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危机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348386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以人体性发育、性成熟为表现特征的,是一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为一个人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
  青春期学生的人际危机心理会同学之间关系淡化、集体松散,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这种青春期学生的异常心理倾向,有必要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加以研究。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验和研究,谈谈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青春期学生人际危机心理的产生原因
  青春期学生人际危机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下面具体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谈。
  (一)社会原因
  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普遍存在,在某些人眼中金钱、物质等利益是十分重要的,普遍存在着重物质利益、重经济利益的心理现象,这给宁静的校园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心理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消极影响,使其物质利益增强。比如,甲要求乙办事,乙常常会说:“你怎么谢我呀?”,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了点商品化的味道,甚至在少数人之间形成了不给好处,即使对方落在艰难困苦之中也不帮助的心理与行为。
  (二)学校原因
  由于目前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能有效地树立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培养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在人格的发展上突出了自己的个性,不注意与集体及自己周围人群的协调。有的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没有做到特殊关照,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妥当,对犯错误学生一味批评和打击,而不是去认真研究其主客观原因而给予关心、教育和帮助,导致了这部分学生脱离集体,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地疏远。有的老师和同学对这部分学生存有成见,即使他们做了正确的甚至很有价值的是事,有时也遭到批评和打击,从而助长了青春期学生冷淡心理的产生,导致人际关系危机。
  (三)家庭原因
  进入青春期,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常常出现盲目地模仿成年人的做法,家长则是中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有些家长在處理同事之间关系和邻里之间关系上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父母的处世态度有意无意地被孩子接受了。还有的父母之间关系紧张,也能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冷漠心理。再者,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都处于父母的娇宠之下,使其逐渐地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造成同学之间根本无法沟通,从而产生了隔阂与冷漠,导致人际关系危机。
  (四)学生自身原因
  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自身心理品质的正确认识,自身心理素质差,导致人际关系危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闭锁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学生心理相当复杂,但又不轻易表现出来。同时,生理的变化使中学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许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内心的困惑不知该不该向别人诉说,有时想说有不敢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孤独,把自己封闭起来冥思苦想。
  2.不完备的独立性心理
  中学生的独立性心理已有发展,但不完备,往往容易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听不进别人意见,总认为自己正确,因而与他人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3.自傲与自卑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容易产生自傲心理,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这种自傲心理使人心胸狭窄,破坏了人际关系,妨碍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4.人际关系知识和能力的缺乏
  有些学生也渴望与同伴融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但是不懂得具体应该怎样进行,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克服人际危机心理的方法
  (一)客观上重视青春期心理素质教育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社会和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和集体主义等观念,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校内、校外的活动。思想品德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家长要注意对子女的影响
  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形象和品格等,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力量。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讲究策略,注意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孩子认识和承认错误,并积极地去改正错误;还要从日常小事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同情心,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生病的长辈,保护弱者等,使孩子的人格朝着逐渐健全的方向发展。
  (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的不良心理
  学生个人主观因素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主要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只有通过学生个人主观因素才能起作用,因而要克服不良的心理,还有赖于学生的主观努力。青春期学生对于人际危机心理的克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青少年学生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上好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课等,明确青少年心理特点,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法、模仿法和实践发等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抗挫折的能力等健康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格。
  2.要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人们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由于历史和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得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存在着冷漠的一面,但其本身固有的团结、友爱和互助等方面在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中仍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3.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中学生要明确,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友谊关系,中学生应该十分珍惜这种友谊,把它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高交往的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还要互相尊重、掌握尺度及坦然大方等,使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健康发展。
  4.要融入集体之中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和前提,知识的获得、技能的长进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离不开集体。中学生要积极投入到集体的行列中去,不断地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强化沟通,密切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融化心灵中的冷漠。
其他文献
一、课前预习分解难点,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的知识发布到云教学平台的“预习”栏内供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是书面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通过查阅书籍或浏览网页寻找答案。同时这些知识也可以视频的,即通过老师录制的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控制,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自主、自由、自定步调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新课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难度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寻找一种适合当前教育形势,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而好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我自1997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周家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觉得“问题——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更适合当前的中学
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都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而新课标的出现又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在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应该采取的创新措施。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一脉相连,并且是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意义 
期刊
一、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和分数至上的家校教育双重影响下,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被岁月慢慢磨去了,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初中生对行政手段选出的“完美榜样”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心目中的偶像榜样又难以被社会认同,榜样教育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2.初中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榜样选择被动化。调查显示只有9.1%的初中生是自己选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然而,拼音教学有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一定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笔者在多年的日语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了尝试,受益匪浅。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
期刊
柯达伊·佐尔坦是20世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他提出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他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人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建立基础,好的音乐教育要尽可能早地在学校开始,只有吸收好的艺术才能带来精神的健康。”如果在早期能够发展儿童对艺术的鉴别力,以后他们就会对坏的东西具有抵御能力。  如何发挥这一科目在早期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对当前国内中小学课堂教育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
期刊
笔者从事边远农村小学教育多年,偏远山村乡村教师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思——如何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我国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为首!可见,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重要。我国
期刊
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肯定的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即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也要给予理解和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