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边远农村小学教育多年,偏远山村乡村教师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思——如何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我国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为首!可见,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重要。我国小学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美德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凋谢的花朵,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与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一位教育者如何感化学生的道德思想,陶冶情操,树立道德信念,提升道德品质……以下笔者将根据自身从教经验及教育环境谈谈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及途径。
  居住于偏远小山村的小学生们,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及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学生的信息源相对过少,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多数农村小学生家庭情况为:家中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忙于农作,甚至外出务工,没有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对孩子养成教育方面的关注,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差异性,导致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浅薄。农村小学生的道德养成,行为习惯的培养就相对比较欠缺,那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担自然而然过多的向教育者方向倾斜!作为一位教育者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对农村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树立道德意志,使笔者陷入深思。
  首先笔者认为德育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同时也贯穿学生生活及其学习的各个方面,所以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德育教育必须抓住三大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只有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团结三合一力量,才能将德育教育最优化。
  要培养祖国新生力量成为“四有”接班人,首先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隶属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百孝为先!所以,教育者首先授予学生的第一个道德理念就是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势,使学生懂得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得节日来由,并能通过故事寓意领悟到感恩父母的情愫,尤其是农村孩子更需要体谅家中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辛苦劳作,从而能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自觉遵守道德理念。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模仿性较强、无意注意占据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记忆为主,那么从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遵循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出发,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四大心理因素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将以德育教育内容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为出着手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将德育内容融入并贯穿学生学习及其生活的各个方面,感化其思想,使其领悟思想道德内涵,提升道德品质并能够付出行动,将所学习的道德品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社会及教育界可以提供相应的德育教学短片供学校播映,提供有关道德养成及文明礼貌的相关书籍供学生阅读;父母需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思想的交流,善于与孩子沟通,以便于更好的引导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其次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也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的过程。所以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相互协调的过程,教育者要能动的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及其自觉能动性,促使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产生自觉能动的道德行为,则需要教育者善于抓住德育教育的每一个教学契机,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通过主题班会、晨会、校会、各种劳动实践及其团体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但各门学科的教学需要相互渗透,融入德育思想,传播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只有将德育思想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才能使德育教育效率达到最优化!
  再次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培养、不断实践、逐步提高的过程,要使德育教育产生效率最优化,只有量变才引起质变,所以德育教育必须长期抓、反复抓,并需要教育者不断反思,针对薄弱环节实施改善。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就是实践!听见不如亲眼所见,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最有力的说服就是自己先做到再要求别人去做到!学高为师,生正为范!农村小学生多数以寄宿学校为主,学习生活都以师为伴,教育者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在生活及其学习中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力争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德道模范!以上是笔者对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探讨,同时希望各界同行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探讨,一起进步,服务于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而共同奋斗!
其他文献
一、创新语法教学,强化英语思维  很多英语语种国家并不强调语法教学,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广阔的语言应用环境,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交际应用和感知提升机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知英语的语法规则,培养英语的使用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但中国缺少必要的英语应用环境,没有必要的英语应用感知机会和展示平台,不能给学生奠定较好的英语思维基础,也不能让学生掌握较为基础的语言组织规则。而英语教学必须加强英语语法学
期刊
世界上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是怎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认认真真地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呢?这就是我今天要与大家探导的问题。  现在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发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叛逆期的一个个出现,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你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事,其实,我们小时候不是也是如此吗?这是每个人成长所必经的阶段,只不过它还因为遗传、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不同罢了。那么,面对孩
期刊
一、课前预习分解难点,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的知识发布到云教学平台的“预习”栏内供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是书面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通过查阅书籍或浏览网页寻找答案。同时这些知识也可以视频的,即通过老师录制的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控制,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自主、自由、自定步调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新课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难度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寻找一种适合当前教育形势,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而好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我自1997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周家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觉得“问题——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更适合当前的中学
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都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而新课标的出现又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在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应该采取的创新措施。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一脉相连,并且是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意义 
期刊
一、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和分数至上的家校教育双重影响下,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被岁月慢慢磨去了,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初中生对行政手段选出的“完美榜样”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心目中的偶像榜样又难以被社会认同,榜样教育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2.初中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榜样选择被动化。调查显示只有9.1%的初中生是自己选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然而,拼音教学有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一定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笔者在多年的日语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了尝试,受益匪浅。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
期刊
柯达伊·佐尔坦是20世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他提出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他明确提出“普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人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建立基础,好的音乐教育要尽可能早地在学校开始,只有吸收好的艺术才能带来精神的健康。”如果在早期能够发展儿童对艺术的鉴别力,以后他们就会对坏的东西具有抵御能力。  如何发挥这一科目在早期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对当前国内中小学课堂教育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