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班管理要“优先”关注男生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tstchh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6年:6年初中教学,10年高中教学,这10年还包括5年农村高中工作的经历,并且一直担任文科班班主任。虽说工作时间不算太长,但是,由于经历了从初中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各种工作环境,对有的教育问题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应该说这些感悟比较本真,贴近实际。这里,笔者要说的就是高中文科班中存在着的“阴盛阳衰”的现象,男女生发展不均衡。这显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微观要求,而笔者认为这不只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笔者向教育同仁疾呼:高中文科班管理要“优先”关注男生。
  一、文科班“阴盛阳衰”现象的表现
  “阴盛阳衰”的现象,是文科班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从人数比例来看,存在着“女多男少”的情况。就笔者带过的最近两届学生来说:2006级的9个文科政史班各班男生平均比例为31%。2008级的6个文科政史班各班男生平均比例为28%;从学业成绩来看,存在着“女高男低”的走势。每次考试成绩揭晓,成绩单上显示的各项数据,都表明男生在学业成绩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从高考成绩的统计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文科班男生的升学率低于女生;从行为特征上看,存在着“男弱女强”的现象。女生越来越开朗、奔放、健谈、乐观、向上,活动能力强,容易在班级民主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男生很多都趋于内敛、害羞、含蓄、封闭、甚至自卑,活动能力弱,不容易在集体中找到成功的体验。从事高中文科班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经常看到女生叽叽喳喳的说笑,而一些男生则在沉默中陷于困惑。有的男生甚至还呈现出严重的女性化倾向,抗挫折能力弱,爱哭;从综合评比上看,存在着“女好男差”的结果。女生中更容易产生“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文明个人”等先进分子,在众多场合被表扬与赞赏,男生中较少有先进学生脱颖而出,倒是经常出现一些违纪违规分子,有一些男生正是在打压中逐渐习惯于自我否定、滑向下坡。
  种种事实表明:文科班男生在教育中被边缘化。这不得不使人感到忧虑:这些男生以后能够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找到“男人”的特质吗?如果这样的男人越来越多,会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和国家独立自主吗?
  二、文科班“阴盛阳衰”现象的成因
  “阴盛阳衰”的现象,不仅是文科班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更折射出了当前社会中的诸多矛盾,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因复杂,发人深思。
  从家庭层面看,一些家庭“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视男孩为宝,使男孩处于溺爱的包围之中,这永远造就不了拥有独立性格的男人;一些家庭片面强调“男女平等”,母亲在家庭中处于强势位置,一切以女人的意志为转移,男人在家庭中习惯于忍气吞声、保持沉默,这使得男孩自小到大就不知道男人也需要“地位”,这不利于男孩形成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些家庭父母离异,男孩从小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在男孩教育中缺位,使得男孩的成长没有父亲的言传身教,缺乏榜样和引路人,很容易迷失方向;一些家庭属于后天重组,男孩面临后爹、后娘的“排斥”,心理上得不到及时的疏通,长此以往便产生了心理障碍,不利于男孩形成健全人格,直接影响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一些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男孩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祖辈年迈,力不从心,对男孩的情感与监护名存实亡,基本上是“真空”状态,导致一些男孩习惯于“流浪”,渐渐走进有害场所,混入不良人群。
  从学校层面看,一些学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有的是性别比例失调,女教师多,男教师少,男生在成长中缺乏男教师的榜样模仿;有的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多,中老年教师少,年轻教师从教时间短,有些还没有过生儿育女的经验,不知道“成长需要陪伴,教育需要耐心”的道理。同時,有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年龄相当,自己也还是个“大孩子”,常常有和学生“怄气”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奉行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歧视后进学生,容忍不了这些学生的一言一行,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大量使用冷言恶语,伤害学生自尊,使得这些男生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只要这些学生稍有辩解,教师就以“不服从教育”为名电话通知家长来学校“配合教育”;一些学校片面的评价机制也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些男生在学校教育中被逐渐边缘化。
  从社会层面看,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人们尊重、爱护妇女的意识空前提高,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社会正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女性文化泛滥、选秀文化盛行”,其直接后果就带来某种形式的性别混乱,许多男孩直接把这些所谓“好男儿”作为模仿的榜样,复制他们的外部特征,导致阳刚不再、阴柔有余,还有的甚至出现了“变性人”,通过手术来改变自己的性别。“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中写道:“流行文化对男孩性格的形成,气质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男孩危机可以说是流行文化的危机,文化危机的背后是我们对某些性别理论的误读,更深层次则是我们的性别哲学出了问题。”社会层面的因素对男孩成长的负面影响最为复杂、最为深刻、最为根本,深究下去,一言难尽。
  三、应对文科班“阴盛阳衰”现象的对策
  文科班“阴盛阳衰”的现象,是将当下高中男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不断放大后的集中体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文科班管理的需要,更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中观、微观上作出不懈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在宏观上,“优先”考虑男生的叛逆性和学坏的可能性,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精诚合作、联防联控的动态机制。高中男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性,他们为了维护自尊,而不考虑是非曲直的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要么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要么对先进模范人物无端怀疑,甚至全盘否定,要么对不良倾向和言行持认同情感,为其喝彩。这种叛逆性是生理激素作用的结果,不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会诱使一些反常的行为,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人和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最终蜕变为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精神萎蘼、身心疲惫的“差生”。这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个体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必须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精诚合作、联防联控。从这一意义上说,解决“阴盛阳衰”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政府应该切实履行职能,充当家庭、学校与社会精诚合作、联防联控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督导者。
  在中观上,“优先”考虑到男生的差异性与发育的滞后性,尊重男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教育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女生习惯于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背诵、记忆优先,而男孩则具有好动、多思、冒险等禀性,所以在现实生活与教育中,女生常常被表扬、赞赏、肯定,而男生的表现经常被视作负面的东西而受到压制。男孩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育都普遍比女生起步晚、速度慢。研究表明五岁的男孩的智力发展水平只等同于三岁半的女孩。而我们的教育却是男女同龄入学,面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男孩能不输在起跑线上么?家长、老师却并不知道这一点,反倒认为是男孩顽皮、不努力而导致学习成绩差的,进而对男孩进行批评教育。所以大多数男孩的童年是在铺天盖地的批评与责罚中度过的,这使得他们没有成功感,丧失自信心。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天然的,我们无法改变,唯有遵从。
  在微观上,“优先”考虑到男生的可塑性和激变的经常性,师长们要保持理性,学会等待与陪伴,绝不放弃,对男生实施“爱的教育”。高中男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人,高中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高中男生的这一可塑性,带给师长们的,将是迟到的惊喜。有的男生到了高三以后,突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开始刻苦努力地学习,再加上身心系统发育才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突然提高,所以其“爆发力”突然增强,一年之内,有些甚至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学习成绩发生“激变”式地迅猛提升,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面对高中男生,师长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会等待,也必须要有炽热的爱心,学会陪伴,师长们应该对高中男生科学地实施“爱的教育”。
  (一)母亲:严爱不溺爱,要防止爱的“错位”
  “错位”就是该管的事情没有管,不该管的事情却一定要包办,其主要表现为:溺爱、重智轻德和期望过高。中国有句古训叫“慈母多败儿”,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一些母亲在教育孩子时,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总是显得“心太软”,过于溺爱,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一些母亲过分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良好性格习惯的培养。“望子成龙”的母亲不乏少数,她们把龙生龙、凤生凤看成是一种必然的逻辑,认为虎父无犬子,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千差万别。母亲应该学会做男孩的“安全岛”和“放飞基地”,要学会“放养”男孩,既能放,又能收,收放自如,关爱而不溺爱。
  (二)父亲:能爱別不爱,要防止爱的“缺位”
  “缺位”主要是指父教在男孩教育中的缺失。知子莫若父,父爱与母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爱的方式,再好的母亲也替代不了父亲的作用: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父亲的思维习惯和养育方式更适合男孩成长与发展的需要,父教的力度决定着男孩的高度。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父爱的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是任何政府都无法填补的。”美国教育专家麦道卫也曾说过:“缺失父爱的男孩会成长为危险的男人。”在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父教的缺失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父亲大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单位公司的业务骨干,他们有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有的甚至要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教育者高度关注。
  (三)教师:普爱不偏爱,要防止爱的“不公”
  普爱与偏爱相对立,就是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普爱学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教育的微观公平。教师能否做到普爱而不偏爱,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爱的首要要求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要让男生有尊严地参与课堂,实现男生与女生人格的平等,实现男生与女生在教学资源共享上的公平。对于那些已经处于劣势的男生,作为教师该如何做到普爱?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公正在于同等地对待同等的人,不同等地对待不同等的人。”很显然,这些学生需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爱,需要我们辩证地对待一切学生的优点,正确看待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宽容仁慈的心态对待他们,实现教学评价的公正。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教学中各种对象、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富于艺术性、更和谐。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
一、引 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初中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和追求. 同时,新课改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相应的策略,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文章在分析新课改给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能够对初中数学教
8月15日下午,河南油田井下公司试油232队从安棚油区的安资1井搬到古城油田的古584井。一班班长张自力带领本班的5名工人在滚滚热浪中摆油管、卸工具、立作业机井架。6点20分左
考生在中考答题中的典型失误,往往带有共性,而这些“失误现象”,又是老师研究学生,反观自己教学的极好素材. 我通过对中考数学几道解答题失误现象的分析,发现学生之所以做错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对概念、法则、定理等认识不清造成的错误  二、思维混乱、逻辑不清的错误  题目 (2012宁波卷第25题):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同年几个年轻教师一起进入同一所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初几个月,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但一两年之后,这些同时进来的新教师逐渐显示出差别:有的教师会越来
儒道互补,这是人们经常提起的一个话题,中国哲学史谈这个问题,中国美学史也谈这个问题。那么,儒和道究竟怎么样进行互补呢?儒道为什么要互补和为什么能够互补呢?对此问题人们各有自
传播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传播理论所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用机器进行的大众传播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的过程和规律。  大众传播的传播模式种类很多,总的可分为两大类:(1)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确定为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传播媒介,以受传播者为终结者的单向直线传播过程。(2)控制论模式。控制论模式的核心是在传递过程中建立反馈系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了。召开会议、领导讲话、发布文件、检查指导、知识竞赛、参观交流、宣传典型、总结研讨等活动铺天盖地,安全工作被放在了压倒一切的位置,呈现出一
【摘要】通过对最速降线问题解的过程的分析,将数学中分析的、几何的、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由浅入深、承上启下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最速降线;分析;代数  课题:遵义师院教研课题“‘初等数论’指导高中专题‘初等数论初步’教学研究”编号:11-22  最速降线问题是由约翰·伯努利兄弟、牛顿、洛必达等人加以解决的一个极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