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这门课程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证明相关的化学方面的结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成绩,并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标》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高中生综合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积极响应新课标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积极合作,亲自实践,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一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
  1.基础知识的培养
  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
  2.各项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相关化学原理的思考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科学、严谨的试验操作会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情感态度。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1.转变教师观念,突出新课标理念
  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导向性和前瞻性。由于它在办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理念必须更新。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突出新课标理念,由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在编写教案时就需要换位思考,要把自己假想成一名学生,在他已有的知识范围内,如何来接受新知识,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要深入理解教学本质,掌握教学策略和技巧。比如怎样提问、设置问题情境、收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创新的教为创新的学创设环境和条件。
  2.营造课堂民主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一个感情主体,需要外部的信任、关心、理解和帮助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隐藏着无限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中共创共生,成为“共享知识、价值和目标”的学习共同体。这种新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直到获得知识的真谛。
  三、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实验探究主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想要进行实验探究首先要提出实验的主题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实验内容,总结实验所需的主要材料和工具,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同时还要总结实验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给学生设置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该实验原理,这样就可以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2.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物品的各项特性,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将所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让学生对高中化学体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占据化学课堂的主动性。
  3.实验探究归纳性总结
  学生在做完化学实验以后,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总结,要让学生用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解释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要在学生意识中构建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4.实验探究的思考与表达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就是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可以對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高中化学试验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鼓励探究
  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中化学试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形成探究的好奇心。情境的创设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试验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试验探究中来。
  2.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减少关注度,更加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高中化学试验教学多是在试验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学生的探究过程才是学习的效果最集中的地方,我们的评价也应该从过程入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化学实验中,不断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总而言之,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后,使学生积极动脑,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将实际的生活常识与所学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智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宇萍,何春燕.基于“探究性化学虚拟实验”的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4(10)
  [2]任志英.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4(14)
  [3]陈莹.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
其他文献
摘 要:质疑探究性教学法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理念,它给学生更自由、更宽广的时空。笔者认为质疑探究型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并以此构建了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语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质疑;探究;认知;规律;模式;语境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顺应新时代的潮流,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质疑探究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
摘 要: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但平时教学时,我们只注重数学的知识性、应用性,忽略了其文化内涵。为此本文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具体结合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渗透;提高能力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近一段时间,有关『丑书』的争论甚嚣尘上.我对于这种争论本身并不感兴趣,只是担心『丑书』概念被固定化.追根溯源,『丑书』 一词是以傅山的『四宁四毋』为源头,但是,将傅山的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往往是以讲述、示范、观摩等方式为主,把科学知识灌输到每个学生的脑袋,扼杀了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只会做这个实验,而在自身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总结上却没有得到提高。如学生不会发现问题、不会设计实验去验证问题、不会做没有教过的实验、不会做实验分析等等。下面,我通过磁这一单元,来讲述
期刊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关于大学人文精神的探讨和构建将成为深化大学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契机和途径。本文通过深入解读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内涵,从中挖掘人文精神精髓,探析大学人文精神现状,把握人文精神的构筑方向来引导大学使命的完成,并在研究过程中有效阐释出关于人文精神重建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使命;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关于大学理念、大学本质、大学功能、大学内涵、大学定位、大学使命以及教育改
教师是什么?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多面手。曾在网上看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如下:老师是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老师是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老师是演员:因为他们的态度如六月的天气;他们是工头:因为整天逼着我们做作业,背课文;他们是演讲家:因为每天都在课堂上演讲。如今,我们的教师正担当着这些吃力不讨好,或是并不光彩的角色。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物质化、庸俗化和功利化了的师生关
对碑学与帖学、碑版与刻帖、碑派与帖派等概念作了清理.概括了碑派书法的审美特质,即点画形态的雄浑恣肆、字势结构的开张纵拔、审美境界的拙朴奇峻.提出碑派书法的价值不是
摘 要:在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阅读是理解,吸收、积蓄的过程,它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它是一个倾吐积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只有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搭建一个平台,使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成为一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