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理念,论述贯彻“健康第一”理念的手段以及实施“健康第一”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健康第一;体育教学
一、新课标下“健康第一”理念
“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诸多教学理念中最具有体育本质特征、最能引导体育教学向学生健康方向发展,最能将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小于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其理念内涵体现“大体育”意识,本质在于针对整个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等功利性效益而忽略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能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且在此过程中达到体技学习与自身健康相统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以多种手段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地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从教学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所以,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终身进行体育的意识,达到全方位“健康第一”的总目标。
(二)从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被动地安排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三)从教学模式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从系统的观点看,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某种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制定走班学习,选项学习,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向体育,走向健康,同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强项、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所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为他们所喜爱项目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空间,为体育课的有益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从教学评价体系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我们的评价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根据学校状况,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制定出自己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直至终身受益,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
三、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一)思想重视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适应的新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达到体制健康标准。
(二)转变观念
教师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健康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建立新型教学结构
新课改理念要求体育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不知不觉学会体育技能,使学得开心、学得有趣、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以“健康第一”实施体育课程教学
(一)精选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特别是游戏性教材内容。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动,行为互动,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二)精简竞技体育内容
由于竞技体育内容大多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技术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很难掌握,且易发生运动损伤,造成很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竞技体育的内容,降低动作技术难度,突出体育课程健身与娱乐的功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适度进行课外延伸
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参加课外活动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健康第一”理念是从体育学科特点出发产生的根本性指导理念,是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并且能引导学校体育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因此,以“健康第一”理念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目标和目的形态教学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薛雨平,高风华.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2.
[2]王启明.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杨雨丰.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08.
(宁波外事学校)
关键词:中学;健康第一;体育教学
一、新课标下“健康第一”理念
“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诸多教学理念中最具有体育本质特征、最能引导体育教学向学生健康方向发展,最能将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小于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其理念内涵体现“大体育”意识,本质在于针对整个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等功利性效益而忽略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能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且在此过程中达到体技学习与自身健康相统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以多种手段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地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从教学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所以,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终身进行体育的意识,达到全方位“健康第一”的总目标。
(二)从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被动地安排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三)从教学模式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从系统的观点看,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某种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制定走班学习,选项学习,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向体育,走向健康,同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强项、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所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为他们所喜爱项目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空间,为体育课的有益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从教学评价体系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我们的评价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根据学校状况,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制定出自己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直至终身受益,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
三、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一)思想重视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适应的新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达到体制健康标准。
(二)转变观念
教师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健康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建立新型教学结构
新课改理念要求体育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不知不觉学会体育技能,使学得开心、学得有趣、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以“健康第一”实施体育课程教学
(一)精选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特别是游戏性教材内容。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动,行为互动,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二)精简竞技体育内容
由于竞技体育内容大多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技术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很难掌握,且易发生运动损伤,造成很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竞技体育的内容,降低动作技术难度,突出体育课程健身与娱乐的功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适度进行课外延伸
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参加课外活动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健康第一”理念是从体育学科特点出发产生的根本性指导理念,是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并且能引导学校体育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因此,以“健康第一”理念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目标和目的形态教学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薛雨平,高风华.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2.
[2]王启明.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杨雨丰.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08.
(宁波外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