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建设(笔谈)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阶段就有2.4亿学生,谁来教这些学生,谁又来培养教师,这是我国教育体系承载的重大使命.逐渐地,我国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大学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李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访谈。按照惯例,请先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吧。●洪彬好!既然是惯例,我不能破例,只能先交代自己走上学术研究的来历。要问“家学”,我的家庭在文科方面没有什么渊源,外婆家出过秀才,祖父、外祖父却都是在长江边的常州、通州家乡与上海之间往来做生意,最后随家族移到上海,从事纺织业。父亲是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进修完成中专教育.
卡尔·波兰尼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发展,揭示出市场如何从一种原来嵌入在社会内部的经济关系,演变为“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从而把本来不是商品的劳动力、土地、货币变为商品,演变为“市场社会”,最后走向崩溃的过程。他提出20世纪的历史任务是在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怎样重建一个属于人的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德国按照“社会和解”的理念,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寻找共同点,以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这双重价值为核心,建立起“社会市场经济”,这是一种涵盖经济、政治、社会、伦理的制度设计,在保留个人自由
1911年8月,为赈济江苏安徽水灾而发起的张园慈善助赈会,因其形式的开放、西化被斥为“伤风败俗”,引发了《申报》对华洋义赈会及会长沈敦和的反感与批判。对小说《助娠会》的解读,使助赈这个话题的相关新闻舆论及《自由谈》的副刊文章在互相召唤中,逐渐呈现出暗示、引用、影射、共现等互文关系特征。同时,沈敦和的正面与负面形象间存在的张力也体现了新闻舆论的多元建构及自我矛盾。而其时有关华洋义赈会、红十字会的讨论更带来一个多声、论辩、回应、调整等立体复杂的对话关系和批评空间。晚清的传播空间,在新闻与谐文的互文与对话关系中
由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主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高层学术论坛”于2015年5月23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
《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作者:[英]约翰·怀特(John White)译者:杨杏芳赵显通出版时间:2021年3月定价:49.00元在儿童的生活中,除了考试,还有哪些事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幸福?成人对于儿童幸福的理解如何影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书是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约翰·怀特教授围绕幸福、学校教育目的、学科课程等主题进行集中论述的一部专著.怀特检视了人类历史上及当前流行的种种幸福观念,从儿童幸福生活的视角出发,批判了以获得考试成功作为中心任务的学校教育.
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中国考试》以繁荣考试评价研究、推动考试评价改革、促进考试评价事业科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全面反映国内外考试评价研究的新成果、介绍国内外考试评价理论研究的新动态、探讨考试评价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实践性及可读性.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重点大学之一,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百强大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在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教育学院,举全校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学院.
自日本于19世纪中叶引入西洋思想之后,希腊哲学一直在近代日本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学者意识到希腊哲学作为西洋文明之基础的奠基意义,并急切地将其相关文本(特别是柏拉图的文本)译为日语。作为近代日本哲学的先驱,大西祝在《良心起源论》中通过对于“理想”概念的关注,而尝试阐明“良心”之起源。他注意到,“理想”这个概念来自柏拉图的“理型”概念,并且,他对研究柏拉图自身哲学的重要性也加以了强调。西田几多郎提出的原创性哲学概念“场所”其实就是受到了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对于“chora”(受容所)的讨论的启发。西田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美均开始步入各自的经济“新常态”,这导致两国经济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变化。本文提出了中美两种“新常态”及其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以结构变动为主线分析了中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美国的“新常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再工业化、投入结构的创新引领和需求结构的储蓄提升,这些转变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绩效但伴生着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中国的“新常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去工业化、投入结构的创新增强和需求结构的消费增长,其绩效需放在更长时段内考察。两种“新常态”在背景上均具有“挑战一回应”特征,但在内容、绩效等方面存在
土地价值的构成是否包含非劳动的元素?这不仅是理论界一直缺乏共识的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至今存在着重大分歧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马克思有关“虚拟价格”的论述与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是否一致?基于此,本文着重讨论了两个分歧:(1)价格能够先于价值而存在吗?(2)价值能够先于劳动而存在吗?价格的“虚拟性”并不能证明价格的“先在性”,作为土地交易内容的地租是真实存在的价值,价格不可能先于价值而存在。土地“虚拟价格”对地租貌似具有“先在性”,这并不能证明土地价值对投入土地的劳动具有“先在性”。这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结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