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10′50″N,128°53′20″E)内,按照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进展演替的次序,分别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毛榛子灌丛、软阔叶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叶林、红松原始林(为对照)为试验地;在每种植被类型内布设3块20 m×3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内用5点法采集0~1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改进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各组分磷的质量分数,分析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上自然恢复的主要次生植被类型之间及与对照之间表层土壤磷