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插图去哪儿了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的插图去哪儿啦?
  打开最新版的7年级上册教材,第20课《狼》,这原本是7年级下册的第30课。除了在编排的内容和体例发生一些变化,一幅插图也不见了。插图的存在不单单收获一些视觉效果,更为可贵的是,这幅插图于我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从插图中得到的收获还是挺多的。请看以下课堂实录。
  师:编者还给文章配了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觉得这幅插图可以画得更好些吗?
  生仔细观察,然后纷纷举手。
  生1:我觉得屠户左手上的那把刀可以画上一点血,他刚刚把狼给杀了,刀上不可能这么干净的,应该会有血,最好是淋淋漓漓地滴下来的那种,就像QQ表情里的一样(生笑)。
  师:说得好!而且要淋淋漓漓滴下来,特别形象。
  生2:地上有一头死狼,还有一摊血。狼是砍死了,不过,我认为砍断的位置不对,位置应该再往上一些。
  师(故意):哦?此话怎讲?
  其他学生七嘴八舌叫着“对”。
  师:你说砍在哪里好?
  生:应该是比较粗的一段,因为文中说“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股”应该是大腿,画中砍断的细细的,那只是一个爪子(生哈哈笑)。
  师:很好。从文中找到了理由。“股”不是“屁股”也不是爪子。古时候有“悬梁刺股”。“股”
  就是大腿。我們在书上做个批注。
  生3:我建议,草堆可以画得更大更高。文中说“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丘”应该是一个小山一样高的柴堆,不会是这么一点点草。
  生4:对的。我赞同刚才的说法。如果只有一点点麦秸,屠户开始还要背倚靠在下面,怎么能够呢?肯定要画得大一些,高一些的,像一座小山一样。
  师:大家的建议非常好。如果你有兴趣,有点画画才能的,给文章重新画一幅插图,我们把她寄给编者,让我们的发现和大家共享。
  围绕插图,在课堂上有了这样一个环节,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在我看来,插图的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
  一、 有效学习的教学资源
  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思落实了,就完成了文言字词的积累。实现了“言”和“文”的无缝对接,上述环节的呈现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只有借助有效的教学资源,找到好的把手,才能实现“言”和“文”的自然无缝对接,有效培养图文共阅能力。现如今,图本的数量大大增多,阅读的时代,不单单是文本阅读时代,更是图文共阅时代。
  我们的阅读,同样要关注学生图本阅读的需要。看看我们的教材,可资用的图本还真的不太多,以前有一个《皇帝的新装》的插图。插图不是要画得怎样的切合文意,画得再精美,也总是和文字有距离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观者的视角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观察图的目的还在于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阅读文字印证思考的习惯。
  二、 思维碰撞的良好媒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插图安排的流程,编者在选录文章的时候,考虑要安排一幅插图,然后,由约定的作者来画,画者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来画,其中也一定参考了编者的修改建议,直至定稿,最后交到读者的手上。整个流程,关涉到了4个人,原文作者、编者、作画者、读者。当读者阅读文本,观看插图的时候,就有了读者与前面三者的交流,学生的思维穿梭于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的停驻点。这个碰撞的过程就有思想火花的产生,通过课堂对话和活动来获得弥足珍贵的个人体验。
  三、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平台
  在最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点就是培养思维中的批判性的特质。批判性思维更多地是对思维展开的思考,关照的思维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鼓励质疑,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才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应走途径。落到这个小插图上,让学生用冷静理智的观察,来客观审视,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修改的意见,既不盲从,也不过分挑刺,合理化的建议,建设性的评价,这才是一个理性表达诉求的良好表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我们不远,这个过程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
  我们的教本应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素材。有时候,在语言文字上有错误,大家批评的声音挺犀利的,估计给编者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但是插图就不同了,插图本来就要求神似意近即可,齐白石的大虾还是脱节的呢?难道你能说这虾不行吗?那不是贻笑大方了吗?所以编者大可敞开了心胸,广泛听取议论。有时候,故意把问题藏起来,故意把破绽露出来,不也是一种智慧吗?为了多一点的想象空间,为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强烈呼吁让《狼》的插图回归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315101)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展示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文本细节,指导学生展开随文练笔活动等教学方式。教师在采用教学策略之时虽然大致相同,但是若能合理处理,关注教学的细微之处,则能展现出“大同”之下的“小异”,促使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  一、延伸资料,补充信息  如何将背景资料和文本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这方面下功夫,不仅展示背景资料,还能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中合理运用这些资
Tilia软件一直是微体古生物学特别是孢粉学科使用最为普遍的一款专业计算机程序。该软件主要将样品数据经统计计算分析,将每个样品化石科属类型含量以图谱的形式依据地层深度
为了降低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生产成本的线损电量为研究对象,并重点针对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线损问题展开了讨论,以期使供电线路和
悬念的合理运用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戏曲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悬念。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激活语文课堂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对语文课堂阅读产生强烈期待,不妨从相声中的“抖包袱”汲取灵感,“包袱”本是相声中的专用术语,意思是相声表演人员实现经过仔细编排,通过铺垫之后说出极富喜剧效果的笑料。相声中的“包袱”可以让人开怀大笑,而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借鉴“抖包袱”的手法,能引起学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记叙文阅读是一项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项目。作为一种主要的语文教学文体,其内化程度是提升学生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关键。随着新课标内容的不断深入,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帮助他们对文章展开整体性的思考和感悟,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当然,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也不能全盘否定,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展开深入的探究,希望能为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危的大问题。一个企业的环境恶化首先受害的是自己企业的职工;一个城市的环境恶化首先受害的是这个城市的居民;一个国家的环境恶化,首先受害的是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