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对文本没有全面、正确的解读,又怎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呢?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吃透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一、研读教材
有人说过:“备课,教师无疑应首先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中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蕴和教学元素。”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把教材读“厚”!并且要进行多元解读,分别从普通读者、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去读教材。最后,要从文章里跳出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绝对不能用参考书代替自己的研读。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教师只有这样深入地研读文本,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抓住文眼,突出体裁特点
文眼,指文章的关键处。刘熙载《艺概·文概》中指出:“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没有它文章思想便会黯然失色。”陆机《文赋》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正是这种片言居要的警策之句。
学习《江南春》这首古诗时,教师先读题目抓文眼——“江南”和“春”,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每找到一处,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学生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就成为必然。
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不少教师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设计上,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都没正确把握好,设计再精彩的课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课堂只能是高耗低效。
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为教學目标服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主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那么其他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了,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始终应以文本为先,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感情为先,要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需要。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人文作用。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都包含着许多的真、善、美,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文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体现了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只有在教学中尊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才谈得上实现了有效的统一,也才谈得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语文课堂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正是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人文性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任务之一。叶澜教授曾经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是未来的公民,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马营庄大柴棚学校)
一、研读教材
有人说过:“备课,教师无疑应首先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中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蕴和教学元素。”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把教材读“厚”!并且要进行多元解读,分别从普通读者、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去读教材。最后,要从文章里跳出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绝对不能用参考书代替自己的研读。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教师只有这样深入地研读文本,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抓住文眼,突出体裁特点
文眼,指文章的关键处。刘熙载《艺概·文概》中指出:“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没有它文章思想便会黯然失色。”陆机《文赋》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正是这种片言居要的警策之句。
学习《江南春》这首古诗时,教师先读题目抓文眼——“江南”和“春”,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每找到一处,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学生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就成为必然。
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不少教师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设计上,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都没正确把握好,设计再精彩的课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课堂只能是高耗低效。
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为教學目标服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主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那么其他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了,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始终应以文本为先,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感情为先,要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需要。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人文作用。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都包含着许多的真、善、美,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文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体现了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只有在教学中尊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才谈得上实现了有效的统一,也才谈得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语文课堂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正是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人文性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任务之一。叶澜教授曾经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是未来的公民,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马营庄大柴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