,呈现信息的方式也主要集中在文字、图文结合、图信息和表格等,所考查的数学问题解题步骤一般不超过两步.而到了第二学段,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提升,知识面的拓宽,题中的信息也会增多,有时还会存在一些多余信息和隐含信息,信息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平均数问题时,有这样一道典型例题:402班学生量身高,最高的李明147 cm,最矮的王芳130 cm.但有一天王强因病请假没有到校,测得全班的平均身高为 138 cm.第二天,王强到校量出身高為140 cm.那么,全班的平均身高会变高还是变低?
  首先,这道题的文字量较多,考查了学生基本的读题能力;其次,题中出现了4个身高值,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每个数值代表的意义;然后,筛选出对解题有直接帮助的少王强时平均身高为138 cm和王强身高为140 cm这两个关键信息;最后,根据平均数和单一数据的关系,得出王强到校后的全班实际平均身高大于138 cm.而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对这四个数值的意义分析不到位,纠结于全班身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思路混乱,解题出错.
  (二)思维定式明显,解题欠仔细
  思维定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解题时容易受到之前已经固化在头脑中的思维方式的干扰,换句话说,就是乍一眼看到类似的题型时,会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第二学段的数学习题往往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发现的能力,学生解题时如果没能找到题目间存在的细微差异,就常常会出错.
  例如,在计算练习时,常遇到这样的案例:计算下列各题.
  8÷2,6÷3,12÷3,16÷4,12÷6,9-3.
  当计算到最后一题时,就会有不少学生算成9÷3,这就是因为受前几题除法算式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都是除法计算.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
  再比如分数应用题中:一根2 m长的木棍,用去了13,还剩多少米?
  部分学生就会列出2-13的算式,因为他们形成了“求还剩多少就是做减法”的定势思维,但题目中用去的是整根木棍的13,而不是13 m,即应该先求出2 m的13是多长.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求解思路的影响.
  (三)生活经验不足,理解有偏颇
  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习题都是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作为主要情境展开的.这就给那些解题比较刻板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他们难以将文字或简易图联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脑海中形成不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导致理解题意存在困难,有偏颇.
  (四)数形结合欠佳,画图习惯差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学生一碰到较复杂的题,就托着小脑袋,或者咬着笔头,或者挠挠头,保持这样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他们才会在纸上画一画、算一算,答案一会儿就算出来了.
  场景二:在讲解数量关系较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的题目时,教师只要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画图法、数形结合法是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有重大的意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中就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形状表示数,再过渡到稍抽象的数轴,最后发展为线段图,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间的关系.数学中有不少典型题,如植树问题、行程问题中的追及、相遇问题等,只要学生认真画出示意图、线段图,再进行分析,问题就会化繁为简,原来看似需要冥思苦想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画图,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解决的策略
  根据以上第二学段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现状,本文有针对地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重视读题,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数学审题中亦是如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重视读题,即要求学生能集中精神仔细读题,进而了解题目内容,明确题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细心、耐心地培养学生仔细、反复读题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将关键信息用笔勾画、圈出来,真正做到心口一致、用心理解,审题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题组对照,打破顽固的思维定式
  很多时候,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仔细地读题了,把重要信息也圈出来了,可最后结果还是错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分析是不是学生的思维定式在作怪了.思维定式是人脑固有的一种思维能力,指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会自然地回忆起已经解决过的相似的问题.要想克服思维定式,可采用将新旧知识转化为对比题组进行分析比较,抓住共同点,体现不同点,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三)联系生活,将抽象语言变得生动
  在教学中,不少知识点、习题涉及的数学知识、情境、过程等方面语言比较抽象,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的缺乏,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就要善于从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程度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简单的生活情境入手,将原本抽象的语言具体生动化,从而达到理解题意的效果.
  (四)数形转化,培养实用的画图能力
  到了第二学段,有些数学题题型较复杂、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无法理解题意.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往往要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读题,理解题中关键字词以外,还可以通过“画图”这一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案例: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字大小的变化
  出示题目: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新的数,已知新的数比原数大297,求原数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解题存在困难.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大小怎么变化?
  生1:原数扩大10倍.
  师:如果用这样一条线段表示原数的话,新的数该如何表示?
  生2:新的数应该大致画出这条线段的10倍.
  师:这种将数字用线段图表示的方法就可以称为“数形结合”(板书:数形结合).现在,请你们在草稿纸上也像老师这样画出线段图,并从线段图中表示新的数比原数多的部分开始思考,尝试解题,开始吧!
  学生独立画图,思考后交流.
  生1:原数可看成1份,新的数就是10份,它们相差9份.
  生2:说明9份对应297,那么每一份就是297÷9=33,原数就是33.
  师:算得对吗?检验一下.
  生3:33×10=330,330-33=297,对的.
  分析:通过画图,学生不仅清晰地理解了原数和新数是10倍关系,还直观地发现了新的数比原数多9份這个隐藏条件,解题就水到渠成了.可见运用数形结合的画图法在解题中非常实用,一旦掌握好了,许多数学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题后反思,着力培养检查的习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连教师也有因马虎做错题的情况,更何况是学生,所以题后反思、检查是保证解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请他们再仔细检查两遍,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我们不能光说“检查、检查”,而应该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将做好的题,用同一种方法或不同的方法再算一到两遍,如果答案相同,说明你做对了;如果答案不同,说明很可能错了,这时需要重新思考解题过程.这样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就能通过检查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了.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题后反思、仔细检查的习惯一定能得到培养.
  三、结语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甚至创新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但这需要一个长期耳濡目染、细无声的积淀过程,也就是需要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和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找准每个学段的学生适合的培养策略,只有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审题能力的培养落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荷.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6.
  [2]张林丽.在审题中思考 在思考中动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J].学周刊,2018(12).
  [3]雷悦强.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中),2017(12).
  [4]张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12).
  [5]赵燕.论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才智,2014(06).
  [6]王聿松.小学数学教学应教会学生读题[J].基础教育研究,2017(03).
其他文献
近日,湖北省市各级媒体对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00台涉水车辆雨后大检修、8000台公交车和115个场站连夜消毒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让教学活动获得了更突出的效果,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互动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学取得新的突破,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主动地开展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建立平等对话机制、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在小组合作中促进交流互动及开展游戏互动教学几个方面论述了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时期.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网络资源、交互平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已逐渐普及,中职数学正朝着信息化方向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信息化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改善民生,造福人民,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发展的归宿放在造福
近日,国家统计局固原调查队就固原市房地产行业的运行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目前全市四县一区的在册房地产企业达22家。但除了个别几家大的房地产公司运行良好外,近80%的中小房地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思想,成功地改善了传统教学的现状,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案例,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首先,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然后,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应用现状;最后,重点
又是一年“三·八”妇女节。这是全世界劳动妇女最期盼的日子,因为它是属于我们劳动妇女自己的节日。而2009年的“三·八”妇女节更是让我们感到不同寻常,那是因为刚刚
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你们报来《关于在职副厅级以上领导兼任宁夏统计学会领导职务的请示》(宁统党组[2009]21号)收悉。经研究,同意梅廷彦为宁夏统计学会会长人选,张进海、俞学虹、苏
古语说得好:“一白遮百丑”,到今天依然是审美观的主流,是不变的真理,也是所有女性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为此,爱美女性没有一天不在寻求功效美肤的新理念。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与语文、英语并称为三大主科,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科目之一.其主要包括识字、计算、应用等内容,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的作用.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这对小学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