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认同意蕴、治理限度和中国推进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00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针对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的富有创见性的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从观念上找到超国家层面的价值认同.基于当前疫情暴露出的卫生治理赤字及共同体构建的内在耦合性逻辑,充分认识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政治互信和卫生差距方面的现实困境,是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中国推进的重点在于通过互利合作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构建,通过求同存异开创人类健康安全的未来.
其他文献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困扰译界发展的问题之一."两层皮"现象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导向值得深究.翻译实践基于语言事实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本体研究易被忽视.译法虽常用,却较少系统研究.文章对翻译方法"增译"进行了系统研究,综述翻译史中有关增译的观点及分歧,辨明其称名的术语化结构及在翻译单位中的层级关系,廓清了该译法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联合作用.
中美两国在商标获得显著性制度立法上有明显的差异.在获得显著性制度适用情形方面,中国《商标法》列举可以适用的情形,而美国《商标法案》列举排除适用的情形,两者在立法的角度上相反,在包含兜底条款上不同.在获得显著性的认定方面,中国只有一种证明途径,即举证证明标志经过使用具有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而美国除了有与中国相似的"其他证据"外,还包括"拥有在先注册"和"商业中五年实质独占的持续的使用".另外,中国获得显著性认定规则的详细、明确程度远逊于美国.
历史形成结构,结构塑造行为,文章构建“历史—结构—行为”分析框架,阐释中国特色疫苗监管的制度逻辑.不同于工业化国家经验,中国疫苗供应和监管体系以计划经济为起点,逐步引入市场竞争.由于市场发育不健全和市场失灵并存,政府秉持培育活力和维护秩序双重政策目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反向演进带来两方面制度挑战:一是中央与地方事权结构性错配,剩余监管权弱化了专业监管能力并催生基层营利动机;二是行政吸纳市场的行为选择,导致疫苗产业基础系统性薄弱.2019年颁布的疫苗管理法致力于创新监管范式,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重构中央与地
"非理性"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空间的重要标签之一,我们对非理性存在概念上的重大误读.事实上,非理性不等于反理性,而是强调理性的有限性.人们在对网络传播认识和把握的过程中,极易忽视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价值.文章试图探讨非理性因素在"讲好故事"传播模式中的奠基作用,以解读场景交互视域下非理性说服的机制与规律.
文章从国际比较视角入手,以中美英三国媒体2000—2019年对本国青年的报道为语料,对其中呈现的各国青年形象及历时变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三国媒体在呈现青年形象时均选择了既全面立体又突出特色的策略,但由于各国媒体对本国青年群体所持态度不同,出现了中国青年媒体形象更偏积极,而美英青年媒体形象积极和消极并存的差异.三国青年不同时期的媒体形象既有历史共性又有时代特性,中国青年积极的媒体形象从笼统模糊逐渐转向具体细致,美国青年消极的媒体形象从暴力易怒转向情绪不满,而英国青年粗鲁的媒体形象则在逐渐弱化.另外,三
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为解决气候问题建立了大量的国际机制.随着气候治理机制数量的增多,出现了机制重叠的问题,如行为体的重叠或治理功能的重叠等.机制间的权力、利益和理念关系等内在动因和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全球化和气候领域议题的广泛性等外部动因,构筑了互动的关系结构,推动重叠机制向融合与离散的方向发展.气候治理重叠机制融合方向的互动更多体现的是机制间一种趋于合作的良好互动关系,有利于应对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和碎片化的问题.而气候治理重叠机制离散方向的互动,更多反映的是机制间一种趋于竞争或冲突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政府单中心垂直治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公共安全的复杂形势和社会对公共安全的多样化需求,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协作共治以分散风险和共享权力将是大势所趋.协作共治是一种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治理结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是松散的网状伙伴关系,扁平化的横向结构、分散的多权力中心使参与各方能够在系统内部相互作用,集约统一,提高资源动态适应性和利用效率;多元主体在协作治理网络中地位平等,共享对公共安全事务的管理权,充分利用平等协商的方式促进协作行动的开展,同时通过规则保障来矫正主体之间权力的不平衡;政府的领导能力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延安民族学院80周年.作为现代第一所新型民族高等院校,延安民族学院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办民族高等院校的开端.延安民族学院办学虽仅8年,但其建设性、开创性经验对我国民族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延安民族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兼具政治性、文化性、时代性、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救国培养人才,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和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智库.创办延安民族学院的历史经验可谓历久弥新,其当代启示集中体现为"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层面都是一个有待深究的领域.文章倡导关注监管风险,试图超越食品本身风险的微观视角,将风险评估引入食品安全监管,从组织运行的角度尝试在理论上搭建一种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的体系架构,并就如何实施该评估提供行动策略.监管风险是一种管理学视域中的风险,兼具主观和客观风险的属性,发生的概率取决于监管场域中的约束条件,为有限监管资源的分配和监管改革提供依据.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具有评估内容的双重性、评估信息的不对称性、评估结论的误差性、评估目的的预防性等特质,应从评估目标、评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面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极端复杂性,没有简单照抄照搬国外的道路与经验,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坚持从多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总任务出发,紧密结合自己的国情实际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艰辛探索.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理论政策,终于形成并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积累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本文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解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