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史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分析可知,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硼元素假说的形成、硼元素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硼元素概念的建立.18世纪,拉瓦锡预言了硼元素的存在.19世纪初,硼单质的制取成功标志着硼元素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随着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同位素的发现,人们对硼元素有了新的认识.硼元素概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提出假说到验证假说并不断深入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学理论逐渐成熟、科学思想演变发展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为解决混合酸(碱)、多元酸(碱)滴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1)应在搞清滴定反应及其优先次序前提下,充分利用滴定曲线这一有力工具解决各种问题.(2)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原则.在充分讲授单种一元酸滴定的基础上,可按强碱滴混合一元酸、强碱滴多元酸、强碱滴复杂混合酸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由于规律相似,所以在学生学完强碱滴定酸之后,只需对强酸滴定碱略作介绍即可.另外,提出一种无需复杂计算,仅利用单种一元酸(碱)滴定曲线拼合出复杂酸(碱)体系的近似滴定曲线的新方法,获得的曲线虽不十分精确,但足
正丁醚的制备是重要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为提高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的反应机理和关键操作要点的深入了解,采用Gaussian计算软件对正丁醇在酸催化下和无催化剂下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酸催化下反应的主、副反应方向的反应机理.结果 表明无催化剂下,正丁醇在常压液相下几乎不能发生反应;在酸催化下,正丁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的反应路径是优势反应通道;酸催化下正丁醇的取代和消除反应速率常数均随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大,但消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增加更快,温度超过420 K消除反应将变得很明显,综合考虑,制备正丁醚的反
Cattle temperament is an interesting trait due to its correlation with production efficiency,labor safety,and animal welfare.To date,however,its genetic basis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Here,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a series of temp
介绍了利用曲率定理计算富勒烯结构的方法,证明了富勒烯结构中五元环数恒为12,与传统的欧拉定理法进行了对比,凸显了曲率定理法在研究多面体结构时直观形象的特点,强调了数学方法对解决化学问题和认识化学模型的重要性.
以人类认识二氧化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史实为问题线索和教学主线,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探索利用科学史知识,从宏观认识上提升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初步建立学习常见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的有效路径,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通过分析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建设现状,指出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具有地位突出、势头强劲、特色明显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校际、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消除发展不均衡、加强相关类别课程建设.最后结合对课程的分析,指出化学化工类教材建设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STEAM 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理念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用STEAM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化学学科的STEAM课程模式.
期刊
在高中必修阶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主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位-构-性”系统模型与学科能力活动任务相结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预设学生的表现水平,设计各课时的评价任务,过程性地诊断学生在各个课时中“位-构-性”模型建构与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描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归纳出以“位-构-性”模型建构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对日后开展“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主题
科学本质和人文素养是科学教育关注的热点.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观和人文内涵.通过对氟元素发现史的考证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着“科学知识的实证性、科学知识的主观性、科学方法的多元化以及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科学本质观,承载着“科学发展离不开信息交流、科学发展需要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等人文内涵.这些内容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选取了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关于速率平衡的几个常见的结论,以阿伦尼乌斯公式为模型讨论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推导并梳理了反应物转化率随投料量的变化关系;基于浓度商的单调性证明了平衡状态的“殊途同归”结论在数学上的合理性.在加深对常见结论认识的同时,通过对证明过程中应用的数学方法的总结,实现对几个相似化学问题证明方法的统一,为新问题的证明途径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