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护甲”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在水下长时间停留,古人发明了潜水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描写了潜水钟的应用。16~17世纪,潜水钟已经发展成重要的潜水工具。简单来说,潜水钟就像专门的潜水浴缸,将其倒扣着放入水下,潜水者就能利用钟体里的空气呼吸。
  1690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潜水钟进行了改进,利用从水面吊下的重空气桶为潜水钟补充空气。在泰晤士河进行的演示中,他和5位同伴下潜到了水深18米的地方,逗留了超过一个半小时。1716年,哈雷使用进一步改进的潜水钟在水下停留了超过4个小时。
  据记载,潜水员使用这种钟罩型潜水器时需要两个助理。潜水员头戴一个较小的钟罩式头盔在潜水器之外作业,头盔与潜水器之间连有一根输气管,由潜水器中的助理不断输送空气。另一位助理的手中也有一根输气管,这根管子连接的是一个木桶,海面上的人们将桶里的空气压缩后再将木桶负重输送到水下,之后这位助理不断把木桶中的空气输送到潜水器中。
  即便一个世纪之后,由哈雷的潜水钟演变而成的装置仍然是水下打捞工作的主要护具。1818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查尔斯·巴比奇记录了他乘坐一台金属潜水钟下潜的经历: “随着气压上升,我的两耳开始感到疼痛,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用捏住鼻孔、闭起嘴巴深吸一口气的方法解决,一旦内外气压平衡,疼痛就会消失。可是只要继续下潜,疼痛就会重新开始……需要传递信号时,潜水员就用一把榔头敲打潜水钟的内壁。”其中,最常用的信号用次数最少的敲击表示,敲一下就是“再来点空气”的意思。
  用大钟潜水终究不方便,1715年,英国人约翰·莱斯布里奇发明了一种可以将人包裹起来的潜水衣。这种潜水衣本身是用强化的皮革制造的空气桶,在眼睛的部位有玻璃窗,手部有两个防止渗水的袖口,潜水员可以将双手伸出袖口工作。
  1797年,德国人耶鲁道发明了一种带氧气罩的潜水衣。穿着这种潜水衣在海底工作,人们可以比较自由地活动,但所需的氧气也要通过船上的管子输送进来,这限制了潜水员下潜的深度和作业范围。所以,它也不是探索海底奥秘的最佳工具。但带氧气罩的潜水衣的发明開启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新纪元。
  1828年,热衷于海底打捞工作的约翰和查尔斯·迪恩兄弟将救火衣改良成潜水衣,这套潜水衣包括一件很重、可防寒的衣服,一顶头盔,一条可从水面上输送空气到头盔的管子。头盔并没有固定在潜水衣上,而是借着头盔的重量安放在潜水员的肩上。用完或过多的空气会从头盔的底部排放,潜水员只要保持直立即可,可是一旦跌倒,头盔很快将会被灌满水。1840年,这套潜水衣被西贝改良,成为今日潜水衣的蓝图。
  1942年,法国人福斯特发明了一种随身携带氧气瓶的潜水衣。这种潜水衣的氧气瓶装的是液化的氧气,人们穿上这种潜水衣可以在海底自由活动,不仅安全、方便,而且在海底工作的时间更长、活动范围更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会研制出不用氧气瓶的潜水衣。这种新型的潜水衣本身就有造氧功能,人们不用再担心氧气会用完,在海底工作的时间会更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开发海洋资源。
其他文献
他是学理科出身的德语老师,却机缘巧合地爱上了折纸。凭着非同寻常的“纸”上功夫,他不仅登上了西班牙折纸协会杂志的封面,作品《青花瓶》《鼎》《守護天使》等更是用作中国的国礼。他就是中国现代折纸艺术家刘通。  刘通爱上折纸纯属机缘巧合。2006年,刘通被父母送去德国学习机械专业。有一天坐公交车时,他看见一对情侣正在闹别扭,女孩噘着嘴,男孩在不停地哄。刘通饶有兴趣地看着有些尴尬的男孩,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2018年2月中旬,由南京市金陵中学主办的为期5天的2018汇文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简称汇文模联)有来自全国各地180余所中学的12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会议。  汇文模联创始于2011年,以“Hold the future(把握未来)”为口号,致力于培养具有思辨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世界公民。2016年起,从全国性模联转为国际性模联,并由每年一届改为每年在寒暑假各开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0届,全
发明创造课程因其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而备受学生青睐。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发现问题、制作模型、完善整改、展示参赛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视野更开放、思维更灵动、实践更多元的探知领域。  三年来,笔者辅导的学生共提交创意3 000多份,有近300名学生在各级大赛中获奖,50名学生获得专利证书,学生在收获成绩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时间少、劳动意识缺乏、动手能力差的现
有些话,只说给懂的人听,比如英语听力考试。  带错了  學校组织数学考试,允许同学们使用计算器。  考场上,同学们奋笔疾书,用计算器演算各种考题。这时,突然从考场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一声惊呼:“天哪,我怎么把家里的遥控器带来了!”  病毒感染  室友:“我好像被一种名叫QMKS的病毒感染了,头昏脑涨、恶心乏力。医生说这个没救的。”  我:“真的假的?新病毒的中文名字是什么?”  室友:“期末考试。”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脑电波信号现今已被作为生物信号输入用于人机交互。在医学上,脑电波信号的人机交互可以帮助残疾人与使用脑电波的机器进行通信。  Neumskv神念科技公司开发的ThinkGear AM模块(简称TGAM)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脑电技术应用模块,它利用一个干式电极就可以从人脑中检测到微弱的脑电信号。通过该模块可获取脑电信号的Delta 波、Theta 波、LowAlpha波
大夫,我總是失眠,该怎么办?
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学家Antonios Mikos和研究生Sean Bittner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研发出一种他们认为适于培植的植入材料,它可以复制骨软骨组织的物理特征,即可压缩软骨层下的硬骨。   3D打印组织的关键是模仿组织从光滑的可压缩软骨到长骨末端硬骨的渐进过渡。为实现这个过渡,研究人员为前者打印了一种定制的聚合物混合物脚手架,为后者打印了一种嵌入孔隙的陶瓷混合物,使患者自身
纳米黄金是黄金的纳米级颗粒,呈黑色,虽然 “纳米级”听上去很有科幻的感觉,但实际上人类利用纳米黄金的历史很久远。  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制备、应用纳米黄金,主要将其用于制造花窗玻璃,使玻璃产生红色、紫色等色泽。工匠们在制造花窗玻璃时加入金粉,金粉虽然只有数微米,但直接镶嵌在玻璃中还是呈现出金色。金粉和玻璃一起熔融并冷却后就会析出纳米黄金,在受到光线照射时,玻璃内金属颗粒的电子发生振动,从而改变玻璃的
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的空气开关一般通过控制脱扣线圈切断电源,其中,分励型脱扣线圈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形式。分励型脱扣器处于常态时,线圈上无电压,紧急情况下线圈通电,通常与常开型开关(急停开关)配套使用,使空气开关斷电。  实际应用中,有些用户要求急停开关采用常闭型的形式,在保留分励型脱扣形式不变的条件下,往往需多个继电器组合工作,甚至需用单片机控制,系统繁琐,易出错。  由此,我设计了一种空气开关脱扣装置
电影《变形金刚2》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最后的大战中,美军动用了一种国家级神秘武器,从大西洋美军的战舰上发射超高速炮弹,对金字塔顶端的“大力神”予以毁灭性打击。这种超远程、精度高且破坏力十足的武器,就是现实中的动能武器——电磁炮。  电磁炮作为发展中的高科技兵器,军事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摧毁空间的低轨道卫星和导弹,还可拦截由舰只和装甲发射的导弹。它不仅能打击临空的各种飞机,还能远距离拦截空对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